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组织学-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组织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1 信息组织的内涵 定义1:所谓信息组织,即指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与手段使大量信息系统化和简明化的过程。信息组织通常是根据事物信息之间的共同性、包含性、交叉性和相关性等特征对信息实施序化与处理的信息加工过程。定义2:信息组织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某一方面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按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加以整序、优化,然后进行重新控制,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的系统的过程。1.2 信息组织的意义(1)信息组织是令信息成为资源的基本手段(2)信息组织有助于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3)信息组织有助于提高信息产品质量及利用效率第1章 绪论1.3 信息组织的作用(1)信息组织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2)信
2、息组织是管理决策的支撑(3)信息组织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1)信息资源本身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2)信息组织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3)经过系统组织的信息资源通过社会流通体系直接创造经济效益。(4)信息组织有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1)信息组织是保留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2)现代信息组织是沟通社会联系的纽带。(5)信息组织是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基础1.4 信息组织的发展1.4.3 后工业文明时期的信息组织 这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发展及在信息组织的全 过程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时期。时间跨度:20世纪50年代至今。特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存取系统建设为主要特征,信息组织的目标从微观
3、文献整序扩展到宏观社会信息流控制;信息组织活动逐步社会化;信息组织的产业化趋势日趋明显;信息组织标准化进一步深化;信息组织的手段与方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信息的外在特征(也称语法特征)进行选择、记录与描述;对信息的内容特征(也称语义特征)进行揭示、标引与编码;对信息记录进行存储与特征排序;针对用户需求对特定信息进行重组与开发以提高信息质量,促进信息增值。第2章 信息描述与著录 2.1 2.1 概述概述 对信息进行描述与著录主要着眼于信息的外在特征和物质形态特征,如题名、责任人、出版事项等。在这一过程中,若干著录事项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格式组织起来,便形成了关于
4、某文献的信息款目。成千上万条信息款目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与组织即成为信息加工的最终产品之一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和数据库等。(1)ISBDs(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规则)对信息的描述规定了统一的描述格式、内容、符号,其核心是统一描述内容。其描述内容包括八大项:1)题名与责任者项。2)版本项。3)文献特殊细节项。4)出版发行项。5)载体形态描述项。6)丛编项。7)附注项。8)文献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9)提要项(中文文献书目描述所加)。(2)SGML(通用标记语言及相关标准)是一种关于电子文献格式描述的计算机语言。此处的“文献”包括一切电子格式的文档。SGML从结构和内容提供了描述文献的格式,其核心是
5、文献类型定义DTD。SGML规模庞大,功能丰富,具有各种选项,用其标记文献使文献不依赖特定的软硬件,具有方便的可互操作性和格式的可转换功能,以适合多种应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3)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SGML的一种简化应用,是目前Web在Internet上使用的出版语言,其主要功能是发布、获取、交流信息。(4)XML(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SGML在Web应用服务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种元标记语言,可提供描述结构化资料的格式,它避免了SGML的繁琐但仍保持其威力,同时也克服了HTML因过于简单而给网络信息应用带来的不便。其优点有简洁、开放、可扩充、国际共享等。(5)Metad
6、ata(元数据)(重点)元数据也称为描述数据的数据,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的语言标准,它也是描述和组织Internet信息资源,发现Internet信息资源的工具。2.2 2.2 元数据信息描述(重点)元数据信息描述(重点)2.2.1 元数据的产生背景 (1)MARC的局限:MARC的标准太复杂,不方便使用;MARC需要专用平台,不能跨平台使用;MARC描述内容仅局限与文献书目数据,不适应多媒体格式信息;MARC仅局限于数据描述部分,其他相关数据的管理信息较少。2.2.2 元数据的基本含义 最常见的: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哈佛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元数据是帮助查找、存取、使用和管
