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乡镇总体规划整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951325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PPT
  • 页数:102
  • 大小:5.1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乡镇总体规划整理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乡镇 总体规划 整理 课件
    资源描述:

    1、乡镇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规划,围内,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规划,在在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乡镇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发乡镇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乡镇进行宏观分析,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乡镇进行宏观分析,原则地确定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网络原则地确定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网络系统中各层次乡镇的系统中各层次乡镇的性质、规模、布局结性质、规模、布局结构、发展方向、位置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构、发展方向、位置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等,以获得最佳的生产、生活等,以获得最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12

    2、第一节乡(镇)域规划第一节乡(镇)域规划在全局在全局范围内范围内乡镇发乡镇发展的指展的指导思想导思想341 1、乡、乡(镇镇)域规划的任务及内容域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乡镇区域的层次划分乡镇区域的层次划分乡镇居民点的体系结构乡镇居民点的体系结构,就是,就是乡镇居民点的乡镇居民点的等级、层次、性等级、层次、性质、规模、空间组合及其相互质、规模、空间组合及其相互联系联系等是乡等是乡(镇镇)域规划的核心域规划的核心与重点。与重点。5乡乡(镇镇)域规划的任务域规划的任务 乡(镇)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规划范围内的现有村庄分布与规模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乡乡(镇镇)

    3、域规划的内容:域规划的内容:1、2、3、4:P2262、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其要求 2.1 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 (1)地区自然条件:(2)地区资源条件:(3)人口分布:(4)交通运输:(5)乡镇企业的分布:(6)原有生产布局的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72.2 乡(镇)域规划的基本要求(1)积极发展村镇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村镇的发展。(2)远近结合,新旧结合:要由近及远,远近结合,由内向外,成片发展。(3)充分考虑建设条件:村镇应尽可能分布在交通方便的地点,以便于对外交通联系。8(4)节约用地:在发挥村镇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应力求集中紧凑,提高现有宅基地的利用率。对新建或扩建的村

    4、镇,应尽量利用坡地、荒地、薄地、劣地和闲置地,尽可能不占农田,切实保护菜地和林地。贯彻“十分珍惜每寸土地”的国策。(5)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要根据各层次村镇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等特点,注意保持村镇及其周围环境生态平衡。93、乡(镇)域规划中村镇体系的布局特点3.1 乡镇体系布局的地域广度腹地范围:集镇一般其布局的地域广度是一个乡(镇)或一个农场的土地使用范围,一般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村庄布局的地域广度应是行政村或国营农场、生产队的土地使用范围。3.2 乡镇体系布局与各级土地利用规划10乡镇体系的布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具体要求:(1)要与各级土地使用范围的确定相协调(2)要考虑用

    5、地的集约性(3)要与农村道路网、灌排水系统规划相协调3.3 乡镇体系的布局形式(1)集团式(2)卫星式 (3)自由式11集团式布局形式卫星式布局形式布局紧凑、用地经济工程投资少、施工方便、便于生产生活。规模大、劳动半径大、出工距离远、受地形条件影响。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现状与远景结合、以现有生产水平出发、照顾生产发展新要求。12第二节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1、乡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乡镇总体规划是指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2)进行乡镇域范围内的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13(3)在对乡镇

    6、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乡镇发展用地,确定规划区范围,充分考虑乡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乡镇的总体布局。(4)乡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合理确定乡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位置。(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14(6)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域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7)确定乡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建设用地。(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意义的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或设施的保护措施。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震防灾规

    7、划。(9)估算乡镇近期建设的投资。152 乡镇总体规划的原则与步骤2.1 基本原则 P25-261、2、32.2 方法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2)收集有关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1)地形图资料 2)自然资料3)社会经济资料 4)规划、计划资料162.3 分析研究资料(1)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将有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根据整理的资料画出现状图、图表等。(2)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资料是规划工作的基础。(3)要注意各种资料之间的互相矛盾。(4)通过资料分析,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总体规划各项内容)和矛盾。172.4 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构思规划方案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思初步规划方案的过程

