IVIG无反应型KD的诊断及治疗-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IVIG无反应型KD的诊断及治疗-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VIG 反应 KD 诊断 治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IVIG无反应型KD的诊断及治疗 江苏大学医学院 周光中 导师 杜荣增1ppt课件IVIG无反应型KD概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CAL),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等。现在单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2 g/k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已作为标准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从未经治疗的20%25%下降至3%5%。但是其中有部分患儿对首剂IVIG无反应,据近期统计高达20%30%,高于10年前统计的3%5%,似乎有上升趋势,并且IVIG无反应型KD患儿CAL的发生率远高
2、于IVIG敏感型KD患儿,故IVIG无反应型KD的早期识别和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2ppt课件IVIG无反应型KD的定义 现多数国内外专家认为KD患儿在发病510 d内接受大剂量IVIG(2 g/kg)及阿司匹林(ASA)标准治疗后4872 h仍持续发热(38);或给药后27 d甚至2周内再发热,并符合至少1项诊断标准者,即为IVIG无反应型KD。IVIG无反应型KD的定义重点在发热,主要缘于持续发热是发生CAL的最主要危险因素。3ppt课件IVIG无反应型KD的机制K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炎症细胞如B细胞、T细胞的参与,以及大量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造成
3、血管外基质代谢紊乱,导致血管基底膜、内弹力膜破坏,最终引起冠状动脉的扩张和冠脉瘤的发生。IVIG是多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IgG制剂,由Furusho等于1984年报道用于治疗川崎病。自1991年来,单次静脉注射2 g/k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作为治疗川崎病的标准方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推测其主要有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降低过度免疫活化,封闭血液中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血小板表面Fc受体,从而阻断血管内膜表面的免疫反应性损伤。另外,如调节炎症细胞功能,抑制炎症细胞黏附,中和病原体或毒素等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机制。故推测IVIG无反应型KD发生的原因有:IVIG用量不足,机体代谢亢进
4、,中性粒细胞活化过多且活性过强,细胞因子显著增加,效应细胞的Fc受体未成熟等。同时有研究发现,不同的IVIG制品疗效存在差异,浓度高的IVIG制剂,无反应型KD发生率低,但是68周内CAL发生率反而较低浓度IVIG制剂要高,另外IgA含量较低的IVIG制剂可降低CAL发生率,故推测IVIG无反应型KD的发生还受IVIG制剂类型等其他因素影响。4ppt课件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指标 Tremoulet等提出预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的指标为:(1)男;(2)年龄12个月;(3)初始治疗天数75;(5)血红蛋白100L;(6)血小板计数100 UL;(9)清蛋白09 mg/dl;(11)CRP
5、100 mgL;(12)钠离子133 mmolL。通过此标准,可将其用于临床的治疗中,对于评分较高的患者,需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是否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及是否有冠状动脉损害及并发症的危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5ppt课件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 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的继续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再次使用被多数专家及美国心脏学学会所认可。正是因为丙种球蛋白强大的抗感染作用,即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抑制内皮细胞的活化、免疫调节、Fc受体阻滞剂、抑制抗体形成、中和细菌和病毒超抗原等。因丙种球蛋白半衰期为4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后再次使用可提高其在血液中的水平,使抗感染作用加强,起到更明显控制疾病发
6、展的作用心引。Teraguchi等指出23的患儿在再次使用丙种球蛋白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但对于冠状动脉损伤的恢复效果欠佳。6ppt课件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患儿的治疗方案已被普遍接受。Miura等提出一旦发现KD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早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可迅速减轻KD患儿体内炎症,延迟治疗可导致炎性因子持续存在,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继续损伤;同时也指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进一步抑制丙种球蛋白未抑制的炎症反应。多项文献资料表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患儿在继续积极治疗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优于再次或多次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Ogata等
7、指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患儿在初始丙种球蛋白冲击无效后使用激素类药物比再次使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缩短发热时间、降低CRP以及使冠状动脉瘤的恢复率更高。Zhu等在2012年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中说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丙种球蛋白作为KD初始治疗较单独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更好改善临床症状,并未发现该类药物导致冠状动脉损害。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初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后,可立即给予激素类药物治疗,迅速减轻炎性反应。同时相当多研究者指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促使已经扩张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的作用,而且其恢复率较高;甚有大量的研究者指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阻止冠状动脉扩张。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该类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消化道
8、出血等,而丙种球蛋白此类不良反应较小,故在临床上用该药物治疗时需加用H2受体拮抗剂、降血压等药。但Miura等指出这些不良反应只是短暂的。首剂甲基强的松龙静滴推荐2mg/kg,1-3天后改为为强的松2 mg/kg 口服,至CRP正常后减为1 mg/kg,维持7天,逐渐减量,疗程2-4周(不超过6周)。也可用甲强龙冲击30 mg/kg,1 次/d,滴注2-3小时,1-3天后仍改为为强的松2 mg/kg 口服。(需与ASA等联合用药)。可在起病后的第13个月左右观察冠状动脉瘤是否发生明显改善。7ppt课件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 Kobayashi等于2013年提出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9、可作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解救治疗的一线药物,提出对血管炎较重的患儿,冠状动脉可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改变,丙种球蛋白无法抑制炎症的发展,二者联合治疗可起到良好抗感染作用。因KD患者本身血管炎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瘤已经存在,血液流动时产生的涡流现象可导致血栓形成,并不支持血栓形成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所导致。综上所述,将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作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后的一线解救治疗可成为重要的选择。8ppt课件他丁类药物首先是乌司他丁的治疗,乌司他丁是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高水平的乌司他丁可用于循环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Zaitsu等阐述在KD急性期,前列腺素H2合成酶(PHS-2)和血
10、栓素B2(TxB2)也同时增加,此时乌司他丁协同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中花生四烯酸PHS途径抑制所有上调的物质,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因此,它是一个用于治疗KD有效的药物。Kanai等指出乌司他丁的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其他蛋白酶活性,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来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分泌,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如IL-1、IL-6、IL-8、TNF-、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抗感染作用,抗氧化作用。而且乌司他丁可通过使已经失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保持平衡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并指出初始治疗中使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及乌司他丁在迅速缓解患儿体内炎症,减轻临床症状同时,还可降低冠状
11、动脉损害概率,是乌司他丁减低冠状动脉损害的第1例文献报道。其次是关于其他降脂药物的治疗,Niboshi等再次提出KD患者(儿童及成人)均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及持续炎症。Blankier指出他丁类药物如阿托伐他丁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炎性因子(TNF-、IL-l、IL-2、IFN-)释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产生,从而减少KD患儿冠状动脉瘤产生。Huang等提出经过他丁类短期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管炎症、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抗氧化应激,同时可有效调节血脂紊乱,降低Tc和LDL-C,提高HDL-C、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多数专家提出他丁类药物可在早期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