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例及赏析.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920303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6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例及赏析.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 九日 山东 兄弟 教学 案例 赏析
    资源描述: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例及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教学流程:课前热身:疯狂背古诗(静夜思至泊船瓜州)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

    2、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读题、释题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b、组词(回忆、记忆)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3、再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

    3、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生字的认读。3、多形式读古诗。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4、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远在异乡,当王维_时,却只能_。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

    5、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换词体会情感“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b、“倍”组词(加倍、双倍)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

    6、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每逢_节,我看到_,想起家乡的亲人,_。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

    7、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儿

    8、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你想祝愿他?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

    9、亲.,遍插茱萸少一人。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

    10、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六、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读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

    11、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王维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因此写下了此首古诗。古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为让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想象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品出了诗句蕴含的味道。同时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诗句的含蓄之处,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在边读诗,边想象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中,一起走进了那浓浓的乡愁之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

    12、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13、。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

    14、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

    15、静,实则更加深沉。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例及赏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203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