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化 促进 教学改革 创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内容提纲1 面向未来的中国教学信息化面向未来的中国教学信息化1.1.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 教育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领域之一,近十年迅速发展的多媒体交互、虚拟现实、社会软件和社会网络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最新技术在未来10年中将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1.1.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深入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
2、。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发展框架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发展框架 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模式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模式 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 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评价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评价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涵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教学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出版的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根据教和学、发展计划与政策、装备教和学、发展计划与政策、装备与资源、对课程的理解、教师专业发展、与资源、对课程的理解、教师专业
3、发展、教学评价、交流教学评价、交流等七个维度的特征把教学信息化划分为形成、应用、融合、革新形成、应用、融合、革新四个阶段,参见表表1 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涵我国教学信息化总体上处于应用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过渡,和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向革新阶段过渡差距大约5-10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预期在未来5-10年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全面进入融合阶段,个别先进地区和部分学校将进入革新阶段。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涵我
4、国教学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我国教学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明显不平衡,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明显不平衡,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已进入学校第一层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已进入学校,但尚未全部做到“走进课堂”,基本上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个别环节开展了学生为中心教学课堂的试验。这一层次的学校约占全部中小学的80%。第二层次,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实现了班级多媒体教学第二层次,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实现了班级多媒体教学,正在为实现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努力。这一层次的学校约占全部中小学的15%。第三层次,在已实现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的基础上,正第三层
5、次,在已实现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一层次的学校约占全部中小学的5%。第四层次,在个别的示范性学校中,正在开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第四层次,在个别的示范性学校中,正在开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建设全方位的数字化学校的实验,努力探索革新型学校目标的建设全方位的数字化学校的实验,努力探索革新型学校的发展模式的发展模式。我国教学信息化的四个层次我国教学信息化的四个层次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涵教学信息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内涵,教学信
6、息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信息技术往往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支持现有的各种教学方式,并未涉及到教学系统自身的改革。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不能仅仅把技术视为服务于现不能仅仅把技术视为服务于现有教学模式下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应用有教学模式下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教学创新的平台段的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教学创新的平台。新新时时期期教教学学信信息息化化的的发发展展内内涵涵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涵在发展新阶段,教学信息化赋予新时代教学的在发展新阶段,教学信息化赋予新时
7、代教学的8个个特征特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发展21世纪能力作为教学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示范课、展示课拓展至学校课程层面,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常态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改革“推进器”的作用 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和各种交互的学习工具和软件进课堂,创建发现问题和分析解決问题的环境,师生交互的环境,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环境,学生差异化学习的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育。提供应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学习诊断和有针对性地辅导,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2.教学信息化发
8、展阶段和发展内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涵在发展新阶段,教学信息化赋予新时代教学的在发展新阶段,教学信息化赋予新时代教学的8个特征个特征 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解决真实世界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決问题的实践能力 应用网络学习社区建设更广泛的学生与学生、教师、社会的新的交流渠道和交流关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探究、交流和表达能力;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网上自主远程学习,增强学习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3 教学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路线图教学信
9、息化未来的发展路线图 1.加快学校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全面接入互联网,实现每个教室的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进班级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实现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的常态化 2.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3.提高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在计算机教室满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下,建设“一对一”的、学生“做中学”的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教室,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3 教学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路线图教学信息化未来的发展
10、路线图 4.拓宽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全面支持教育发展和改革,实施差异化教育提供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开发和实施高中数字化选修课程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应用网络学习社区建设更广泛的城乡学校协作的新渠道,促进教育公平。5.关注数字化环境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建设一批全面数字化的示范学校,为实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校学习共同体奠定基础。教学信息化发展路线图教学信息化发展路线图20202020年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愿景年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愿景2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发展框架信息化发展框架2.1 数字化环境下培养数字化环境下培养21世
11、纪技能世纪技能的研究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出版的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提出技术引领工作和工作组织的变化,相应所需的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日益显得重要的是下列能力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通才(广泛)的能力,通才(广泛)的能力,从事专业工作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从事专业工作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 决策能力决策能力 团队工作的合作能力团队工作的合作能力 有效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2.1 数字化环境下培养数字化环境下培养21世纪技能世纪技能的研究的研究 需要有专家团队来开发包含这些能力的信息化教育课程,技术已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技术很快就会过时,需要
12、频繁更新技能和知识,唯一可以与此相适应的是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原则和概念的正确理解。2002年,由美国政府主导、IT跨国公司基金会和教育协会参与成立了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组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修改,提出了21世纪学习框架。2121世纪学习产出和支持系统世纪学习产出和支持系统2.1 数字化环境下培养数字化环境下培养21世纪技能世纪技能的研究的研究21世纪学习产出包括:核心课程和渗透核心课程和渗透21世纪议题、学习和创新能力、世纪议题、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生活和职业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生活和职业技能。21世纪学习的支持系统包括 21世纪能力标淮世纪能力标淮 21世纪能
13、力标准的评定世纪能力标准的评定 课程和教学课程和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2.2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框架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框架 纲要提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借鉴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教学信息化发展框架应以学习者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为重点,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建立完整的管理与保障机制,最终又回到支持学
