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解读标准+教师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专业解读标准+教师培训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专业 解读 标准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沈南山沈南山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2014.11.9 主讲教师沈南山简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n 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出版专著1部。n 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n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学教育学”负责人。n 安徽省高考数学命题专家组成员。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国家层面上的立法文件国家层面上的立法文件
2、 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开展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各地、各校要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专业标准开篇语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希望所的根本保障,是办
3、人民满意教育的希望所在。在。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落实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2020)重要战略举措。重要战略举措。是对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客观需要是对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客观需要的积极回应;的积极回应;是提高和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奠基性工作;是提高和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奠基性工作;是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里程碑,是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里程碑,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意义重大,影响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4、,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远。清晰地认识与把握清晰地认识与把握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性质定的性质定位、基本架构、主要特点以及实施必要性位、基本架构、主要特点以及实施必要性等问题,是有效落实等问题,是有效落实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基本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前提和基础。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专业标准专业标准试图回答:试图回答: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应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教师是不是好应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教师是不是好教师?教师?主要探讨三个问题:n一、制定一、制定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的的意义意义n二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内容解读内容解读n
5、三、怎样践行三、怎样践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一、制定一、制定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的必要性的必要性n1、为教育立命n2、为教师立命n3、为学生立命1.为教育立命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1)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情况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99.70%(净)100.1%(毛)82.5%巩固率99%(五年)93.8%(三年)升学率98.7%87.5%巩固率(2015年目标)93%87%巩固率(2020年目标)95%90%全国教育统计(2010年)(2)基础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内涵内涵优质化发展优质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
6、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适应社会需要的根本标准适应社会需要的根本标准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素质教育和课改素质教育和课改纠正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导向纠正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监测与督导加强基础教育监测与督导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质化发展优质化发展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和课改素质教育和课
7、改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优质教学优质教学 师资均衡师资均衡适合的教师适合的教师适合的教育教学适合的教育教学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监测与督导监测与督导2.为教师立命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 制度与实施制度与实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准入、认证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准入、认证制度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创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农村优质师资培养农村优质师资培养中小学联合培养硕士中小学联合培养硕士教师教育课
8、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性有机结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性有机结合合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实施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实施模式教师教育改革举措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教师教育改革举措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新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目标指向:培养高素质教师目标指向:培养高素质教师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是否实现目标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是否实现目标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课改课程课改 开放化开放化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三、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建设
9、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标 实施要求细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教师职业水准与要求“高素质”的专业化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准入、聘用、考核与晋级、工资与待遇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发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激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意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入职教师的入职与资格更新与资格更新 教师教师 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师考核与管理考核与管理建设目标的建设目标的明确与细化明确与细化 3.为学生立命学生全面、健康、快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发展目标指向乐发展目标指向 实施要求实施要求师德为先师德为先热爱教育事业,具
10、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特别强调:特别强调: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信任中学生,促进自主发展信任中学生,促进自主发展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自我批评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自我批评关照教与学结合关照教与学结合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自我评价引发中学生
11、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自我评价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转化为学生的个性化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转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计划 最终目的: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定位定位 1.1.把教师作为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看待的标准看待的标准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专业人员代表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代表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2.对对“合格教师合格教师”的标准的标准基本标准基本标准最低的标准最低的标准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可根据自己的
12、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 3.3.“通用性通用性”的标准的标准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教师,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教师,无论哪一科教师无论哪一科教师(一)中小学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基本理念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师德为先师德为先树立职业理想树立职业理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书育人,指引学生成长教书育人,指引学生成长学生为本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尊重中学生权益;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
13、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能力为重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因材施教能力;研究中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因材施教能力;坚持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往复,促进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往复,促进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
14、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内容解读内容解读(二)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维度维度领域领域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教学实际能力教学实际能力教学设施能力教学设施能力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能力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能力教育教学配件能力教育教学配
15、件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反思和发展能力反思和发展能力(1 1)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专业理念: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师德: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与师德:既超越了“专业理念”所属的“认识论”范畴,延伸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层次;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范畴,要求教师形成坚定的道德认同和信念。(1.1)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和认识 职业理解和认识职业理解和认识 基本基本 要求要求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贯彻
16、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热爱中学教育事业热爱中学教育事业认同中学教师职业认同中学教师职业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为人师表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克服自我封闭意识,扩大交往范围克服自我封闭意识,扩大交往范围积极创造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之间的友谊,加强合作积极创造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之间的友谊,加强合作形成形成“群己和谐群己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坚强的教师集体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坚强的教师集体(1.2)专业理念与师德-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基本要
17、求关心爱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把关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结教师把关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结合起来合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1.3)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具备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具备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
18、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发展其自主性探究,发展其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独立思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独立思考搭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平台搭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平台(1.4)专业理念与师德个人修养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修身于内修身于内秉持秉持“四心四心”从教(爱心、责任心、从教(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耐心、细心)塑阳光心态塑阳光心态践行终身学习践行终身
19、学习塑形于外塑形于外教师的衣着应整洁得体教师的衣着应整洁得体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健康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健康教师的举止应文明教师的举止应文明 教育知识教育知识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2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识。(2.1)专业知识-教育知识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
20、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1)专业知识-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范畴教育知识范畴 内容与要求、途径内容与要求、途径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教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教育观念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教育观念了解中国教育基本状况了解中国教育基本状况了解中小学身心发展的状况了解中小学身心发展的状况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了解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构成及其教育方法形成构成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了解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
21、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了解中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略与方法班集体建设策略班集体建设策略班集体管理策略班集体管理策略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案例:你怎样看待教育知识你怎样看待教育知识 以数学学科为例以数学学科为例 数学教育目标、数学教育观念、数学教育教数学教育目标、数学教育观念、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学生的数学学方法、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等认知规律等数学教师的教育知识是什么?数学教师的教育知识是什么?()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目标获得重要数学知识
22、(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获得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的信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方法与策略 教数学就是要教数学的思维过程,展示教数学就是要教数学的思维过程,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源与流;数学思想方法的源与流;学数学就是要养成数学的问题意识,掌学数学就是要养成数学的问题意识,掌握数学的探究能力。握数学的探究能力。教学策略要有问
23、题探究意识,教学运教学策略要有问题探究意识,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学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 1)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数学现实数学现实”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数学化数学化”原则。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原则。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数学教学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数学教学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创造再创造”原则。以问
24、题为中心,创设问原则。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题情境。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2 2)当代主要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当代主要数学教育理论知识:波利亚解题理论波利亚解题理论 弗莱登塔尔弗莱登塔尔“再创造再创造”理论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数学数学“双基双基”理论。理论。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知识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知识 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核心:元认知水平、数学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核心:元认知水平、数学认知结构等;认知结构等;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态度、兴趣、情感等。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态度、兴趣、情感等。()学生数学认知知
25、识)学生数学认知知识 学习环境的知识 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环境 学习条件等。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2.2)(2.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在教育中被选择、组织、分配和传递的供学在教育中被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