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32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937053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PPTX
  • 页数:32
  • 大小:40.6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32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桃花源记 语文 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32张PPT 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ppt 课件 32 统编 年级 下册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陶渊明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陶渊明(公元352或365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杰出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作品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作者简介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

    2、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像陶渊明这样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写作背景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文体介绍 桃花源记整个主体是诗,而这篇文章是诗歌前面的序,原题为桃花源诗并记。但是因为“序”更具故事性,语言清新,田园风光尽在文字之间。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得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初读,走进桃花源 1.自读课

    3、文,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此中人语云 便舍船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遂与外人间隔 诣太守(hu)(qin)(m)(yo)(y)(sh)(sh)(tio)(su)(jin)(y)2.本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与同桌合作,共同疏通文意,落实关键文言词汇含义,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共同解决。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

    4、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源记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渔人)就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

    5、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渔人

    6、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渔人出来以后,找

    7、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访了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人刘子骥是位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味道好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 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8、:连词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讶异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3.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一词多义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舍闻鸡犬相闻泛指一个时期内中间便舍船屋舍俨然舍弃房屋闻之,欣然规往听到听说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寻找随即,不久重点虚词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乃其欲穷其林动词,作为介词,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桃花林的奇景得其船指示代词,那片代词,他的,指渔人之指示代词,这代词,代指桃花源中人的问题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于是,就居然,竟然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桑竹之属具答之处处志之音节助词,不译闻之代词,代指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件事成分省略 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常省

    9、去某些根据语境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上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试看下面几句话中括弧处省略了什么词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人村人渔人渔人渔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村人村人渔人渔人文章结构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发现进入做客离开再寻文章线索品读,感悟桃花源1.请找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

    10、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3.这部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有何作用?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美好、宁静而和平。人们和睦相处,生活幸福。这样的景象和当时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4.第三段主要写什么的内容?表现桃花源人的什么特征?这一段主要描写渔人与桃花源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11、。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渔人“具言”:桃花源之外的社会,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严重。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6.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去寻找桃花源,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的存在,暗示在现实社会中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虚构的。7.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刘子骥是晋朝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写刘子骥寻

    12、访桃花源没有成功,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主题概括成语积累桃花源记中衍生出很多成语,比如说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32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370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