    8、。2.5 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2.6 汇报方案,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2.7 确定最终方案2.8 绘制乡镇总体规划图纸和编写说明书,完成设计,提交成果183 乡镇总体规划阶段的成果要求3.1 乡镇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1)乡镇现状图(2)乡镇用地评价图(3)乡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4)乡镇总体规划图(5)乡镇各项工程规划图 (6)规划文件193.2 编写乡镇总体规划说明书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现状进行简要地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第二部分是规划方案的简要说明,包括规划期限、乡镇分布调整和人口规模,各种工程规划的介绍等等。经过整理与总体规划直接有关的资料,都应

    9、作为总体规划说明书的附件。再加上乡镇分布现状图,就是一套完整的乡镇总体规划文件,报上级批准后,就可以作为乡镇详细规划的依据,组织逐步实施。201、乡镇性质乡镇性质是指乡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乡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它是由组成乡镇基本因素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节乡镇的性质与规模确定乡镇性质的意义:A、为乡镇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真正发挥其优势B、为乡镇规模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C、可以明确乡镇重点项目及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211.1 确定乡镇性质的依据(1)区域地理乡镇所在乡镇辖区范围内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乡镇的形成和发展

    10、有重要的影响。(2)乡镇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人力资源、森林资源、风景资源。(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乡镇的发展目标要以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乡镇发展的条件,综合加以考虑。(4)乡镇的历史资料要着重了解乡镇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其他地理位置条件,乡镇的历史职能与规模,引起乡镇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历史上乡镇影响的地域范围。22(5)乡镇的现状资料乡镇现状是村镇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乡镇现状调查,掌握:乡镇现有生产水平和设施状况,乡镇各类用地情况及比例,乡镇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值、职工人 数、能源供应、“三废”排放与处理,交通运输现状与问题,对生产生活设施的配置、文化福

    11、利、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情况。(6)乡镇物质要素乡镇是由村镇企业、对外交通、仓库、居住和公共建筑、园林绿地以及各项公用设施等组成的,这些被称之为乡镇的物质要素。231.2 确定乡镇性质的方法乡镇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件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1)定性分析 分析论证乡镇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包括乡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区分出乡镇主要职能,定出乡镇性质。(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乡镇的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以数量表达的技术经济指标来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24(3)区域对比法 区域对比法是从区域城镇分布与结构体系角度出发,采取区分乡镇辅助职能的方法,确定

    12、乡镇性质。(4)综合分析法 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接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出乡镇发展的依据来确定乡镇的性质。技术指标工业产值构成劳动人口构成乡镇用地构成交通运输构成252 乡镇规模 乡镇规模指的是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在乡镇用地中,居住用地占据大部分。因此,人口规模是影响乡镇规模的主导因素,2.1 乡镇人口规模乡镇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乡镇人口的总数。它是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的基础指标和主要依据之一,乡镇人员规模的确定,根据中国近年来的规划实践,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估算村镇人口。26城镇人口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生产性劳动人口非生产性劳动人口工业职工基本建设职工农林水气职工交通邮电职工

    13、商业服务系统职工城市公用事业职工科教、文化、卫生等部门职工金融部门职工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职工未成年人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社会劳动的成年人其他不从事社会劳动的人27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10 0 10 20 30 40()1979198119831987(年)1985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历年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历年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年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年初总人口数1000年机械增长率=年内人口机械增长数年初总人口数1000年初总人口数年增长率=年内人口增长数100028(1)迭加法迭加法是以乡镇现有人口为基数,再考虑规

    14、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和机械增长数。三项迭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乡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发展规模。(2)综合分析法这种计算方法服务于乡集镇、县属镇的人口规模则较为优越,它包含民乡镇自身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和机械增长数之和,同时考虑了周围农业剩余劳动力可能进入村镇的数量。综合分析法计算公式为:29式中 Q 总人口预测数 (人);Q0 总人口现状数 (人);k 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 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 (人);n 规划期限(年)。QQ0(1k)nP30总人口增长速度可用年增长率表示:年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初总人口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村镇出生人数减去

    15、死亡人数的人口净增值。一般用年自然增长率表示:年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年初总人口1000年机械增长数规划期内迁入人口数规划期内迁出人口数31年机械增长率年机械增长数/年初总人口1000人口机械增长是影响乡镇人口预测的主要因素。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1)当建设项目尚未落实时,可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人口机械增长量。计算公式为:PGn32式中:P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G人口的年机械增长量n规划年限(2)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时,规划期内进入项目工作人员数基本确定情况下,可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机械增长。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情况,以

