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环境 综合 整治 行动 实施方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一部分:美丽乡村民居整治规划1、乡村旅游肌理2、公共服务设施3、基础设施4、道路及绿化景观整治5、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庭院整治3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乡村旅游肌理梳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整治绿化景观整治建筑风貌整治公共空间整治庭院整治文化注入共享引导性第五部分41.乡村旅游肌理1.1 规划理念 规划提取xxx乡村旅游四大特色要素为:“田田”、“院院”、“林林”、“塬塬”。在探寻四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次方案总体规划理念为:阡陌纵横阡陌纵横田院共融田院共融塬林相连塬林相连一次“田”与“院”的完美邂逅1、注重农田阡陌的基底作用,提取纵横肌理。2、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围绕公共空间,组团附生。3、探
2、索新型田乡村旅游关系,引导乡村旅游空间田院共融。乡村旅游在田中田在乡村旅游中院落空间公共空间院落空间纵横肌理院落空间院落空间院落空间院落空间农田公共空间4、塬景渗透,绿网接连,提升乡村旅游空间环境品质。田院共融组团附生塬林相连乡村旅游柿林塬上第五部分51.2 方案生成 根据规划任务书文件精神,乡村旅游空间规划应以整治为主,因此,在规划理念的指引下,方案本着“延续整合提升激活”的思路进行乡村旅游空间全方位的整治,逐步形成了规划方案。延续乡村旅游肌理确定基本骨架整合新旧院落融合主体空间提升空间品质打造田院共融激活乡村旅游活力复合功能植入第五部分核心家庭两代居三室三代居四室三代居四室两代居两室农家乐
3、户型户型的生长性原则:以此来适应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形成自组织建设模式的需求。第七部分7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休闲空间以人为本的原则:住宅空间功能组织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并继承传统民居的精粹,引导乡村旅游民参与设计。住宅组团注重乡村旅游民交往场所,体现农乡村旅游生活特色。住宅功能分析行为模式图第七部分新建住宅设计构思1、平面布局 纵向狭长型布局,户型一占地182.38,户型二占地191.34。2、建筑层数局部2层,一层主要满足游客接待功能,二层主要满足乡村旅游民居住要求。3、屋顶形式夏房屋顶为向院内倾斜的单坡顶,正房为双坡顶。4、建筑材料 选用当地建材,主要包括红砖、青瓦、青砖、木材、钢筋和水泥
4、等。5、建筑抗震 新建建筑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户型一正立面户型一侧立面透视图一透视图二2.新建 乡村旅游民住宅设计6、墙面采用关中民居传统的“穿靴戴帽”特点,色彩以灰白色为主,墙脚以朱红色瓷砖砌筑。7、门窗宅门仍采用墙垣门,门框及大门颜色以朱红色为主。房屋门同样采用木质双扇门,窗户采用什锦窗,色彩均为朱红色。8、装饰装饰包括院门的砖雕、下坎、房门与窗户的木雕、墙面的浮雕等。户型一正立面户型一侧立面透视图一透视图二102.6 现状用地第一部分乡村旅游建设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相嵌现状用地布局图至xxx县城至淡乡村旅游镇新建住
5、宅设计构思1、平面布局 纵向狭长型布局,户型一占地182.38,户型二占地191.34。2、建筑层数局部2层,一层主要满足游客接待功能,二层主要满足乡村旅游民居住要求。3、屋顶形式夏房屋顶为向院内倾斜的单坡顶,正房为双坡顶。4、建筑材料 选用当地建材,主要包括红砖、青瓦、青砖、木材、钢筋和水泥等。5、建筑抗震 新建建筑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户型一正立面透视图一2.新建 乡村旅游民住宅设计12规划前规划后1.2.1 延续乡村旅游肌理 确定基本骨架 田家组东刘组第五部分131.2.2 整合新旧院落 融合主体空间 东刘组田家组第五部分
6、141.2.3 提升空间品质 打造田院共融 田家组东刘组绿脉相连,斑块镶嵌,田园渗透,内外交融第五部分151.2.4 激活乡村旅游活力 复合功能植入功能单一功能多样功能复合 延续主体功能,整合新旧功能,优化功能布局,使其复合化,必将激活整个乡村旅游的活力。居住特色居住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新的功能体第五部分161.3功能结构会议展览、科研教育居住民俗体验、农耕展示、休闲服务 在前文整体乡村旅游域整体功能结构基础上,以产业策划以及空间规划理念为指导,构建乡村旅游的功能结构布局。第五部分17综合公共中心居住片区组团内部绿化节点骨架轴线1.3.1 田家组团“一轴一核,绿带渗透”功能上以居住为主,
7、兼顾教育展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第五部分181.3.2 南权组团 南权组团最终形成“一轴一核,花带渗透一轴一核,花带渗透”的空间结构,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薰衣草旅游服务功能。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薰衣草旅游服务功能。薰衣草主题空间推导演化:入口广场骨架轴线花海渗透旅游接待居住片区南权组功能结构南权组平面图第五部分191.3.3 东刘组团 东刘组团最终形成“二轴双核,田院共融二轴双核,田院共融”的空间结构,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民俗展示与体验功能。以居住为主,兼顾民俗展示与体验功能。骨架轴线入口广场公共服务中心民俗体验区传统风貌展示区农田渗透手工作坊农田渗透绿化集核居住片区第五部分20序号设置项
