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运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成药临床运用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成药 临床 运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成药临床应用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1、九味羌活丸(颗粒)【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方 解】方中羌活性味辛温,散风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行痹,为君药。防风辛甘微温,长于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温燥,可发汗祛湿,二药共助君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通痹,以止头身疼痛;黄芩、生地清泄里热,生地并可防辛温燥烈之品伤阴之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临床应用】感冒 外感风寒湿邪
2、,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而涩者;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药理毒理】本品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注意事项】1.本品用于风寒挟湿、内有郁热证,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品。【用法用量】丸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颗粒剂:姜汤或开水冲服。【剂型规格】丸剂:每袋装6g;9g。颗粒剂:每袋装15g。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2、感冒清热颗粒【药物组成】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第一节 解表
3、剂-辛温解表【方 解】方中荆芥穗、防风辛温,祛风解表散寒,为君药。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葛根发表解肌,清散伏热,以上五药加强君药解表退热之功,共为臣药。芦根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苦地丁清热解毒,桔梗祛痰利咽,杏仁降气止咳,共为佐药。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临床应用】感冒 外感风寒或内有郁热所致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注意事项】1.风热感冒者,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者不宜用。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
4、食物。【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12g;6g(无蔗糖);3g(含乳糖)。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3、柴胡注射液【药物组成】柴胡。【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周身痠楚、口干而渴。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方 解】柴胡苦辛微寒,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为治疗外感发热,疟疾发热的良药。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临床应用】1.感冒 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干或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粘痰,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2.流行性感冒 因外感时
5、邪所致之高热恶寒,头身疼痛,口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3.疟疾 因感受疟邪,邪伏少阳,正邪交争所致寒战高热,头痛,烦渴。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药理毒理】本品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惊厥、抗癫痫、保肝等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有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不良反应报道。【禁 忌】对本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注意事项】1.本品为退热解表药,无发热者不宜用。2.孕妇慎用。3.过敏体质者慎用。4.应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剂型规格】注射剂:每支装2ml。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4、银翘解毒丸(颗
6、粒、片)【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方 解】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毒,为君药。薄荷、荆芥、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止咳、清利咽喉;淡竹叶清热生津止咳,均为佐药。其中甘草调和诸药而兼使药。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临床应用】感冒 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药理毒理】本品有
7、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作用。【不良反应】服用本品后有发生心慌、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眼前发黑,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及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注意事项】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宜用。2.孕妇慎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用法用量】丸剂:浓缩蜜丸及水蜜丸,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浓缩丸,口服,一次0.70.8g,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或5g(含乳糖),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片剂:口服。一
8、次4片,一日23次。【剂型规格】丸剂:浓缩蜜丸每丸重3g;水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10丸重1.5g。颗粒剂:每袋装(1)15g;(2)2.5g(含乳糖)。片剂:薄膜衣片每片重0.52g。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5、防风通圣丸(颗粒)【药物组成】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方 解】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使外邪从汗而解,共为君药。大黄、芒硝
