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t课件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内涵 特点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凡超越本能的、为我人指的是,凡超越本能的、为我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及其结果。包括:(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包括:(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构成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
2、;(四)由为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四)由为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细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细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心态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由于文化的内涵宽泛,人们对文化的理解由于文化的内涵宽泛,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文化cultureculture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
3、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马克思选必2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选必3选必1教材知识体系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 (第6、7、8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地域文化发展(有哪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文化之间如何交流?)传承、保护、共享(如何传承与保护?)多样性多样性交互性交互性传承性传承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一单元选必三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北京孔庙壹重要名
4、词百家争鸣、宋明理学、陆王心学、文字狱、马克思主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贰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本课重点本单元时间轴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壹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学习聚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学习聚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学习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学习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
5、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思想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理念。学习聚焦: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学习聚焦: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藏而不露藏而不露不偏不倚不偏不倚停滞迂回停滞迂回为人之道为人之道(儒家中庸理念(儒家中庸理念)审题立意思考 写写“人人”与做与做“人人”(碰到难题多思考)(碰到难题多思考)体现人对驾驭全局的思考,体现人对驾驭全局的思考,对事物分析的思辨能力。对事物分析的思辨能力。命题立意引导新时代青年应该把中国命题立意引导新时代青年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
6、传统文化贯穿到做人始终,对材料所贯穿到做人始终,对材料所蕴含的蕴含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批判继承,精神进行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文 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易贲卦贲卦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7、。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英 泰勒原始文化泰勒原始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文化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文化是社会和历史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化的界定与属性人伦秩序政治经济的反映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些人类学家将
8、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二、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三、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中华传统文化:指指1840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
9、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中华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题也有重要价值。”习近
10、平习近平20182018年年8 8月月2121日全国宣传工作会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议上的讲话社稷坛社稷坛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据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这幅
11、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左侧是宗庙。这幅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于北京中山公园内。教材第教材第2 2页页以农为本、崇拜祖先、源远流长等。以农为本、崇拜祖先、源远流长等。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社稷坛”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多元性(1)地域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商代以前的历史,由于缺乏确切的考古资料,始终是个传说。然而,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明的诞生,未免有点像传说中的老子,生下来就有白胡子,叫人难以置信。所以,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文明是
12、西来的,是近东两河流域成熟了的文明的再现与发展。可是,考证结果却与这一论点大相径庭,可见,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征。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苏秉琦满天星斗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多元性(2)趋势: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
13、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1)多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14、2)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遗址和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读图:分析中华文化的起源的特征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推动着多元一体的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形成上古上古辽宁朝阳辽宁朝阳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女神像女神像山东济南山东济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黑陶黑陶浙江余姚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骨耜骨耜浙江杭州浙江杭州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玉琮玉琮四川广汉四川广汉三星堆三星堆铜人头像铜人头像甘肃秦安甘肃秦安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半
15、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多多 元元先秦先秦多多 元元华华夏夏东东夷夷西戎西戎北狄北狄南蛮南蛮 中原中原华夏族华夏族率先成为率先成为核心。核心。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不断发,华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向四周辐射,初步形展壮大,并向四周辐射,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血缘认同、文化认同认同、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的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化的形成。“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夏;有服;有服章之美,谓之章之美,谓之华。华。华
16、夏华夏与蛮夷的分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同华夏文化。一一 体体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秦汉先秦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近代奠基形成繁盛繁荣转折衰落到复兴诸子百家华夏认同秦-推崇法家汉-尊崇儒术魏晋玄学佛学盛行儒学复兴理学盛行科技发达艺术繁荣陆王心学经世致用文化总结中体西用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念】“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推崇法家推崇法家国家一统国家一统尊崇儒术尊崇儒术思想统一思想统一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佛学繁荣佛学繁荣儒学创新与发展儒学创新与发展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高度繁荣高度繁荣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文化禁锢文化禁锢冲击和探索冲击和探索复兴与
17、新生复兴与新生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习近平习近平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奠基:先秦时期(1)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中原南蛮东夷西戎北狄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也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过程华夏认同的表现
18、 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其出土青铜器铭文:“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吴越由蛮夷成为诸侯大国。秦楚由蛮夷而问鼎中原。“向中原看齐”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奠基:先秦时期(2)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概况:A.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B.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樊远问仁,子曰:樊远问仁,子曰:“爱人爱人”。论语论语 颜渊颜渊 儒家:“仁爱”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之。墨子墨子墨家:“兼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知老之将至。儒家:“有为”“我
19、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我好静而民自正民自正,我无事为而民富我无事为而民富,我我无欲而民自朴。无欲而民自朴。”道家:”无为“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以法为本,法不阿贵。韩非子韩非子法家:”法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所而众星共(拱拱)之。之。”儒家:”德治“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学派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荀子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人性本恶);政治思想(礼法并用
20、)道家老子哲学思想(“道”、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尚贤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2.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发展:秦汉
21、至隋唐时期(1)秦汉是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限制君权的需要“德刑并施”“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董仲舒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2)魏晋隋唐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魏晋时期玄学盛行魏晋玄学魏晋玄学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主要是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玄学家大
22、都是所谓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在“清谈”中,虽然也有人(如嵇康等)主张毁弃礼法,但多数依然维护着儒家的伦理观念。节选自辞海“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2)魏晋隋唐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东汉以后)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故论学术,祗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矣。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在魏晋清谈的许多流派中,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纵情享乐。他们觉得儒家那一套伦理道德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走向极端放纵的道路。比如刘伶,他一天到晚喝酒,
23、在屋子里连裤子也不穿就接见客人。客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拿天地当作房屋,拿房屋当作衣服,你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面来呢?”任继愈魏晋清谈的实质与影响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2)魏晋隋唐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辉煌灿烂。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
24、佛不足事,亦可知矣。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韩愈谏迎佛骨表佛教兴盛佛教本土化儒学复兴运动三教并行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4.繁荣:宋元时期(1)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2)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3)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朱熹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宇宙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提倡“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事物以把握“理”变化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社会化一
25、、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5.转折:明清时期(1)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心”是宇宙的本原“知行合一”提倡“致良知”先生(指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具有一定的叛逆色彩束书不观,学问空疏王阳明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5.转折:明清时期(2)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人之是非,初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4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