8、目一级公共服务设施二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配置弹性配置标准配置弹性配置标准1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100)建筑面积480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80)含“两栏两站九室”:乡村旅游务公开栏、宣传栏;社区服务站、卫生计生站、;党组织办公室、乡村旅游委会办公室、财务室、乡村旅游民议事室、档案室、教务室、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社会保障服务室2教育设施幼儿园幼儿园六班,占地14003医疗卫生设施卫生室建筑面积120可含在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二级服务设施卫生室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内的卫生计生站一并设置4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托老所建筑
9、面积200建筑面积100二级服务设施托老所可结合生产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设置5文化体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用地面积1000用地面积600含1 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2 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外)、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及活动场地。可结合文化活动室一并设置。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100建筑面积80,可含在社区管理服务用房包括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娱乐、社区文化活动等。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一并设置。6商业服务设施菜市场用地面积100500用地面积50250包括粮油油、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副食品等商品销售。可为露天市场生活日用品超市建筑面积约100建筑面积约70农资超市建筑面积1003
10、00建筑面积701507市政公用设施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m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m结合规划方案布置公厕建筑面积40建筑面积20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用地面积500600用地面积250300可结合商业服务设施设置邮政代办点(农乡村旅游邮政加盟店)建筑面积160可含在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可结合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设置电信代办点可含在邮政代办点可含在邮政代办点包括有线电视、固话移动通讯业务等8公共绿地公园、小游园用地面积3000用地面积1000可与文化体育设施结合设置注:“”表示必须设置的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其相应标准为刚性规定。“”表示为经营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可选择设置(或可空间
11、复合利用)的设施项目,其相应标准为弹性要求2.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第五部分3.2排水设施规划引导u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及问题:无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乡村旅游水环境影响较大u 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特点:当地农乡村旅游生活污水主要为厕所、洗浴、洗衣服、厨房污水等,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住户分散,缺少系统排水管网,污水集中处理难度较大。u 解决措施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污水管道管径为d300mm,总长9396米。u 处理工艺采用:污水格栅池调节池预处理厌氧池潜流式人工湿地稳定塘达标排放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