9、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共为臣药。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临床应用】1.感冒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所致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2.风疹湿疮 内蕴湿热、复感风邪所致恶寒发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丹斑隐疹,瘙痒难忍或湿疮;荨麻疹、湿疹见上述证候者。3.瘰疬。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药理毒理】本品有通便、解热、抗炎、抑菌等作用。【注意事项】1.本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虚寒证者不宜
10、用。2.孕妇慎用。3.不宜久服。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3g,一日2次。【剂型规格】丸剂:水丸每20丸重1g;大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6g。颗粒剂:每袋装3g。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6、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黄芪、白术(炒)、防风。【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方 解】黄芪重用益气固表,实卫而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为臣药
11、。防风走表而御风邪,为佐药。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诸药合用,补中有散,散中有补,共建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临床应用】1.自汗 多由气虚卫外不固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弱。2.体虚易感冒 由表虚不固所致的神疲乏力,自汗恶风,反复感冒,舌淡,脉虚。【药理毒理】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变态反应等作用。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注意事项】1.宜饭前服用。2.热病汗出不宜服用。3.阴虚盗汗慎用。4.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之品,忌油腻食物。【用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5g。第二节 泻下剂-
12、润下1、麻仁润肠丸(软胶囊)【药物组成】火麻仁、大黄、苦杏仁(去皮炒)、白芍、陈皮、木香。【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方 解】方中以质润多脂的火麻仁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攻积泻下,更取苦杏仁、白芍,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可减缓大黄攻伐之力,使泻下而不伤正,共为臣药。陈皮、木香调中宣滞,加强降泄通便之力,共为佐药。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临床应用】便秘 胃肠积热所致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药理毒理】本品有通便、促进肠运动等作用。【禁 忌】1.孕妇禁用。2.严重气质
13、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窒,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禁用。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注意事项】1.虚寒性便秘不宜用。2.月经期慎用。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4.有慢性病史者、小儿及年老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5.服药后大便次数过多,大便偏稀,可酌情减量或停服。【用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软胶囊剂: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年老、体弱者酌情减量使用。【剂型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6g。软胶囊剂:每粒装0.5g。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1、保济丸【药物组成】广藿香、苍术、白芷、化橘红、厚朴、菊花、蒺藜、钩藤、薄荷、茯苓、薏苡仁、神曲茶、稻芽、木香、葛根、天花粉。【功能
14、主治】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方 解】方中广藿香芳香辛散,解表化湿;苍术、白芷解表散寒,燥湿宽中,三药共为君药。化橘红、厚朴燥湿除满,下气和中;菊花、蒺藜、钩藤、薄荷清宣透邪,六药共为臣药。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神曲茶、稻芽、木香醒脾开胃,行气和中;葛根升清止泻;天花粉清热生津,七药共为佐药。全方配伍,共收解表,祛湿,和中之功。【临床应用】1.感冒 外感表邪、胃失和降所致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舌质淡、苔腻、脉浮;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2.急性胃肠炎 感受时邪、饮
15、食不慎所致吐泻不止、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腹痛或不痛、胸膈满闷、四肢清冷、舌苔白腻、脉濡弱。3.晕动症 乘坐交通工具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药理毒理】1.本品具有抗炎、镇痛及调节胃肠平滑肌张力等作用。2.毒理 本品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699.830.11g/kg(相当于临床口服量的5000倍)。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禁 忌】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本品解表,祛湿,外感燥热者不宜用。2.急性肠道传染病之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者不宜用。3.哺乳期妇女慎用。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食物。【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1.853.7g,一日3次。浓缩丸:一次1.2
16、g,一日3次。【剂型规格】丸剂:水丸每瓶装(1)1.85g,(2)3.7g;浓缩丸:每瓶装1.2g。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2、藿香正气水【药物组成】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厚朴(姜制)、大腹皮、生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浸膏。【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方 解】方中藿香味辛,性微温,既可解表散风寒,又芳香化湿浊,且辟秽和中,升清降浊,以为君药。辅以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芳化湿浊,为臣药。厚朴、大腹皮行气燥湿、除满消胀,半夏、陈皮燥湿和胃
17、、降逆止呕,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和中止泻,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脾胃,并调和药性。【临床应用】1.感冒 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2.呕吐 因湿阻中焦所致的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3.泄泻 因湿阻气机、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见恶寒发热,周身酸楚;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中暑 因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致的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仆,舌苔白厚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药理毒理】本品有促进胃肠运
