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地理必背考点汇总(DOC 12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932580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1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必背考点汇总(DOC 1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汇总DOC 12页 高中地理 考点 汇总 DOC 12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必背考点(陆地环境)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4、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5、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2、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

    3、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

    4、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季节知识1、 水循环: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

    5、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6、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影响航海 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季节知识)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

    7、,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一、四季的判断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

    8、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二、常考的季节现象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 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北半球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 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

    9、动(沿岸海水向东流) 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 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 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 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 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 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我国南方赛龙舟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 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 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

    10、花收摘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 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考察最佳时期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我国常遭寒潮影响 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高中地理必背考点(人口与城市)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人口

    11、发展模式人口特点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

    12、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

    13、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9、城市化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工

    14、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11、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区地位分布特点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

    15、类和服务范围城市等级服务范围职能种类服务级别城市数目相互距离高级城市大多高少远低级城市小少低多近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

    16、品率高) 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乳畜业(靠近市场) 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东耕西牧;南蔗北菜; 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 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 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商

    17、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

    18、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对于接受国来

    19、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侨乡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城

    20、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18、港口区位: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

    21、)、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19、商业中心区位: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一、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1、秦岭淮河:一月0C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地分界线2、大兴安岭:400mm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农区与牧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二、我国的区域差异:三、主要的区域特征1、高原盆地青藏高原(冰川冻融地貌,光照强、热量不足,河谷农业);内蒙古高原(风力地貌,荒漠化);黄土高原(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貌,水土流失)云贵高

    22、原(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塔里木盆地(风力地貌,光照强、温差大,水分不足,绿洲农业,荒漠化)四川盆地(流水地貌,光照弱、热量足,紫色土)2、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淤积、恢复生态植被、退田还湖);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壤、红色荒漠)3、我国资源的分布:南方:水能、有色金属与铁; 北方:煤、石油、铁;西北:石油、天然气; 青藏: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

    23、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过的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川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西电东送:a北路(火电为主)供应京津唐和华北;b中路(水电为主)供应华中、华东和长三角;c南路(水电为主)供应华南和珠三角五、河流开发流域治理修大坝拦洪蓄水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浪侵蚀作用增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控制水位,疏通河道,治理洪涝)a:防洪、灌溉、养殖农、林、渔等第一产业水平提高b:航运、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c:发电(火电、水电、核电)发展炼铝、化学高耗能工业形成工

    24、业走廊六、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开采便利,且位置靠近东部,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问题:山西产业结构以煤炭工业为主,十分单一;由于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措施: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环境污染。七、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实质-土地退化;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

    25、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我国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防治对策: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C、调节农林牧之间关系;D、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侵蚀土壤 (跑水跑肥跑土),农业减产;河湖淤积加重;旱涝灾害增加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恢复植被工程措施修水库建梯

    26、田打坝淤地蓄水保土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蓄水保土九、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肥力较低。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雨林被毁,会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雨林众多物种的丧失,这对全球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目前对雨林最大的破坏来自于雨林的农业活动(迁移农业、过度开垦、放牧)和商业性木材采伐(往往由跨国公司主导)。另一值得关注的生态系统:湿地(含河流、湖泊、滩涂、沼泽、珊瑚礁、红树林、水田、水库等)十、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概念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在航空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技术装备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系统计算机软、硬件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应用资源调查:灾害监测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森林病虫害、大气监测和天气预报、旱涝灾害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估预测、表达应用等军事、交通出行的导航、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背考点汇总(DOC 12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325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