12、特点:湿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处理后污水通过污水管线排入就近河道,可作为灌溉用水和观赏用水;不存在二次污染,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第五部分u 乡村旅游雨水排放设施现状及问题:乡村旅游中除田家组无雨水排放设施,一般随地势自流排放,雨雪天气对路面及乡村旅游环境影响较大u 解决措施:保留田家组道路两边明渠,其余设置雨水管网。分自然组区域收集后就近排入雨水涝池进行雨水调蓄灌溉回用等。南韩组规划雨水涝池容积为2500立方米;南程、东乡村旅游组规划雨水涝池容积为2500立方米;南权、东刘组规划雨水涝池容积为4200立方米;田家组规划雨水涝池容积为2500立方米规划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
13、800mm,总长7288米。雨水涝池可结合绿化种植成为xxx乡村旅游景观3.2排水设施规划引导第五部分3.4供电设施规划改造引导u 供电设施现状及问题:10千伏电源从10千伏农网架空线路上引接,乡村旅游内设有10千伏变配电所5个。变压器容量已经饱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配电设施陈旧,造成时常断电现象。u 解决措施:根据住户的规划布局,重新改造供电线路。电负荷指标取4千瓦户,同期系数为0.4,则预测计算负荷为876.8千瓦。在南权、东刘、田家共新建4个10千伏变配电所。10千伏变配电所电源近期仍从原有10千伏架空线路上T接引下,远期待淡乡村旅游镇新建35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就近引接。u 电
14、信设施现状与问题现状xxx乡村旅游电信设施基本完善,固话普及率达到2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0%,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已达到90%以上线路布局混乱,影响街道景观。u 解决措施:5.电信设施规划改造引导在乡村旅游委会设置网络中心根据住户的规划布局,重新改造电信线路。架杆形式。3.5供热燃气改造导引p采暖现状:小煤炉、土暖气、电暖器、太阳能。p采暖措施:家用小型采暖系统。复合式太阳能采暖房 电取暖 规划应对保留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政府应对乡村旅游民进行宣传,对新建的建筑应使用节能建筑。p用气现状:蜂窝煤、电磁灶,也有少量使用液化石油气。p用气措施:沼气池。电力和燃煤补充。普及沼气池知识体系宣传;提升农
15、乡村旅游沼气池的管理机制;引进新型沼气设备;由乡村旅游委会组织协调原料采购。第五部分u 公共厕所布设现状与问题乡村旅游内沿路公厕多为住户自建,设施简陋,无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旅游环境及乡村旅游容乡村旅游貌有很大影响。u 解决措施:保留乡村旅游委会内和乡村旅游西侧公厕,在东刘组西侧新设公厕一座。近期原有建筑使用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不向水体排放污水,粪尿分集;粪便用灰覆盖,干燥;无臭味;无蚊、蛆、苍蝇;粪尿无害化,可用于农业生态循环。远期改造为冲水式厕所。新建建筑均采用冲水式厕所。3.6环卫设施规划引导第五部分u 防震设施规划引导新建工程必须按国家颁布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建设;乡村旅
16、游内的公共绿地、广场及外围田野等开阔空间作为避震疏散场地,主要道路作为疏散通道。u 消防设施规划引导规划区消防设计按防火规范要求设计,消防道路宽度4m,净空4m;柴草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米;保证管道压力在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水柱,流量满足消防车用水需求。u 防洪设施规划引导沿乡村旅游南侧靠近塬面一侧设置截洪沟,截流洪水,降低对地面的冲刷;尊重山洪地表径流渠道,并对现有冲沟绿化美化,作为山洪排水通道;按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xxx乡村旅游的防洪及排涝设计标准均为20年一遇。4m3.7防灾设施规划引导第五部分4.1道路整治道路整治道路平面整治方
17、法:道路平面整治方法:乡村旅游主要道路: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拓宽,并实施道路硬化。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拓宽,并实施道路硬化。生活型道路两侧结合绿化设置人行道,增加公共交往的空间,而且路面设置减速板,控制行车速度,生产型道路则无此要求。乡村旅游次要道路:道路应灵活进行路面拓宽与硬化,道路线性不必一定要道路线性不必一定要笔直,减少拆除农房。道路路面设置减速板,控制行车速度。笔直,减少拆除农房。道路路面设置减速板,控制行车速度。乡村旅游宅前道路:主要依托原有乡村旅游内部道路,路面拓宽应是区间值路面拓宽应是区间值。道路硬化应以铺装为主道路硬化应以铺装为主,增强生活气息及乡村旅游特色。安全设计:安全
18、设计:道路节点:增加路口的人行道宽度,建立交通环岛以及设置路段减速(减速丘、减速台、适当弯曲的路型)等方法增强安全性。乡村旅游口首先要设置路标和交通限速标志,其次从乡村旅游口开始设置路坎和路桩,把车速限制在30km以下。道路沿线:在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构建缓冲地带;设置高度为100mm的路缘石;路段适当位置上设置相应的标志牌和标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注意防滑。第五部分4.道路及绿化景观整治 绿化景观结构绿化景观结构 xxx乡村旅游的绿化景观结构以“田田”、“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塬塬”、“林林”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构成乡村旅游绿地景观系统,可概括为“一轴、三带、多点、多廊道一轴、三带、多点、多
