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知识梳理.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六国论》知识梳理.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六国论 知识 梳理
- 资源描述:
-
1、六国论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 散文家 ,字 明允 ,号 老泉 ,眉州 眉山 (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嘉祐间,得当时名盛一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 姚辟 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他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为文擅长策论,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笔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
2、“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行世。六国论是苏洵史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二、字词梳理(1)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囯贿赂,赠送财物: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2)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设问的回答。(3)互丧:相继灭亡。(4)率:全都,一概。(5)完:完好。(6)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7)厥先祖父:他们的祖辈父辈。厥,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泛指祖辈、父辈。(8)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和下文的“斩荆棘”连起
3、来,形容创业的艰苦。(9)举以予人:拿来送给别人。(10)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就)越历害。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11)判:断定。(12)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1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出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14)此言得之:这话说对了。(15)迁灭:灭亡。(16)与赢: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17)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1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即下文提到的“刺客”。始,方才。速,招致。(19)李牧
4、:赵国的良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车,虏赵王,灭了赵国。下文的“邯郸为郡”即指秦灭赵,把赵国都城邯郸一带改为秦的邯郸郡。(20)洎:及,等到。(21)向使:假使。(22)三国:指韩、魏、楚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割地赂秦。(2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数、理,指天数、命运。(24)较:较量。(25)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26)劫:胁迫,挟持。(27)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28)下:降低身份。(29)从:跟随。(30)故事:旧事。二、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通“曝”,暴露,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
5、:通“餍,满足。(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4)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三、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以致,以至于,终究。今义:表示另提一事。(3)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慧、智谋、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4)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义:不去。今义:能力差。(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义:咽下咽喉。今义:吞咽。(8)其实百倍。古义
6、: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示认可。三、词类活用(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亏损,使动用法。(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作名,小的地盘;形作名,大的地盘。(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作状,按道理。(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
7、,击退。(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名作动,侍奉;名作动,礼待;名词作状语,向西。(10)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四、一词多义:1.为(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为。(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介词,被。(1)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被。2.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2)秦以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介词,用。(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表结果。(4)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介词,拿。
8、(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因为,介词。(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介词,把;介词,用。(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介词,凭着。3.而(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而,连词。(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因果连词。(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转折连词,但是。(4)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转折连词,但是。(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转折连词,却。(6)二败而三胜:并列连词。(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转折连词,却。(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转折连词,却。(9)其势
9、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转折连词,可是;表转折的连词。(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承接连词。4.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代词,代燕赵之君。(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代词,它,代赵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代词,自己的。(4)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词,代六国。5.之(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代词,它,代土地。(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词,代秦国;助词,的,(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定语后置的标志。6.或(1)或曰
10、:“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代词,有的人。(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副词。7.与(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亲近。(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介词,跟,和。8.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丧失,丢失,动词。(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9.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先前,以前。(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10.犹(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动词,好象。(2)良将犹在:副词,还。11.始(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副词。(2)始速祸焉:才,副词。12终(1)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动词。13.兵(1)斯用兵之效也:军事行动,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