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学案(DOC 14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散文阅读学案(DOC 14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文阅读学案DOC 14页 散文 阅读 DOC 14
- 资源描述:
-
1、散文阅读学案第一节 概述 一、文学类阅读考试说明 :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试能力与层级:12 分析综合,C 级;35 鉴赏评价,D 级;68 探究,F 级。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 、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 (1)、叙事
2、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 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 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 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
3、常常运 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 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 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 (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 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 的
4、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 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 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 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
5、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 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 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 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
6、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选料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对乡土文化、农业文明的思考。如 2003 年高考全国卷乡土情结 。 2、对历史人物的抒写。如 2006 年高考山东卷文赤壁 。 3、对传统或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如 2007 年高考浙江卷泰山之思 。 4、对人类生存状态(或人与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如 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快乐的死亡 。 1 5、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如天地有大美 。6、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2005 年高考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四、浙江省高考已考的散文 2004 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 (人与自然) 2005 年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7、 (人与人) 2007 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恩 (对文化的感悟) 2010 年李丽娟的静流 (人成长经历的思考) 五、考试命题类型 1、作用分析题 2、原因概括题 3、体会含意题 4、鉴赏表达特色题 5、探究题 六、散文的命题涉及点(方向) 1、词语 2、句子 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结构) 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5、表达技巧 6、探究 七、阅读散文关注点 1、文章脉络(思路) 2、作者情感指向 八、解题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九、答题关注点 1、文本内容 2、行文结构 3、专业术语(所学知识)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
8、、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 、语句作用题 例 1: (10 年高考浙江卷)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 分) 答案: 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 ; 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 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解析:分析句子的写法主要从句子的内容、手法(修辞)和语言的风格方面考虑。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表 达效果和在文段(行文)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例 2: (10 年高考全国卷二)文中说: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淘客子。 ”
9、2 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 分) 答案: 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 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 、 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 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 、段落作用题 例 1: (10 年高考浙江卷)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 分) 答案: 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解析: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是为下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铺垫。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
10、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例 2: (10 年高考全国卷二)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 分) 答案: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 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 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
11、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 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 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 ,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
12、用? 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 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句段常见作用: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胳有致;或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或前呼后应,结构谨严;或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激人深思。 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
13、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 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
14、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 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 回答“承上启下” 。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 比” “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 人,景 情,事 理) , 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 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
15、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 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 X 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 ,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 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对全文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 (三) 、人称作用题 例 1: (10 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案: 特点: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
16、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作用: 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 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 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文章在第二、九段使用了第二人称“你” ,其余各段使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 。内容方面,不 同的人称便于叙事和抒情;表达效果及阅读心理方面,使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 人称作用题【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 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
17、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 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 ”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近与读者 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 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 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 、标题作用题 例 1: (10 年高考北京卷)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分) 答案: 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海棠花寄托了
18、作者的乡愁,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借物抒情类散文的“物”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多是行文线索。借物抒情类散文的“物”在表达主旨 4 方面的作用是承载作者的情感。 例 2: (10 年高考湖南卷)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4 分) 答案: 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 , 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午”的含义。这是非常典型的“炼字型”题,答题就从其本义和象征义入手来答: “午”的本义是指这朵荷花是在午后这个时间看到的,而其象征义则是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
19、远不会凋谢。 这两点是很容易答出来的。 例 3: (10 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 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 分) 答案: 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 灯火下的祖孙相连,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散文标题作用【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 (五) 、
20、景物描写作用题 例 1: (07 年高考广东卷)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 分)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 景物描写作用题总结【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C、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D、象征、暗示作用。 (六) 、写作内容作用题 例 1: (10 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 分) 答案: 寄托作者
21、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 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一身临其境的感受;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在文章第 1、2 段中,作者说煤油灯“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那段时光”即作者无比 , 留念的童年时光。今天,煤油灯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它,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例 2: 53P281家家有明月清风第 1 题:文中多次提到“奉水(茶),分别有何作用?(6 分) ” 答案:文章开篇写“我”在台北近郊登山,见山腰有人“奉水” ,让“我”感到人情的温热,也让“我” 意识到忙碌的社会中依然有从容的人存在,引出下文的回忆与议论。 文中“我”回忆童年
22、时路口或偏僻的荒村常见“奉茶” ,贫困的生活中依然有人与之间的关怀,这让“我” 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命与土地真正的关怀付出。而至山顶时,见人“奉茶” ,更让“我”进一步思考 奉献着的内心。 结尾写下山时“我”想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的人,表明“我”愿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保持对 生活从容的步履。呼应开篇,卒章显志。 解析: “奉茶”二字多次提到, “分别”二字表明它的多义性,答题要注意这一点。文中有五六处提到“奉 茶” ,实际上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现在眼前所见的“奉茶” ,第二类是回忆中曾经见到的“奉茶” ,第三类是指升华人 生层面的“奉茶” 。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
23、、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例 1: (2007 年高考浙江卷)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 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答案: 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 先后有 72 位君王登临泰山封禅。 (或:先后有 72 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 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答题指导 要理
24、解第 3 段的这句话,需要认真阅读相关联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该句主要承上,要从 1、2 段 中找出答案,只要抓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例 2: (2009 年高考江苏卷)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 分) 答案: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方法科学: “低作堰、深淘滩” “分四六、平涝旱” ; 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解析:从上文看,文章谈到了都江堰与“上善若水”思想的某种契合,谈到了作者作出评价的直接依据 (第 3 段) ;从下文看,第 4、5 段,倒数第 2 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