19、廊道”的绿化景观结构。随着新功能的植入,新空间的打造以及新文化的挖掘,随着新功能的植入,新空间的打造以及新文化的挖掘,xxxxxx乡村乡村旅游将旅游将建构全新的景观系统。建构全新的景观系统。规划通过重点打造一条规划通过重点打造一条“关中文化关中文化”的主题景观大道及门户入的主题景观大道及门户入口空间,来奠定整个口空间,来奠定整个xxxxxx乡村旅游的乡村旅游的特色基调。特色基调。主题景观大道沿道路两侧设置彰显关中主题文化的雕塑小品及特色文化知识普及栏等。门户空间则设置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小品。另外,另外,规划应注重三个组团中南北规划应注重三个组团中南北向乡村旅游主干道向乡村旅游主干道的景观序
20、的景观序列以及三个层级景观节点的设计,充实列以及三个层级景观节点的设计,充实整个乡村旅游的整个乡村旅游的景观内容。景观内容。乡村旅游主干道的景观序列应和乡村旅游背后的塬面形成对景关系。4.2景观绿化29 绿化系统整治绿化系统整治:绿脉相连关中地区农乡村旅游的特征之一就是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有柿子树。利用乡村旅游本地树种:柿子、国槐、梧桐构建高中低搭配的绿脉。规划方法:1、上塬的几条乡村旅游子主要生产道路两侧种植绿脉。2、在进行道路拓宽时,尽可能将保留原有道路两侧的树木。斑块镶嵌公共空间以及乡村旅游民院落里的绿化,共同构成斑块镶嵌的图底关系。规划方法:1、农乡村旅游的开敞空间虽然有凉晒农作物的要求,
21、但可以通过种植小型乔木以树阵形式进行绿化。2、保留的院落更要保留院里的绿化,新建的院落,通过相关奖励政策的制定鼓励乡村旅游民种植绿化。田园渗透农田是乡村旅游最大的绿化资源。三个组团被农田包围,应将外围的田园风光引入乡村旅游内部,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调节对乡村旅游内部的微气候。规划具体做法就是打通廊道,首先组团之间有农田分隔,其次在各组团内部“围而不合”。内外交融通过规划手法的应用,不仅要进一步放大其绿化优势,而且要形成内外交融的绿化体系道路两侧的槐树门前的柿子树空地上的梧桐最大的绿化资源农田第五部分30第一部分整治提升新建控制1、结构加固2、墙面色彩的调整3、屋顶修缮4、门窗材质的置换1、平面布局
22、2、建筑层数3、屋顶形式4、门窗样式5、墙面色彩6、细节装饰5.1建筑风貌整治分类指导5.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庭院整治315.1.1 地域建筑要素的特点立面特点屋顶墙面门窗装饰一种为传统的硬山顶及单坡顶形式。另一种为现代平屋顶形式。“穿靴戴帽”三段式结构,墙颜色为白色,墙脚为朱红。一种是传统的墙垣式,颜色为黑色。另一种为新建双扇铁门,色彩为朱红色。传统的门墩、门槛等,部分门墩刻有图案。现代新建民居装饰有瓷砖匾额、大门铆钉、狮型门扣和门环等。色彩主色调:灰白、朱红、青灰副色调:土黄、砖红土黄青灰朱红灰白砖红平面布局平面一般为矩形沿纵轴布置房屋,以厅堂组织院落,向纵深发展5.1建筑风貌整治第五部分
23、325.1.2传统建筑整治整治原则1、整体控制原则(立面、色彩的统一)2、分类指导原则(传统、现代建筑分类实施)3、便于实施原则(经济、可操作性)传统建筑整治措施结构加固屋顶完善墙面整治门窗改造第五部分33现代建筑整治措施xxx乡村旅游现代建筑整体质量较好,建筑风貌比较统一,不宜进行较大的改动,规划主要以墙面整治和门窗替换为主。墙面整治门窗替换1、立面质量好,但色彩与主色调不协调的建筑,建议通过立面色彩的调整,达到建筑风貌的统一;2、对于红砖裸露的墙面,则先用水泥找平,再粉刷灰白色涂料,用朱红色瓷砖对墙脚进行砌筑;3、对于外露的雨水管及电线等进行隐藏处理,保持立面干净整洁。1、对门窗采取替换方
24、式,将风格杂乱的门窗统一更换成朱红色木头材质。功能置换建筑整治居住建筑农业设施用地(1)可适当扩大门窗,以便提高车辆通过性和通风效果。(2)墙体立面可粉刷为白色为,彰显整体效果的干净整洁。5.1.2现代建筑整治345.2公共空间整治废弃院落整治闲置地整治街巷空间整治广场整治公共建筑广场绿地新建居住建筑复垦为耕地新建居住建筑广场绿化、环境整治环境整治第五部分 整治原则:自然环境整治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现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生态宜居 居住环境整治尽量延续乡村旅游现有肌理,主要进行梳理美化打造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间 各种整治素材选用因地制宜,尽量以地方主要素材为主 环境整治坚持以人为本,旨
25、在打造人居和谐的环境 整治手法 场地整治 绿化美化 设施配套5.2公共空间整治第五部分 5.2公共空间整治改造为入口广场空间改造为入口广场空间拴马桩展示区农耕文化广场露天休息座椅小径入口景观小品休息座椅文化景观墙景观墙停车场入口景观花池小径农业景观位置第五部分37节点示意2原广场整治改造 入口广场位于xxx乡村旅游北侧,紧邻乡村旅游委会、体育活动场等构成的乡村旅游内公共服务中心,是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景观节点,规划中通过铺地广场、农耕雕塑、文化景观桥、拴马桩等关中文化景观小品,展示xxx乡村旅游作为关中地区传统农乡村旅游,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和地域性农业景观风貌。现状照片改造后照片38(1)原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