7、理信息资源的信息。美国图书馆协会编目、描述和存取委员会:元数据是结构、编码数据,描述信息款项的特征,辅助描述数据的标识、发现、评估和管理。2.2.3 元数据的体系(重点)(1)元数据的框架 核心:编码数据 中间:XML和RDF表达层 外层:各种链接,包括连接、索引、显示、编辑、交换 和映射。(2)元数据的类型(重点)按图书馆的文献描述:书目描述元数据、档案描述元数据、政府出版物描述元数据、地图描述元数据、图像描述元数据、全文描述元数据等;按信息资源利用功能:描述性的元数据、管理性的元数据、保存性的元数据、技术性的元数据和使用性的元数据。(3)元数据的功能 揭示、发现、定位、检索、过滤、共享、评
8、估、管理。2.2.4 元数据的应用与发展(了解p59-60)(1)元数据的应用 (2)元数据的发展 1)各种应用元数据大量产生 2)元数据的深度开发 3)元数据实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2.5 国内外常用元数据(了解)(1)MARC元数据 (2)DC元数据 (3)CNMARC元数据 2.2.6 元数据信息的描述 元数据信息的描述是针对专门数字对象类型,建立相应的专门数字对象元数据格式及编码体系、使用指南、使用范例、编制模块并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由数字信息资源加工人员进行元数据的选择、著录、审校、维护、管理,生成能提供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元数据整合的数据,建立网上信息检索、发现、共享的元数据
9、库的系列程序。(1)元数据应用规范的构建 1)确定元数据标准 2)建立元数据标准使用规范 3)考虑元数据的表达语言 4)确定元数据应用规则 (2)元数据信息构建步骤(重点)1)需求调查 2)建立规范 3)实现平台 4)人员培训 5)组织数据 6)数据维护 3.1 3.1 概述概述 标引起源于文献工作,是指采用一个或若干个信息标识(词语或代号)表示或替代信息内容特征的过程。广义的信息标引即指将信息单元所包含的内容特征转换成简明的替代符号或标识的过程。3.1.1 信息标引意义(了解p87)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第3章 信息揭示与标引3.1.2 信息标引分类 (1)按标引对象划分 1)文献标引 2)
10、多媒体数据库标引 3)网络信息标引 (2)按使用的标引工具划分(重点)1)分类标引 2)主题标引 (3)按标引工作的不同执行者划分 1)手工标引 受控标引、自由标引、自由词补充标引。2)自动标引 自动抽词标引、自动赋词标引、自动分类、自动聚类。(4)按揭示信息内容的范围划分(重点)1)整体标引 浅标引方式。2)全面标引 深标引方式。3)综合标引 4)分散标引 5)重点标引 6)分析标引(5)按标引所采用的不同标识划分 1)受控语言标引 2)自然语言标引 3)混合标引 3.1.3 信息标引工作流程(了解)(1)查重 (2)主题分析 (3)标引 (4)标注 (5)审核 3.1.4 标引质量评价标准
11、 应该确保三点:选用确切标识;不遗漏有价值信息;前后一致。3.1.5 标引深度(判断题p95)标引深度是指在揭示与表达信息记录的主题内容及外表形式特征方面所达到的专指度与网罗度。标引深度小,查全率高;标引深度大,查准率高。3.2 3.2 信息分类标引信息分类标引3.2.1 分类标引基本原则(了解)(1)学科属性与知识范畴原则 (2)专指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逻辑性原则 (6)一致性原则 (7)入“其他”类原则 (8)入上位类、或依论述重点归类原则 (9)新学科、新主题信息分类原则 3.3 3.3 信息主题标引(重点)信息主题标引(重点)3.3.1 信息主题标引基本程
12、序 (1)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是指根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记录内容特 征进行分析,提炼主题概念的过程。1)分析主题类型 根据信息记录讨论的数量,可分为单主题和多主题。根据主题概念的数量及其关系,分文为单元主题、复合主题和联结主题。按照信息记录对主题论述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按照信息记录主题与存取系统专业的相关程度,分为专业主题和非专业主题。按照信息记录论述的方式,可分为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2)分析主题结构(重点)主题分面公式:A主体因素(A1研究对象、A2材料、A3方法、A4过程、A5条件等)B通用因素C空间因素(或位置因素)D时间因素E文献类型因素 例1:“中国八十年代农田水
13、利规程手册”。例2:“九十年代法国航空发动机设计”。例3:“高原桥梁混凝土施工”。例4:“我国西安使用车床对飞机用铝合金材料加工工艺分析”。(2)主题概念转换 直接转换与分解转换。分解转换应注意的问题:1)进行概念分解,避免字面分析。优先采用交叉关系分解法。2)按照从专指到泛指的次序查词。3)根据概念的含义分析专指的分解形式。4)主题概念分解的结果不得冗余和缺损。4.2 4.2 信息排序(重点)信息排序(重点)信息排序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为有序信息的过程。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及其关系。4.2.1 信息形式特征排序的类型和特点 这是根据信息的外在特征,使用一套形式化的符号系
14、统来组织信息的方法。(1)号码法 是用数字符号对信息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号排序,具有明确、简便、唯一、标准的特点。第4 4章 信息存储与排序 (2)物名法 是利用事物名称的字顺特征来序化信息。(3)音序法 音序法是字顺组织法的一种,是对同一类信息更进一步细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依据是汉语拼音知识。(4)专门代码法 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采用的有一定专业含义又形式化了的编码系统。(5)引证关系法 是利用信息之间的引证与被引证关系来组织信息。(6)时序法 以信息的形成时间为序化符号,按时间顺序组织信息。(7)地序法 以信息的形成地区或信息内容所反映的地区为序化符号,按行政区划排列法来组织排列信息。4.2.
