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素质评价.doc

  • 上传人(卖家):风feng866
  • 文档编号:5942056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66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素质评价.doc》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综合素质 评价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人教版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题 号一二总 分得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中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B. 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C.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D. 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2.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蜂”,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

    2、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B. 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C.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 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预防一氧化碳中毒C. 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 D. 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应及时通风换气4.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或装置正确的是()5.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用6B铅笔验证石墨有导电性B.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C.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备二

    3、氧化碳D. 把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以获得少量炭黑6. 近日,科学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形态的金刚石次晶金刚石。次晶金刚石是目前发现的非晶材料中硬度和热导率最高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次晶金刚石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次晶金刚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C. 次晶金刚石很坚固,不能燃烧 D. 石墨与次晶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7.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O可用于冶炼金属,也可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4、;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8. 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终只有实验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B. 只实验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 由实验推断,实验中有酸性物质生成D. 在实验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9. 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B. 反应

    5、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C.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改变10. 我国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已记载有炼锡(锡的元素符号为Sn)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nO22CSn2C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该炼锡方法会污染环境 B. CO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了还原性C. SnO2在反应中提供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D. 该化学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11. 三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本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乙加入水后盖上瓶盖,振荡后塑料瓶变瘪,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C. 若丙的A处黑色粉末变红

    6、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具有还原性D. 丙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通入CO,后熄灭A处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中12. 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氧气后点燃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D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肥皂水,振荡,静置观察13.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在化学反应上是可行的B. CO2CaCO3的相互转化都可以在常温下进行C. 实现CCO2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D. 实

    7、现H2O O2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相同14. 将CO2、CO、O2、N2 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A. N2 B. CO2和N2 C. O2和N2 D. CO2和CO15.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2”的基本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液验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小题16分,第17小题14分,第1

    8、8小题9分,第19小题16分,共55分)16. 从古至今,CO2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一、CO2的发现(1)西晋张华著作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与石灰石相同,白灰主要成分为Ca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他将该气体命名为“森林之精”。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_的化学性质。(3)1773年,拉瓦锡首次通过实验测出了CO2的组成,他测得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 5%28. 9%。你算出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精确到0. 1%)。二、CO2的吸收、应用(4)CO2

    9、的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绿色植物通过_吸收CO2。风化岩石中的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回收的CO2与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合成甲醇(CH4O),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7. 请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b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B装置能起到_的效果。B中b的下端管口要伸到_;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试管内气压_(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一会儿后再打开活塞,可以看到_。(3)老师用C装置制取、收集

    10、CO2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同时利用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测定和记录木条变化时对应的CO2体积分数,数据见下表。CO2的体积分数/%34. 436. 339. 243. 144. 348. 851. 5木条的燃烧状况不灭不灭火焰变小火焰变小熄灭熄灭熄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CO2是否集满,这是利用了CO2具有_的性质。18. 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所示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若木炭与CuO的反应进行得不彻底,产物中

    11、会含有氧化亚铜(Cu2O)。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铜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作出猜想】(1)红色固体的成分:全部是Cu;全部是Cu2O;_。【实验探究】取适量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按图乙连接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全部变红,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时停止加热。(2)待玻璃管冷却后,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验证:步骤现象结论a. 取2. 88 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中,滴入过量的_,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猜想

    12、_错误b. 过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2. 08 g猜想正确【拓展与应用】(3)根据上述探究(2)的实验结果可知,2. 88 g红色固体中Cu2O的质量为_g。19. 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样品,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盐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样品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取样品质量/g40. 040. 040. 040. 0取稀盐酸质量/g100. 0200. 0300. 0400. 0产生气体质量/g4. 48. 813. 213. 2(1)在第1份样品测得的数据中,_(填物质)完全反应

    13、了。(2)列式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一、1. D2. B3. B点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B错误。4. B点拨:制取二氧化碳应用盐酸,不能用硫酸,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A错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正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D错误。故选B。5. C6. D点拨:次晶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A不正确;次晶金刚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B不正确;次晶金

    14、刚石能燃烧,C不正确;石墨与次晶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D。7. C点拨:C和CO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错误;CO和CO2均是由C、O元素组成的,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错误。8. C9. D点拨: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故A说法正确;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B说法正确;该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故C说法正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D。10. B点拨:碳夺取了SnO2中的氧,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表现出了还原

    15、性,被氧化成CO,即CO在该反应中是碳被氧化后的生成物,B说法不正确。11. C12. D点拨: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故A错误;CO2中混有的少量CO不能点燃,故B错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因N2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误;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D正确。故选D。13. C点拨:C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利用了碳的可燃性;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了碳的还原性,故C说法不正确。14. B15. C点拨:C和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B错误;“CO2CaCO3”的反应是氢氧

    16、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正确,H2CO3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CO2与H2CO3的相互转化不能用酚酞试液验证,故D错误;故选C。二、16. (1)CaCO3CaOCO2(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27. 3%(4) 光合作用CaCO3H2OCO2=Ca(HCO3)2(5)CO23H2CH4OH2O17. (1)铁架台;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2)随开随制,随关随停(合理即可);液面以下;大于;长颈漏斗中的液体流下来与固体接触(合理即可)(3)不燃烧、不支持燃烧18. (1)Cu和Cu2O的混合物(2)稀硫酸;(3)

    17、1. 44点拨:【拓展与应用】(3)设2. 88 g红色固体中Cu2O的质量为x。Cu2OH2SO4=CuSO4H2OCu144 64 x 2. 08 g(2. 88 gx)x1. 44 g所以2. 88 g红色固体中Cu2O的质量是1. 44 g。19. 解:(1)稀盐酸(2)40. 0 g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 2 g。设40. 0 g石灰石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x13. 2 gx30 g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点拨:(1)根据第1份和第2份样品的实验对比知,在等量样品中加不同量的稀盐酸时,第2份产生气体的质量增加,则第1份样品测得的数据中,稀盐酸完全反应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素质评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420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