14、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发展。发展框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适应国家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框架包括 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 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 全球意识和文化交融全球意识和文化交融第二层次是课程革新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学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适应国家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的议题,完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信息化教学的多样化的网络课程或课程模块,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基于项目的学习。第三层次是支持系统包括 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学习环境、策略
15、、手段、过程与学习环境、策略、手段、过程与学业评价学业评价 学校教学信息化综合评估学校教学信息化综合评估 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服务支持体系服务支持体系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专业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专业发展第四层次是政策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包括提高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把有效教学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题把有效教学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题夯实教学信息化的校内基础夯实教学信息化的校内基础认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认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落实教育信息化的经费落实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扎实搞好教学信息化试点扎实搞好
16、教学信息化试点教教学学信信息息化化发发展展框框架架支持系统课程革新工具与环境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机制教学模式评价全面发展的能力框架3.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影响其学习成效至关重要的因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影响其学习成效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信息化教学最后成败的核心要素之一。重新审素,也是信息化教学最后成败的核心要素之一。重新审视学生能力发展新需求,是定位教学信息化深入推进的视学生能力发展新需求,是定位教学信息化深入推进的方向与目标的前提。方向与目标的前提。3.1从从“学习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到到“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学习”十年前,我国开始普及中小学信息技
17、术教育。至2008年,全部高中、90%以上的初中和20%左右的小学完成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的目标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开课学校的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成为我国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3.1从从“学习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到到“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学习”国际社会较早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信息技术学习应用能力的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他们在2000年发布了“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S)”。其目标是为了更好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此后,其
18、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制订了类似的标准,这些标准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2)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表达、创造的能力;(3)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3.1从从“学习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到到“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学习”其核心内容包括:其核心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操作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操作: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本部分的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协作与创造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协作与创造的能力:学生
19、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知识创造的方法与技能。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学生应认识到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3.1从从“学习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到到“使用技术学习使用技术学习”2007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建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应该从“学习使用技术”到“使用技术学习”转变。这一点目前在国际教育界已形成共识。面向未来,我国一部分已经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生,将要实现从“学习使用技术”到“使用技术学习”转变,另一部分还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的学生,既要“学习使用技术”,又要“使
20、用技术学习”。3.2 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教育需要通过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信信息息时时代代的的学学生生能能力力框框架架3.2 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能力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有效提升。开发以培养21世纪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在现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信息技术课程内涵,促促进在学科课程、研究性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发进在学科课程、研究性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展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
21、学、教学相长、同伴互助,帮助学生做信息时代有责任感帮助学生做信息时代有责任感的好公民的好公民:具有民族自豪感、尊重多元文化,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勇于实践创新、精于解决生存发展中的各种问题。3.3构建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标准框架构建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标准框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专家提出中小学信息化学习能力相关标准的框架图3-2。中小学生信息化学习技术标准框架的建立可以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4个维度出发,按照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对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全面地体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性、发展性和层次性要求。我我国
22、国中中小小学学生生信信息息化化学学习习技技术术能能力力标标准准框框架架4.实现有效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实现有效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模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小学教学将保持面授组班教学的特点,吸纳远程教学(特别是e-learning)优势,使正规学校教学表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将从班级授课为主逐步过渡到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并存,教师的任务也不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将会更多地借助于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4.1从从“用技术教用技术教”到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支持和促进教学改革是今后5-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题,进一步强调从“用技术教”向运用信息技术开
23、展“有效教学”转变,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选择。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具备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全球意识和文化交融能力的要求,应该贯穿于所有中小学校的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教学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4.1从从“用技术教用技术教”到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智能化和普适性等优势,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在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以及实现这三者的对立统一中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内涵。在“有效教学”中,信
24、息技术是学生们的学习对象、更是他们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教师则通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促进学生高参与、深互动、多探究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认识得更准确、理解得更深入、体验更真切、进而建立起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习惯。4.2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建立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模式通常是由系列的教学活动组成,反映教学系统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有不同的技术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
25、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教学模式形式上是教学要素的排列组合和相互作用,实质上却是反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方法甚至是价值追求。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研究人员等)实践探索的成果。当其成为一种稳定的教学结构形态时,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影响被隐退,凸显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组合结构与形态新型教学模式示意图4.2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信息化教学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面对面学习、远程学习;也可以是集体教学、合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还可以是这两个维度的组合。教学方式更多,如: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式、参与式、探究式、项目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