15、2 信息内容特征排序的类型和特点 这是根据信息的内容特征,使用一套含有语义的符号系统来组织信息。(1)分类法 三种分类对象:实物,如商品;概念,如知识;概念与实物的结合体,如文献。三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关系。(2)主题法 主题法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上的一类方法,它用自然语词作符号系统,并在某种控制下使用。主题法不同于物名法。(3)分类主题一体化排序 分类法和主题法各有短长,应相互弥补,分类主题一体化排序是信息内容特征排序的重要发展趋势。4.2.3 信息效用特征排序的类型和特点(实例p155)这是根据信息的实用价值来组织信息的方法。(1)权值排序法 按信息的重要性来排序信息。(2)概率排序法 按
16、信息出现的概率来排序信息。(3)逻辑排序法 按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排序信息。5.1 5.1 概述概述 信息重组是综合利用信息描述与著录、信息揭示与标引、信息存储与排序、信息分析与研究等方式对加工层次较低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提炼、浓缩与整序以形成较高层次信息产品的过程。信息重组的过程就是信息开发的过程,信息重组的实质就是信息开发。信息重组是更富有创见性与能动性的信息整序活动。第5章 信息重组与开发5.1.1 信息重组与开发原则(重点)(1)社会需求原则 (2)特色原则 (3)效益原则 (4)标准化原则 (5)共享原则5.1.2 信息重组与开发的类型(重点)按照信息重组的层次划分:(1)一
17、次信息重组 重组对象:零次信息;重组成果:一次信息产品 (2)二次信息重组 重组对象:一次信息产品;重组成果:二次信息产品 (3)三次信息重组 重组对象:一次信息产品;重组成果:三次信息产品 5.1.3 信息重组与开发步骤(了解)(1)选题 选题应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行性。(2)制定开发计划 (3)信息收集 对象:文献信息源、非文献信息源。方法:文献调查、社会调查。(4)信息评价与整序 信息评价标准。信息整序的两种情况。(5)产品研制 文献数据库、信息数据库、信息研究成果。(6)信息产品的测试与评估 总的评价原则。5.2 5.2 一次信息产品及其类型一次信息产品及其类型 一次信息产品是在零次
18、信息的基础上经过逻辑结构重组、语言重组、观念与概念重组与优化所产生的原始文献,其内容往往是首次发现或系统总结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新论证或对已知思想观点与事实材料的新理解、新探讨。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学术会议论文、技术标准等。5.3 5.3 二次信息产品及其类型二次信息产品及其类型 二次信息产品是对一次信息产品进行优选、提炼、浓缩加工后形成的信息产品。如书目、索引、文摘、提要、搜索引擎、主题目录、超文本系统、超媒体系统、数字图书馆等。(1)书目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是以一次文献为整序单位的各种出版物目录信息的集合,它也是关于一次文献内容和外在特征的浓缩、替代、转换的重组成果形式。
19、1)题录数据库(重点)题录数据库又称题名索引,是一种以原始文献的题名信息单元为标目,以表征原始文献形式特征的信息单元为描述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格式进行著录标引组织而成的信息存取系统。2)文摘数据库 文摘数据库是在题录的基础上以一种精练准确、少加或不加评论的文字简述文献重要内容的信息重组产品。报道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文摘款目结构:题录部分、文摘正文和补充著录。3)索引数据库(了解)信息索引产品是将信息集合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物名称及形式或内容特征词等信息单元抽取出来,其后注明地址,按照特征词字顺进行重组排序所形成的信息存取系统。索引款目的构成:索引款目词、说明语、地址参考。例:怀疑论(哲学流派)综
