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我与地坛》教学案例.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920343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2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我与地坛》教学案例.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我与地坛 教学 案例
    资源描述:

    1、我与地坛教学案例一、背景说明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节(“生死篇”),写景语言新颖独特,不落俗套,充满了创意,读来如春风扑面,清新怡人。学生学习此文,能在审视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本次教学采用非指示性教学中的变式“反省切入法”进行。这种方法适用于情感内容比较丰富的课文。在坚持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在反省比较中学习和体验。基本步骤是:在确定语言描写这个学习目标后,找出文中最典型的描写片段,涵泳品味,并归纳其语言表达特点,然后将自己的语感图式与之比较,在反省中自我调整,最后进行顺应性写作训练。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辅助用品:每人一张16开备用纸。二、过程描述1.课前短

    2、文写作课前每人写一则二三百字的短文,以“校园一角”为话题,以校园中的景物为描写对象。 写作意图是让学生记下自己的语感图式,以便在课堂学习中将自己的语感图式与作者的进行比较,在反省中学习。教师凭着对学生的了解,估计他们会把新颖独特的语言描写作为本次学习的目标。2.教师激趣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作家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第一节“生死篇”。我在课前已经读了两遍,很有感受和收获,相信大家今天学了之后也一定会很有感受和收获的。3.初读课文,交流感受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然后说说初读感受。每人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教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向全班介绍。王婉丽:语言有些另类,但又很有味道。黄燕:语言优美,意境也美,即使破

    3、旧的东西也被写得有声有色,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徐可馨:语言优美华丽,带着一丝伤感、落寞,扣人心弦。尚桦:一副崭新的面容引起我对文章景物描写的赞赏,细腻的景物描写中穿插着作者的感受。毛健子:毫不呆板的描写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把文章雕琢得非常人性化。毛伶燕:优美的语言中透着作者倔强而又落寞的情感,语言因有情而令人陶醉。教师:我的直觉感受是:全新的语言,全新的感受。表达上充满创新,不落俗套,读来让我感到阵阵兴奋和陶醉。4.确定学习主题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目标),然后交给全班交流,选出班级的学习主题,结果每个小组都选了语言。5.找出典型片段文中新颖独特的语言描写集中在三处,学生们都很快找了出

    4、来。第一处在第3段:“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第二处在第5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窸窸窣窣片刻不息。”第三处在第7段:“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6.归纳语

    5、言特点教师先引导说明:每个作家的写作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描写来说,有的喜欢用叠词,有的喜欢用拟人手法,有的喜欢用新奇的比喻,有的则喜欢用奇特的夸张。现在我们来看看史铁生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各小组集体归纳,然后派代表向全班介绍。黄芳小组:遣词造句不合常规,描写细腻独特。徐汪露小组:语言活泼独特,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徐胜男小组:用词新颖、华丽却不失真实,很有灵气但不浮夸。教师:各小组的归纳角度有所不同,或深或浅地表达了本组的见解。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作者喜欢在形容词的运用上创新,特别是把体现自己人生感悟的形容词大胆地移用到景物的描写中去,形成了独特的拟人化意蕴,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语言表达似乎不合

    6、常规,但细细揣摩,却又在规范之内。7.反省比较让学生拿自己的课前习作与课文的三处描写作比较,反省、自我剖析,肯定自己的优点,剖析自己的不足。学生边反省边写在备用纸上,之后参与小组交流,互动互助。小组交流后,教师随机抽查几位,让他们先念习作,后自我反省。严斌斌:自己的语言还算流畅,但都是些陈词滥调,不够新颖,不能吸引读者。王丹:我的优点是把景物写活了,有生气;不足是语言平常,没什么新意。姜玲玲:我的描写比较有条理,但没有新颖独特的语言和特殊的意境。戴冕:我的优点是有想象,在想象中适当地插入了比喻;缺点是用词不够优美,心理感受不深刻。8.教师介绍“套板反应”下面向同学们再次介绍一个词:“套板反应”

    7、。请各位翻到课本第57页,看看我与地坛前一课咬文嚼字中作者朱光潜先生的论述:“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作者又说:“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前面让大家写片段作文校园一角,目的就是让各位感知一下自己的“套板反应”。现在不妨问问自己:你

    8、在写作时是很少落入“套板反应”呢,还是很多呢?(学生笑答:很多。)而课文作者史铁生的三处景物描写,几乎毫无“套板反应”的痕迹,处处充满了创新,但分析起来又是符合语言规范的。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9.涵泳品味学生聚焦课文的三处语言描写,以先诵读后默读的方式涵泳品味,深入体验。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意蕴,也注意声调、节奏等语言形式。10.默写顺应涵泳品味五遍之后,教师突然要求学生把前面两个片段默写下来。写完后两相对照,检查自己的语感图式被顺应的情况。默写前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第二处描写的各句主语:蜂儿,蚂蚁,瓢虫,树干,露水,满园子。学生因为没有默写的思想准备,因此全对的极少;但更真实地发现了自己与作者

