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复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复习资料.doc》由用户(saw5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心系病证 复习资料
- 资源描述:
-
1、 中医内科第二章 心系病症 第一节 心悸1、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往往兼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2、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并以炙甘草汤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3、诊断依据(1). 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乏力,头晕等。
2、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4、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惊悸怔忡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诱发。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多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来虽速而病情较轻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实证居多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不发时如常人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5、证治分类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
3、弦。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相火妄动)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
4、滑。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阳虚水泛)瘀阻心脉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火扰心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第二节 胸痹1、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2、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进行了专
5、门的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太平圣惠方将心痛、胸痹并列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3、论述病因病机本病证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湿、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在本病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1) 病因.寒邪内侵寒主收引,既可抑遏阳气,所谓暴寒折阳,又可使血行瘀滞,发为本病。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饮食失调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
6、而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阻遏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而成胸痹。.情志失节忧思伤脾,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泻,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或痰阻,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劳倦内伤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劳倦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胸痹。.年迈体虚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2) 病机.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
7、实夹杂。4、胸痹和悬饮的鉴别胸痹悬饮当胸闷痛胸胁胀痛可向左肩内侧等部位放射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胁间饱满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无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严重者可持续不缓解。持续不解常伴心悸、气短等心系证候有咳嗽、咯痰等肺系征候5、治疗原则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的治法;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肺、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6、证治分类心血瘀阻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
8、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活血化淤, 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丹参饮(血瘀轻证)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胸闷重而心微痛,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寒凝心脉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
9、,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乌头赤石脂丸、苏合香丸(阴寒极盛,胸痹重证)心肾阴虚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气阴两虚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炙甘草汤(脉结代,气虚血少,血不养心)心肾阳虚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
10、细迟。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真武汤(阳虚水泛)附:真心痛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症,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第三节 不寐1、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2、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张仲景将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证治要诀虚损门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3、 病理变化: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 位:主要在心,与肝(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