20、论 B083 索引数据库的类型:见教材表6.2。(2)全文数据库(了解)全文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文献全文或其中主要部分的源数据库,它是一个由完整的信息源全部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单元而形成的数据集合。它可与相应的软件配合提供从任意篇章、节、句、词、字及逻辑组合检索的信息存取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全文编辑、加工和检索功能,允许用户以自然语言进行检索并获取全文。(3)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指对WWW站点资源和其他因特网资源进行识别、标引、重组和检索的一类信息存取机制和检索工具。5.4 5.4 三次信息产品及其类型三次信息产品及其类型 三次信息产品是利用二次信息检索一次信息,再对所获得的一次信息集
21、合进行综合、分析、评述、编写所形成的信息产品,是高度浓缩加工的再生科研信息成果。根据其编制目的与方式,可将三次信息产品区分为综合研究型和参考工具型两大类,前者如专题述评、总结报告、动态综述、信息预测等,后者如手册、百科全书、年鉴、指南等。(1)学科与课题现状的信息重组信息综述(重点)这是针对某一时期某学科领域或某课题研究发展阶段的大量原始信息,根据其内容或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进行甄别、分析、综合、梳理、归纳加工之后所形成的关于某事物或某专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综合浓缩性的一类信息重组。作用:提供综合信息,指导决策管理和促进科学研究。特征(重点)1)描述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重组方式的特殊性。3)
22、对大量一次信息记录的整合性。4)信息内容与观点的浓缩性。5)信息阐述的简明性。类型:叙述性综述、事实性综述和预测性综述。文体结构:标题、概述、正文、结束语和参考文献等。(2)课题与专题评论信息重组信息述评 这是一种以某专题大量的一次信息记录为依据,经过分析、提炼和整序加工,提出综合性的评判意见及建议的信息重组成果。作用: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方向,提供完成既定任务的合理方案,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重点)与信息综述之比较:共同点在于,两者均属三次信息,且均有一次信息属性,均要求收集一次信息记录必须全面,事实数据必须详实,分析研究必须科学合理;不同点在于,信息综述一般不强调研究者的主
23、观感受或判断,而信息述评则必须明确表明撰写者的态度、建议与评价。6.1 6.1 分类组织概述分类组织概述6.1.1 分类组织基本概念(了解)(1)分类组织 分类组织即采用分类的方式组织信息资源。分类是一种根据事物之间的共性与特性聚集同类事物,区分不同事物的方式与手段。(2)分类组织法 分类组织法是一种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学科专业体系或事物范畴,根据某一特性将信息分门别类地组织成系统以便于用户按照学科专业或事物范畴途径查询特定信息的信息组织法。第6章 分类组织系统 6.1.2 分类组织基本特点(重点)(1)系统性 系统性主要通过类目体系纵向从属、横向并列的 形式表现出来。分类组织的有序形式有:1)分
24、类号码标识系统 排序方式:顺序排序和层累结构。2)词语分类标识系统 (2)类聚性 1)依事物聚类 2)依学科专业聚类 3)依词语聚类 (3)多重性 分类组织具有多向成族性,这是由信息的多种属性决定的。一份信息可依其不同的属性划归于不同的类。信息划分标准的选择及其使用次序,对于形成何种分类体系,提供何种分类检索途径关系极大。确定分类标准和组织次序应充分考虑用户利用该类信息的习惯及检索要求。(4)适应性6.1.3 分类组织基本原则(重点)(1)科学性原则 1)利用科学知识分类成果,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科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内容特征为类目划分主要标准,形式特征辅之。3)体现学科或事物纵向分化(
25、或综合)与横向并列的基本规律。(2)充分揭示原则 1)类目体系应由反映目前科技发展状况的各级类目构成。2)根据类名的内涵与外延确定检索意义最大或较大的内容或形式特征的属性词作为划分标准。对分类标引的要求:充分揭示、归类正确、方便检索。(3)简便适用原则 分类组织要根据用户检索需求与习惯进行。分类标引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特征及特定需求,将信息记录归入用途最大与专指度较高的类目,应进行附加归类,编制类目索引文档,提供组配复分功能,在信息描述中尽可能展示可检特征。(4)依法分类原则 分类法(分类表)的职能、作用。依法分类的两层含义:依据分类法;依据分类标引规则。6.2 6.2 文献分类法的结构原理(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