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式+技巧.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595159
  • 上传时间:2020-06-23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4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式+技巧.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万能 答题 模式 技巧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式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式+技巧技巧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

    2、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 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 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 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 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

    3、、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 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 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 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 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 比较项、 限制条件, 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4、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 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 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 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 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 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 但要把经过改为

    5、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 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 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 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 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 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 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

    6、、文化制度对经济 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 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 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 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 教材。 8 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 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 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

    7、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 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 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 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 切忌绝对化。 10 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 是可

    8、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 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 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 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 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 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 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

    9、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 史实, 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 (即总的观点) 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 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 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 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 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 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 评价历史

    10、人物, 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 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 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 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 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 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

    11、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 4 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 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鸦片战 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 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 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 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 争的影响。 如何分

    12、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 7 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 国富 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

    13、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 4 点:1840 年 6 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 天津白河口1841 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 年 8 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

    14、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等。 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 起义失败等。 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 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 3 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 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5、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 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 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 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 地国家, 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 而是侵略与被侵略、 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

    16、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 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 这就是那许多 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对后来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 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 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

    17、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 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 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 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 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

    18、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 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 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 (给亚 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 经济上 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 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 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 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 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

    19、、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如中 国古代的垦荒, 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政局, 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 源、环境等问题。 *历史复习要注意 5 个隐形知识点* 隐形知识, 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 我们在进行历史 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 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

    20、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 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 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 1919 年至 1923 年是中共创立时期; 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 1924 年至 1927 年 7 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 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 述, 或隐形于删简。 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 曹操及官渡之战、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

    21、鼎立一节; 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 材;916 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 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 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 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56 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 元前 221 年,比东周时间要长 35 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 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

    22、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 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 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 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 芬奇的 代表作品有 3 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 元年,就是指 1912 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 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 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

    23、释,更是潜藏 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 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 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 1783 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 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 世拉丁美洲独 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 兰、英国和法国。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

    24、在这出题,一 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 1993 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 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 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 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 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 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 习时不能忽视。 *高考历史学习 5 种记忆法 *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

    25、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 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 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 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 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

    26、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 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 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 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 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27、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 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 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 (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28、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 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 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 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 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

    29、一种 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 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 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 359 年这 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 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 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 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 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 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 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式+技巧.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51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