    16、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计算公式为:33机械增长人口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数新增职工数眷属人数式中(新增职工数带眷职工数单身职工数)是根据各建设项目需要新增集镇以外劳动力的数量确定的。(3)劳动转化法。即根据乡镇所辖范围内的土地经营情况,进行土地和劳动力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再通过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34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计算公式为:PAr式中:A规划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r剩余劳力进镇比例()环境容量法。环境容量法是在充分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并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包括用地、供水、

    17、能源等)和环境、生态状况等客观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预测村镇发展的适宜人口规模。不拘于规划期限内。35例:某乡镇现状建成区人口为82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640人,农业人口为740人,亦工亦农人口为1073人,在学校寄宿学生为773人。近期(5年)内,非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6,机械增长率为15;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7,机械增长率为4;亦工亦农的机械增长率为50;学校寄宿学生增加到885人。则有:36非农业人口近期人口发展规模5640(1615)56258(人)农业人口近期人口发展规模740(17 4%)5782(人)37亦工亦农人口近期人口发展规模1073(150%)51370(人)学校

    18、寄宿学生近期人口发展规模885(人)近期乡镇人口发展规模625878213708859300(人)对于远期人口的估算,由于可变因素较多,依据不足,估计宜粗。一般可由上面的公式推算,但不一定分项计算再叠加。由该乡镇近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估算出人口的年增长率为30,所以:38远期乡镇人口发展规模8226(10.03)15 13000(人)(3)回归分析法用回归分析法推算某乡镇人口规模,是直接以综合反映了乡镇各种影响因素的总人口变化数据为依据,简化为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只需具备历年的乡镇人口总数即可,不必进行复杂的人口分类调查,也不必研究各类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

    19、每一年的人口增长的总数,已经反映了影响乡镇人口的各种因素。它适用于人口发展符合线性方程规律的历史悠久的老乡镇。39 设自变量为年度t,因变量为人口规模y,设相关线的方程式即回归方程的形式为:y=a+bt 如:人口自然增长。青霞乡现有建成区常住人口1147人,其中农业人口950人,非农业人口197人,按给定的自然增长率8计算,则规划人口为:2005年 1147(1+8)5=1194人 2020年 1147(1+8)20=1345人 402.2 乡镇的用地规模2.2.1 乡镇用地的概念乡镇的用地是指“建成区”用地,它有别于乡镇的“政管辖区”。行政区包括其管辖范围内的镇区和郊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生产用

    20、地等全部土地。建成区是乡镇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它包括镇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也包括分散在近郊区内其有基本市政设施的乡镇建设用地。这种集中和分散的用地情况,标志着乡镇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用地规模和分布,反映了乡镇布局的基本形态。41公路铁路市区郊区公路铁路远郊工人镇(卫星城)远郊区近郊区市区近郊工人镇中小城镇的用地构成示意图中小城镇的用地构成示意图大城市的用地构成示意图大城市的用地构成示意图42沿城镇外围建设用地边界联接线沿城镇外围建设用地边界联接线沿城镇交通干线走向沿城镇交通干线走向沿自然地形界线沿自然地形界线沿行政区划界线沿行政区划界线城镇建成区范围划定示意图城镇建成区范围划定

    21、示意图43乡镇建成区的划定,一般可以按照下列原则:(1)以乡镇外围建设用地的边界联接线作为划定建成区范围的基础,对于个别远离乡镇建设用地或与乡镇关系不很密切的用地,可根据具体情况不划入,在备注中加以说明。(2)参照乡镇道路、对外交通线路、工程管网和构筑物的走向与布置,对建成区范围界线进行调整。(3)充分考虑村镇外围自然地形(河流、湖岸、丘陵、山地等)界线的完整性。(4)乡镇实际建成区往往有与行政界线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划定建成区界线时应尽可能与乡镇的基层行政界线一致。2.2.2 乡镇用地分类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4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

    22、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45城乡用地分类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8中类、17小类464748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49505152532.2.3 乡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