    9、在表达个性上的差异。接着教师解释意图:刚才的默写是想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就是术语所说的语感图式与作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自己被顺应的情况。每个人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感图式。在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语感图式时,要么以自己为中心,同化对方;要么以对方为中心,顺应对方。例如练字,有的同学进步很快,而有的同学进步却很慢,这与是否主动去顺应有关系:进步慢的同学练字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同化对方的字体,不管临摹什么字帖,写出来的总是自己原来的字体。默写这两段可以检测出同学们主动顺应的意识和能力。我在课前也作了尝试,先涵泳体会五遍,然后默写下来,结果发现两个片段都有两个出入。

    10、平时我还是比较注意主动顺应、主动学习的,读到优美或新颖的语句,总会拿自己的语感图式和对方比较,想想自己是怎么表达的,对方又是怎么表达的,然后主动做出调整。同学们这个年龄是模仿意识和能力最强的时候,是学习语言的大好时光,以后遇到优美或新颖的个性化语言,一定要主动顺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在顺应中吸收学习,完善提高,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新、更美。教师解释后,学生又以同样的方式默写第三处。这一次因为学生有了明确的意识,虽然该处文字最多,但一半以上的人默写全对。11.再写片段作文课上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再写一写“校园一角”,并一起拟出了写作要求:既要创新地、非常规地写,又要符合语言

    11、规范。写完后各个小组当堂交流,并推选出各小组最有创意的向全班介绍。下面是其中的几例王婉丽:那散落一地的叶子,总让人想起它们苍翠的年华。在那些或风掠过肩头,或雨打在心间,或瓢虫咬出疮疮孔孔,或蝶儿栖落停留的日子里,叶子是快乐还是忧伤呢?占据枝头,挥霍灿烂生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叶子是坦然还是后悔呢?郑利俊:乌云悄悄地掩藏废墟的悲伤,秋风对着枫叶诉说着季节的失落,绵绵细雨轻声地阐述着时间的寂寞。这个雨天弥漫着离开的忧伤。徐可馨:我独自在屋中徘徊,月蓝色的灯光,如箫声一般流淌。门外的月亮,半闭着眼睛,有意无意地瞥我一眼,满不在乎。周志琪:(正午时分)烈日高悬,肆无忌惮地施展它的淫威,将体内滚滚的热浪愤

    12、怒地喷向大地,空中几朵云彩似被蒸干的葱饼,瘪瘪地定在那里。芭蕉像是犯错的顽童,耷拉着脑袋,正在接受批评。四周死寂沉沉,似乎整个小院将要被烤焦。介绍过程中,师生一起点评。12.教师结束语教师以介绍“语文意识”来结束本次教学:最后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个词“语文意识”。朱光潜在另一篇文章论文学中说:“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感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乎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指语言文字,引者注)。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

    13、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词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把这种自觉关注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称为“语文意识”。平时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有“语文意识”,不断地净化、美化自己的语言,并同时净化、美化自己的心灵和情操。三、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表面上看,教学步骤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但教师预设得过紧过死这是笔者在非指示性教学实践中收得最紧的一次。教学意图明确,但教学的功利性也非常明显,因此虽然效果尚好,但学生学得过于被动,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这种教学,有时是需要的,但不能作

    14、为非指示性教学的常态。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语言创新出现了极端化的现象。一是为求创新而不顾语言的规范。如:“岁月的残酷是它磨灭和淡褪了美丽而没有因为所以,一切因为它失去一切找不到解释理由的任何可能,岁月莫名的无休无止的流逝更让人恨它的冰冷与决绝,它不肯稍稍停留片刻,因为它不留恋任何东西,对它而言,没有过去和曾经的记忆,只有将来的行程。”二是为求创新而刻意行文。如:“牵着时间的纤绳,追忆那最美好的时刻,穿越充满荆棘的荒道,寻觅那充满爱的世界。生活的一切总是美好的,那炭火的温情,那人性的芳香,那同情之心盛开的花朵,那怜慈胸怀喷出的火花,那荒漠中的仙人掌,奇妙而灿烂,像夤夜的火树,灿烂而辉煌。

    15、”这两篇习作所在的小组竟都把它们作为该组范文推荐给了班级。出现以上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没有事先讲清语言创新与语言规范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课后不采取补救措施,以后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写作中鄙视与摒弃语言规范。本次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作者的语言特点时,没有揭示出作者语言个性背后的真正成因:是作者史铁生特殊的人生、特殊的情感才造就了他特殊的语言个性。文学是借助语言表现思想感情的,两者关系密切。有了这样的揭示,才会让学生懂得写作不是语言形式上的游戏,而是内心深处情感和思想的自然表达和真切流露。学生再写片段作文“校园一角”时,教师没有和学生一起“下水”创新,并在课堂上参与交流,使学生少了一个学习参照的样本。还有,学生先后两次描写“校园一角”,语言创新方面能进步多少?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可惜自己没有在课前立出方案,错失了研究的机会,说明自己的教学研究意识还不够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教学案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2034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