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926243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PPTX
  • 页数:65
  • 大小:2.1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 关系 可持续发展 教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P35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 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 或生态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分类:根据性质可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3.产生的原因(1)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 ,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2)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 。(3)随着全球 的急剧增长和 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下降自然界越大自净能力人口经济失调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还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实质是什么?答案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2、人为原因引起的,但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其实质是发展问题。SIKAO思考二、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1)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掠夺式开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2)表现:地球上某些 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3)后果: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2.生态破坏(1)成因: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等。(2)后果:生物 性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多样自然资源3.环境污染(1)概念: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 ,危害人类 ,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2)污染类型

    3、主要类型概念污染物或特点_污染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大气质量下降的现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水污染指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大气下降健康_污染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

    4、寄生虫卵等_污染指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土壤海洋12可再生资源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乱砍滥伐使得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下降。PANDUAN判断3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4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探究点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探究导引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B表示_。人类社会

    5、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_的影响。环境 环境4.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的横线上:乱采滥用矿物资源燃油产生的烟尘工业“三废”排放过度抽取地下水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酸雨水利工程环境保护A._;B._;C._;D._。3.环境问题主要类型有生态破坏、_和_。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核心归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2.环境问题的差异(1)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6、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等 原因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表现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原因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跟踪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

    7、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中,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右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答案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1)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案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探究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导引

    8、下面为中国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斜线部分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人为原因主要有_。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过度开垦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四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3.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资源环境问题是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变率大,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4.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为主,冬季

    9、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污染最为突出。燃煤大气核心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原因森林生态功能下降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吸烟滞尘等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对表层土壤的保护作用减弱土地盐碱化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2)环境污染表现主要原因典例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废弃物任意堆放太原

    10、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3)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原因土地资源短缺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等;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加和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多;水污染;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能源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大;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全球问题TUOZHANYANSHEN拓展延伸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

    11、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降水较多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西欧、北美、日本、中国长江以南地区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如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读图完成23题。2.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固体垃圾汽车尾气沙尘燃煤A.B.C.D.跟踪训练解析图中给出的时间是北半球冬季,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北京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小汽车拥有量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这是北

    12、京PM2.5的主要来源。解析由上题可知,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但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应该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中粉尘颗粒物的排放。3.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解析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利用物质和能量,G表示生产消费,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F表示资源获取F表

    13、示生产活动H表示废弃物排放H表示生活消费A.B.C.D.12345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中工农业污染物任意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D.解析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2345读漫画“祸从口出”,完成34题。3.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森林砍伐,全球变暖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解析据漫画可知,远方是沙漠或者荒漠,近处有一个树桩吐出“沙尘暴”,因此反映的是砍伐森林导

    14、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123454.下列有利于缓解该问题的措施有生态移民退田还湖扩大灌溉禁樵禁采A.B.C.D.解析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沙尘暴发生地不是围湖造田的严重区,退田还湖不是该地的主要措施;扩大灌溉面积会使土地盐碱化加重。禁樵禁采有利于缓解土地荒漠化问题。12345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

    15、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12345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12345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人地关系产生原因采集狩猎社会_关系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限_社会 不协调人口逐渐增多,人们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社会人地_机器和矿物燃

    16、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口数量剧增,严峻信息社会走向 ,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等方向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和 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一系列变革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矛盾激化原始平衡农业环境问题协调知识经济12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PANDUAN判断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 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1)传统发展观念:片面追求 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

    17、全面进步;简单地把 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2)可持续发展观念:经济发展、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经济发展解决国内生产总值社会 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目的扩大 、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实现 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特点社会生产多以牺牲 、为代价强调 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_结果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 、危机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 与 的矛盾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

    18、持续发展模式的差异生产规模清洁生产资源 环境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利用资源 环境需求 供给(2)转变措施自然资源的 利用。环境污染的 。生态 。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1)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2)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保护12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商品包装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污染。PANDUAN判断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4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探究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探究导引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

    19、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是什么时期?答案该县的引水工程体现了当地人民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工业文明时期。2.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3.根据人地协调论观点,该地从邻县调水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答案应控制调水量。如果引水量太大,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核心归纳不同历史

    20、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期生产力水平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集狩猎社会极为低下,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崇拜、依赖自然农业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明显增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工业社会极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先后出现了人类中心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后工业社会空前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

    21、、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有些环境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跟踪训练1.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图与甲图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其后果是什么?答案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洞庭湖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这体现了人地协调论。(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解析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

    22、规模缩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探究点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究导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开垦的土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面积仅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

    23、年变沙梁。”1.我国在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_%。2.从干湿区状况分析,以上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和_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0湿润半干旱 干旱答案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水平低,无法灌溉。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多选)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核心归纳1.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24、)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途径滥垦草地、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滥伐森林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不合理灌溉土地盐渍化改良灌溉方式开矿产生废弃地覆土复垦非农用地的扩大耕地面积减少保护农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2)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3)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及解决措施问题成因解决措施环境污染向海洋中倾倒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向海洋中排放冷却水冷却水处理后再排放杀虫剂随雨水进入海洋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海上石油泄漏清除海上石油污染生态破坏过度捕捞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盲目围海造田科学论证

    25、围海造田毁坏滩涂保护滩涂的生态作用 循环经济含义特征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具体形式工业:清洁生产含义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具体形式工业:清洁生产生产模式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具体形式农业:生态农业原理生态系统原理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目的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典型代表北京“留民营”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人与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

    26、水的关系一样,但不少地方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完成24题。2.目前,全世界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708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水蚀、风蚀、沙漠侵吞B.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C.城建、交通用地面积的扩大D.畜牧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跟踪训练解析目前,世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由土地退化造成的,而引起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3.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解析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

    27、被覆盖率低,降水较少且集中,地表植被一经破坏,便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解析地下水开采过量,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引发环境问题;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很难缩减农田面积;用污水灌溉农作物,会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会引发“公害病”;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既可提高产出,又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4.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生活和工业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解析“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20世纪60

    28、年代。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12题。1.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123452.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要想富,多砍树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C.过日子,多生孩子多福寿 D.到市场买菜,自备篮子解析乱砍滥伐、使用一次性饭盒、多生孩子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2345“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

    29、地位。据此回答34题。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123454.人类活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B.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D.全面关停污染性的工业解析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有利于环境保护;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易造成湖泊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增加;不能关停所有污染性的工业,否则

    30、会造成经济衰退。12345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集松花粉、竹叶,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12345材料二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12345答案是。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12345(1)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哪里可以看出?解析主要从此产业链产生的有利影响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2624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