    23、素乡镇用地规模受乡镇性质与经济结构、人口规模、自然地理条件和乡镇布局特点等影响。(1)乡镇性质。乡镇性质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其用地的构成不一样,用地规模也有差异。(2)乡镇的人口规模。乡镇人口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村镇用地规模。(3)乡镇布局特点。(4)自然地理条件。542.2.4 乡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乡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建设用地构成比例。2.2.5 乡镇建设用地平衡分析我国城镇现状用地指标和规划指标我国城镇现状用地指标和规划指标55城镇用地平衡表城镇用地平衡表56青霞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571、村镇总体布局的内容和一般步骤1.1 村镇总体布局的内容(1)根据乡(镇)经济水平、村镇

    24、分布现状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确定合理的村镇体系层次结构。(2)确定乡(镇)域村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形式。(3)确定主要居民点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4)村镇居民点用地选择。工作居住交通游憩乡镇用地有机协调组织58乡镇用地组织按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以形成乡镇工业区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组成梯级布置,以形成乡镇生活居住区配合乡镇各功能要素,组织乡镇绿化体系,建立各级休息与游乐场所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特点,分布建筑群体系,形成公共活动中心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乡镇道路类别形成乡镇道路交通体系591.2 村镇总体布局的一般步骤 (1)在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村镇条件和对当地社会

    25、经济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对村镇建设的要求,确定村镇体系层次结构、主要居民点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2)分析主要居民点的经济联系半径及村庄的耕作半径;(3)对村镇居民点布局的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村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形式和居民点的空间位置;(4)选择适合村镇建设的规划用地,确定村镇用地的发展方向。602 总体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原则2.1 影响村镇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分布及其资源状况建设条件村镇现状自然环境资源状况612.2 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1)以现状社会经济水平为基础,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依据(立足全局、讲求效益)(2)集镇的布局要充分考虑集镇的经济联系半

    26、径 (集中紧凑、节育用地)村镇经济联系半径是村镇在组织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地区范围。包括集镇与县城、集镇与其周围建制镇、集镇与集镇、集镇与周围村庄、集镇与各种非农业生产基地、集镇与中心村、集镇与周围基层村等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分析经济联系半径,主要用于集镇布局。以经济联系半径为依据布局集镇,就是要根据集镇的规模、功能、经济水平等;分析每个集镇适宜的服务范围,研究所有集镇的服务范围对乡(镇)内所有土地、村庄的覆盖程度,以此来确定乡(镇)域范围内合适的集镇数量、规模和集镇发展规划62(3)村庄布局主要考虑村庄的耕作半径所谓耕作半径是指村庄中心到耕作土地四周边缘的平均距离。要根据

    27、村庄的人口、自然条件、土地面积和生产条件,确定适宜的耕作半径。(4)合理组织,有机联系。(5)充分利用村镇已有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远近结合,利旧图新)要将村镇总体布局和旧村镇改造和土地整理结合起来。(6)村镇总体布局应与交通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农地整理相统一(7)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环境,美化乡镇。633 总体规划布局的程序和思想3.1 总体规划布局的操作程序 (1)原始资料的调查(2)确定村镇性质,计算人口规模,拟定布局、功能分区和总体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3)提出不同的总体布局方案(4)对每个布局方案的各个系统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5)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

    28、(6)选择相对经济合理的初步方案(7)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绘制图纸643.2 总体规划布局的思想方法(1)局部与整体在总体规划布局时必须牢固地树立全局观念,把村镇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待。(2)分解与综合所谓分解,即在总体布局时,将各个子系统分离出来,使之形成满足其功能要求的相对独立的体系。一个好的规划总图,不仅从整体上看是合理的,而且分解以后,组成材镇的各要素也应是成体系的。65(3)联系与隔离(4)远期与近期采取由近及远的建设步骤,既保护村镇建设各个阶段的完整性,又同村镇总的用地布局相互协调。(5)新建与改造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旧镇区的用地及早地纳入村镇总体规划来统一考虑,全面安排,使合理的规