18、动、解除肠痉挛、抗过敏、镇吐、镇痛等作用。【不良反应】服用本品后有发生药疹、紫癜、休克等过敏反应的报道。【禁 忌】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不宜用。2.阴虚火旺者不宜用。3.饮食宜清淡。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剂型规格】酊剂:每瓶装10ml。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利湿3、十滴水【药物组成】樟脑、干姜、桉油、小茴香、肉桂、辣椒、大黄。【功能主治】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利湿【方 解】方中樟脑辛香辟秽,开窍祛暑,为君药。干姜温脾和中,化湿除满;桉油透邪疏风,清热解
19、暑,二药共为臣药。小茴香理气开胃,辛香止痛;肉桂温中理气;辣椒消食解结,辟毒开胃;大黄荡涤实浊,四药共为佐药。全方配伍,共收健胃祛暑之功。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利湿【临床应用】中暑 夏秋季节感受暑湿所致头晕,头重如裹,恶心,脘腹胀痛,胃肠不适或泄泻,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濡缓。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利湿【药理毒理】本品有抑制胃肠运动、镇痛等作用。【不良反应】服用本品后有发生猩红热样药疹、接触性皮炎不良反应的报道。【禁 忌】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ml。【剂型规格】酊剂:每瓶装(1)5ml;(2)1
20、0ml。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1、附子理中丸(片)【药物组成】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方 解】方中制附子补火助阳,温肾暖脾,为君药。干姜辛热,温运脾阳,功专温脾暖中,祛寒止泻;党参甘温,补脾胃,疗中虚,共为臣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合党参复运化而正升降,有佐助之能,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药性,为佐使药。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临床应用】1.脾胃虚寒证 因脾胃虚弱,寒自内生,或感外寒所致脘腹疼痛,或隐痛绵绵,得温痛减,口不干,肢冷畏寒,或泻下稀溏,食少,乏力,神疲。2.胃痛
21、因中虚有寒,不能运化所致胃脘冷痛,畏寒肢凉,喜热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弦;急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3.泄泻 因脾胃虚弱,寒邪困脾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清水,或大便稀溏,手足不温;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药理毒理】本品有增强抗寒能力、镇痛、抑制肠道平滑肌运动等作用。【不良反应】服用本品后有发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报道【注意事项】1.大肠湿热泄泻者不宜用。2.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不宜用。3.孕妇慎用。4.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5.本品中有附子,服药后如有高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6.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第四节 温里
22、剂温中祛寒【用法用量】丸剂: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水蜜丸,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浓缩丸:口服。一次812丸,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68片,一日13次。【剂型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袋装6g;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片剂:每片重0.25g。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2、香砂养胃丸(颗粒、片)【药物组成】白术、木香、砂仁、豆蔻(去壳)、广藿香、陈皮、厚朴(姜制)、香附(醋制)、茯苓、枳实(炒)、半夏(制)、甘草。【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脘闷不舒、胃痛隐隐、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方 解】方中白
23、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木香和胃止痛,砂仁醒脾开胃,为君药。豆蔻、藿香化湿行气,和中止呕;陈皮、厚朴理气和中,燥湿除积;香附理气止痛,共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湿,枳实破气消积,半夏降逆止呕,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临床应用】1.痞满 因脾虚不运,胃气阻滞所致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胸脘堵闷,嘈杂不适,苔薄白,脉细滑。2.胃痛 因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胃脘胀痛,痛窜胁背,脘闷不适,呕吐酸水;胃炎、溃疡病见上述证候者。3.纳呆 因脾胃虚弱,胃不受纳,脾不运化所致不思饮食,食则饱胀,大便稀溏,体乏无力;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药理毒理】本品有抗胃溃疡和镇痛
24、作用。【不良反应】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禁 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胃阴虚,表现为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者不宜用。2.湿热中阻所致痞满、胃痛、呕吐者慎用。3.孕妇慎用。4.过敏体质者慎用。5.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第四节 温里剂温中祛寒【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剂型规格】丸剂:水丸每100丸重20g;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g。颗粒剂:每袋装5g。片剂:每片0.6g。中成药临床应用东莞台心医院东莞台心医院第五节 清热剂-清热
25、泻火1、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酒炒)、石膏、栀子(姜制)、大黄(酒制)、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蔓荆子(炒)、川芎、防风、薄荷、旋覆花、桔梗、甘草。第五节 清热剂-清热泻火【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第五节 清热剂-清热泻火【方 解】方中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大黄清热凉血解毒并可引热毒从二便而出,共为君药。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蔓荆子、川芎、防风、薄荷疏散风热,共为臣药。佐以旋覆花下气行水;桔梗清热利咽排脓,载药上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