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详解汇总(共121+另附11个).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详解汇总(共121+另附11个).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 温习 文言 实词 详解 汇总 11 十一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语文文言实词1、爱1、爱护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B、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2、喜欢、爱好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3、爱惜、怜惜A、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2毛,则如服焉。左传(2毛:鬓发花白,指老人;如:应当)B、此4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C、使6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6国论D、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国事到了这个地步,我顾不得爱惜自己的身躯)4、爱慕、欣赏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5、吝惜、吝啬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1。过秦论B、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C、齐国虽褊小,我何爱1牛。孟子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 s恐惧发抖的样子),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1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6、爱戴A、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宽厚仁慈不苛
3、刻,士兵因为这些原因爱戴他并愿意为他效命)7、隐蔽、躲藏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8、可爱A、35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成语助记】爱不释手: 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节用爱民: 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爱惜羽毛: 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爱才若渴: 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1样。爱财如命: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1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故事助记】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
4、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译: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2、安1、安稳、安定A、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使安定(安心)A、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3、平安、安全A、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1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矣刺客列传(向使3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6国
5、论)4、养生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习惯、满足A、安于现状B、随遇而安6、安逸、安适A、今日割5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1夕安寝,起视4境,而秦兵又至矣。6国论B、1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祸。C、【居安思危】7、安放、安置A、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3国演义8、习惯、安于A、【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9、疑问代词,哪里A、沛公安在?B、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10、疑问副词,怎么、哪里A、燕雀安只鸿鹄之志哉!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夫翻译: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成语助记】安分守己: 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安土重迁:
6、 安:安心,习惯,安于。在1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安居乐业: 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安闲自得: 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安堵如故: 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相安无事: 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安身立命: 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计将安出: 安:怎么,怎样。如何
7、制定计谋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故事助记】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译: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1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逝去的东西就像这1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1、被子2、覆盖A、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
8、冰雪。促织B、【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3、通“披”,披着,穿着A、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B、同舍生皆被绮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通“披”,披散、散开A、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1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小信)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江泽。屈原列传5、蒙受、遭受A、秦王复击 轲,被8创。战国策燕策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羽之死6、表示被动A、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
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 屈原传【成语助记】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被褐怀玉: 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被灾蒙祸: 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故事助记】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译: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
10、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4、倍1、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传2、背叛、反叛A、无倍畔之心。汉书贾谊传B、而民不倍。礼记大学3、违背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B、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C、【倍言】:违背信约D、【倍时】:违时,错过时机E、【倍情】:违背情实4、1倍、加倍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汉 贾谊过秦论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6国论C、田家少闲月,5月人倍忙。观刈麦D、焉用亡邻以倍郑 烛之武退秦师E、每逢佳节倍思
11、亲9月9日忆山东兄弟F、【倍道】:兼程而行;指1日走两日的路程G、【倍赏】:加倍赏赐【成语助记】事半功倍: 倍:加倍。只用1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倍道而行: 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1天走两天的行程。弃义倍信: 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故事助记】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 )思亲。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5、本1、草木的根或茎干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B、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树郭橐驼传C、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D、【无本之木】E、【本固枝荣】2、根本、根源A、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不凭借功劳就获得利禄),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韩非子*有度B、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5子之歌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D、君子务本。论语学而E、舍本逐末;追本溯源3、特指农业A、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B、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君书4、本来的、原来的A、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B、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5、副词
13、 本来A、问其人,本长安倡女。琵琶行B、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 出师表6、动词 推究 推原A、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7、名词 底本、版本A、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指南录后序8、书籍的册、部A、若印数千本,则极速。活板【成语助记】照本宣科: 本:书本;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正本清源: 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 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
14、整顿清理。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舍本逐末: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贬义词。原原本本:本:本来的,原来的。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1点不漏。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猛烈。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故事助记】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
15、,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6、鄙1、边境、边远的地方A、蜀之鄙有2僧,其1贫,其1富。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2、庸俗、浅陋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B、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C、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3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E、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与前。荆轲刺秦王F、人贱物亦鄙,
16、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3、看不起、轻视A、孔子鄙其小器B、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4、质朴A、子路性鄙,好勇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B、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n 小心谦恭的样子,诚谨忠厚的样子。)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5、谦辞,谦称自己A、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孔雀东南飞B、垂问以鄙况(垂:敬辞,指对方)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C、【鄙人】、【鄙夫】、【鄙见】【成语助记】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浅。
17、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北鄙之音: 北鄙:北方边境地区。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故事助记】晋之鄙(边疆)有2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译:晋国的边疆有两个人,来到秦地就说:“我们是浅陋粗俗的人,希望求得他们的谅解。”居住久了,就轻视秦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都像蛮夷1般浅陋粗俗罢了。”7、兵1、兵器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C、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
18、赂秦。苏洵6国论D、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E、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F、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G、【短兵相接】:意思是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H、【兵不血刃】:武器上没有沾血。指没有经过激战就取得了胜利。I、【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2、用兵器伤害人A、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3、士兵、军队A、起视4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6国论B、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辞C、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荆轲刺秦王D、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
19、可得哉?荆轲刺秦王E、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F、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荆轲刺秦王G、【兵临城下】:指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形容形势危急。H、【哀兵必胜】: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1定能胜利。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1方要建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4、军事、战争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C、兵者,国之大事也。孙子兵法5、兵法A、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B、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成语助记】纸上谈兵: 兵:用兵。在纸面
20、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贬义词。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厉兵秣马:厉:通“砺”,磨; 兵:兵器 ;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按兵不动:兵:士兵,军队;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故事助记】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 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译:陈涉刚开始起兵时,用兵之道比不上秦国的谋士,但能削树木为兵器,率领疲惫的军队,于是灭了秦国。等他得
21、到天下之后,他小时候的 朋友触犯了他的颜面,左右随从想要伤害他的朋友,他也不劝阻。8、病1、生病、疾病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D、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韩愈祭十2郎文E、而江浙之梅皆病龚自珍病梅馆记2、疲劳、困苦A、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韩非子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3、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4、毛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成语助记】同病相怜: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病入膏肓: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