    29、划布局在旧区不断改造和新区不断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66城镇规划基础资料城镇性质城镇发展规模城镇用地适用性评定着手布置总体方案方案A方案B方案C方案D方案C城镇总体布局方案工业区布局方案居住布局方案交通运输系统方案公共中心方案城镇发展方案某城镇总体布局规划阶段的方案编制、分析和选择的程序示意某城镇总体布局规划阶段的方案编制、分析和选择的程序示意67城镇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内容用地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的比较占地与迁民情况的比较生产条件与生产协作条件的比较城镇环境保护情况的比较防灾工程措施的比较市政工程设施及共用设施的比较生活居住组织情况的比较交通运输情况的比较总体规划结构的比较方案的估价比较68(2

    30、)村镇用地选择的方案比较方案比较的内容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占地情况、搬迁情况、水源条件、环境卫生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工程设施的合理性比较、对原有设施的利用状况、主要近期建设项目造价比较。上述几个方面,以占地和水源为主要因素,是方案取舍的主要条件。文字数据图纸方案比较条理清楚准确明了印象深刻主要因素695 村镇总体布局5.1 村镇用地组织结构按照村镇特点,村镇用地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应具备以下“三性”的要求。(1)紧凑性。(2)完整性。(3)弹性。所谓“弹性”,可以在两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给予组织结构以开敞性,即用地组织形式不要封死,在布局形态上留有出路;其二,是在用地面积上留有余地。70紧

    31、凑性、完整性、弹性是在考虑村镇规划组织结构时必须同时达到的要求。5.2 村镇用地的功能分区村镇用地的功能分区过程亦就是村镇用地功能组织,它是村镇规划总体布局的核心问题。村镇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工作、居住、交通、休息四个方面。在村镇规划布局时,必须明确对用地功能组织的指导思想,以及遵从村镇用地功能分区的原则。71(1)村镇用地功能组织必须以提高村镇的用地经济效益为目标。(2)有利生产和方便生活。确定村镇的适宜位置、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快捷。(3)村镇各项用地组成部分要力求完整,避免穿插。(4)村镇功能分区,应对旧村镇的布局,采取合理调整,逐步改造完善。(5)村镇布局要十分注意环境保护的要求,并要满足

    32、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要求。72(6)在村镇规划的功能分区中,要反对从形式出发,追求图面上的“平衡”。6 村镇的发展与布局形态6.1 村镇的发展与总体规划布局村镇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1)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发展不平衡,使居住区条件恶化。或者发展方向相反,增加客流时间的消耗。(2)各种用地功能不清、相互穿插,既不方便生产也不便于生活。73(3)对发展用地预留不足或对发展用地的占用控制不力,妨碍了村镇的进一步发展。(4)绿化、街道和公共建筑分布不成系统,按原规划形成的村镇中心,在村镇发展后转移到了新的建镇区的边缘,因而不得不重新组织新的村镇公共中心,分散了建设资金,影响了村镇的正常建设发展

    33、。746.2 村镇的用地布局形态研究村镇布局形态的目的,就是企望根据村镇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村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关系,求得村镇各类用地具有协调的、动态的关系,以构成村镇的良好空间环境,促进村镇合理发展。村镇形态构成要素为:公共中心系统、交通干道系统及村镇各项功能活动。对于村镇的布局形态,从村镇结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三圈:75 第一圈是商业服务中心,一般兼有文化活动中心或行政中心;第二圈是生活居住中心,有些尚有部分生产活动内容;第三圈是生产活动中心,也有部分生活居住的内容。这种结构层次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大体有圆块状、弧条状、星指状三种。(1)圆块状布局形态。(2)弧条状布局形

    34、态。(3)星指状布局形态。766.3 村镇的发展方式村镇的发展方式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由分散向集中发展,联成一体。(2)集中紧凑连片发展。(3)成组成团分片发展。应该注意解决以下一些问题:要使各组团的劳动场所和居民区成比例地发展。各组团要构成相对独立、能供应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福利中心。解决好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解决好村镇建筑和规划的统一性问题,克服由于用地零散而引起的困难。(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综合式发展。77第二节乡镇基础资料的分析 与乡镇用地适用性评定1、乡镇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乡镇自然环境存在于利用、改造地貌景观自然生态人工环境形 成78雷雨日雪风动植物资源矿藏资源

    35、地下水资源地震波水生资源水运城镇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示意图79自然环境人为影响的环境自然状态的环境环境污染人工开发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生产生活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工程建设气候环境景观组织城镇规划环境保护80一、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城镇用地选择和各项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一)建筑土壤与地基承载力地层的地质构造土壤的自然堆积情况地下水地基承载力81不同地层的地质构造的地基承载力不同地层的地质构造的地基承载力(单位:kPa)水水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沼泽地段82(二)岩溶地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盐岩等)在含有二氧化碳、硫酸盐、氯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的溶解与侵蚀之下,岩石内部形成空洞(地

    36、下溶洞),称为岩溶,也叫喀斯特现象。(三)冲沟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地表水导流、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四)地下采空区(五)滑坡与崩塌83泉水滑坡体滑坡面节理因建设被挖去崩塌示意图滑坡示意图84居住区工业区地震断裂带断裂带的地面上设置绿化带(六)地震85江、河地面水调节气候水运堤岸护坡工程港口设施桥梁涵洞绿化风景雨、污水排除给水工程水生养殖水质水面阔水深水位流速流量江河水文要素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系江河水文要素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系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86大江江心岛取水口污水排放口被江流挤逼的污水流河含水层含水层潜水面潜水隔水层承压水隔水层上层滞水土壤水沼泽水地表水地下水的

    37、组成对水文条件考虑不周而造成不良后果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在的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87三、气候条件(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运行规律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建筑群体的布置、密度城镇建筑用地指标与用地规模(二)风向风向防风通风抗风环境88某城镇地区某城镇地区1965196519891989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NWE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0 2 4 6 8 10 0 1 2 3 4 5 风频()风速(m/s)89盛行风向生活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最小风频盛行风向与工业、生活居住的关系冬季盛行风向道路公路市界城镇道路走向与冬季盛行风向

    38、的关系90(三)温度气温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生活居住(四)降水与湿度降水是指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条件的总称排水山洪汛期91城镇各项建设用地的适宜坡度城镇各项建设用地的适宜坡度(四)地形条件地形规划布局道路走向设施建设建筑面貌城镇形态建筑轮廓92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因素及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因素及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932、乡镇建设条件的分析一、技术经济条件(一)经济地理条件A:区域规划要对乡镇位置和乡镇建设与发展提出某些限制与要求B:乡镇与周围农业地区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是周围地区的经济中心C:城乡劳动力的配备与调整是影响城镇发展与建设的外部条件(二)交通运输条件A:已形成或已

    39、规划的区域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关系,城镇在该网络中的作用B:城镇对其周围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公路、水路)的要求。94(三)用水条件水量水质水温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四)供电条件(五)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建设总体布局备用地节省农田分布95二、城镇现状条件(一)城镇现状条件的分析1、总体布局分析重点城镇特色内在联系环境2、城镇规模分析A、现有规模是否与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相适应B、促进或制约城镇规模的发展因素963、工业现状分析工业发展前景协作项目总体布局电、水、废弃物4、交通现状分析5、生活设施现状分析A、居住用地的分布应有利于组织居民生活B、生活设施的可利用程度、添建改建的内容C、居民住宅的

    40、质量与数量6、郊区现状分析用地范围、土地使用情况、水利与农田基本设施、自然环境保护97城镇新区以与旧城区结合偏向一侧发展城镇新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面扩展城镇新区脱开旧城区发展城镇新区在旧城区一侧独立发展(二)旧城区与城镇新区空间关系的分析1、城镇现状条件和城镇新区发展用地的可能来考虑98旧城区小工业地方工业地方工业工业企业生活区大型工业企业城镇新区不同类型的工业与旧城区的结合方式城镇新区不同类型的工业与旧城区的结合方式2、从城镇新区工业性质、规模、投资等情况,考虑与旧城区结合的关系993、乡镇用地适用性的评定一、乡镇用地适用性评定要求乡镇用地适用性的主要内容是在调查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按城镇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用地在工程技术与经济性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乡镇用地提供依据1、抓住重点地基承载力江河流量降水位地下水位降雨量地形地貌2、综合考虑各因素3、考虑人为影响4、因地制宜100二、乡镇用地适用性评定方法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荒地、废弃地、劣地能满足土壤承载力要求地下水位达到要求没有被百年一遇的洪水淹没的危险地形坡度符合要求没有沼泽等没有不良地质现象101第六节案 例n 安仁镇总体规划修编n 高板镇小城镇规划10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乡镇总体规划整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513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