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DOC 29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合肥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DOC 2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肥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DOC 29页 合肥市 普通 中小学 规划 建设 管理 DOC 29
- 资源描述:
-
1、合肥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定合肥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第二条本导则所称普通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包括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区范围内依法举办的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民办学校可参照此导则执行。第三条本导则是编制、审核和审批合肥市中小学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
2、,是确定学校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筑标准的地方性标准。第四条本导则适用于新建中小学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改建、扩建的中小学可参照执行。实验性、示范性和“小班化教学”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学,经批准可在本导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用地和校舍面积,并适当提高建设标准。第五条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导则对城乡学校建设实行统一标准。第六条中小学的规划和建设应服从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七条中小学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美观的原则,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八条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场所。第九条合肥市中小学规划设计和建设,除符合本导则外,还应
3、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和规范。第二章建设规模、学校选址及校园规划第十条中小学办学规模应根据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办学需求和建设条件合理确定。一、中小学办学规模宜按如下设置:(一)完全小学:12班、24班、36班、48班;(二)九年一贯制学校:36班、45班、54班、72班;(三)初级中学:24班、36班、48班、60班;(四)高级中学:24班、36班、48班、60班;二、班额宜按如下设置:(一)完全小学:每班45人;(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三)初级中学:每班50人;(四)高级中学:每班50人;三、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班额。第十一条
4、学校设点布局一、中小学设点布局,应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中小学设点布局应符合下列原则:(一)学校应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学生就近入学。二、中小学千人指标应符合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规划相关规定。三、学校服务半径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第十二条学校选址一、学校应选址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符合防震减灾要求。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二、学校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干道交叉口等交通繁忙地段、地形坡度较
5、大的区域、不良地质区、洪水淹没区、各类控制区和保护区以及其他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输油输气管道、通航河道及市政道路等不得穿越校区。三、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殡仪馆、太平间、看守所、消防站、垃圾转运站、强电磁辐射源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与各类有害污染源(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四、学校教学区与铁路外侧距离不应小于300米,与地面轨道交通外侧距离不应小于80米,与城市主干道或公路路缘线距离不宜小于80米。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第十三条校园规划设计一、中小学规划设计应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
6、求。学校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合肥市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并重视节约用地。学校选址及总体规划方案应征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意见。二、新建学校用地应确保有足够的面积及合适的范围,能够布置教学楼、运动场地和必要的辅助设施。三、校园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分区明确、布局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各类教育设施建设时应积极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鼓励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设施等功能。四、学校宜按照教学、运动、生活功能分区布置,减少相互干扰,并连接方便。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教学楼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场地应保证
7、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冬至日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消防等有关规定。五、对外开放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不得影响学校日常教学、生活。六、学校建筑风格和形式应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七、学校内部路网规划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做到人车分流。学校出入口不宜少于两个,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设置人流集散广场,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疏散。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八、规划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应满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九、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
8、使用和安全,符合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的规定,达到无障碍的要求。第十四条绿色校园建设一、中小学校园应按照绿色校园二星及以上(含二星)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可参照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二、校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宜采用透水地面,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三、校舍各类用房建筑节能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屋面均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四、鼓励学校建设可再生资源利用系统。五、宜建设绿色校园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功能完善合理,校园内的用水、用电、用暖等设备均能分项计量并与智能管理系统合理结合,系统有效运行。第三章用地面积指标第十五条一般规定一、中小学
9、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二、学校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和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中相关中小学用地指标执行,须满足学校教学、运动、生活需要,并符合绿色校园建设要求。三、学校建设用地容积率、绿地率应结合项目用地条件、建设需求合理确定,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校园容积率应1.0,绿地率应35%。中小学绿化用地应包括集中绿地、零星绿地、绿化水面和供教学实践的种植园地、小学自然科学园地或中学生物园地等。中小学应设置成片集中绿地。第十六条用地面积指标一、完全小学生均用地面积为1422平方米/生。小学的运动场宜与邻近住宅保
10、留一定的间隔。学校运动场地应设200300米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60米的直跑道),风雨操场1座。另至少应设23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和100200平方米器械场地。二、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均用地面积为1623平方米/生。小学的运动场宜与邻近住宅保留一定的间隔。学校运动场地应设300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60米的直跑道),有条件可设置400米标准环形跑道。风雨操场或室内体育馆1座,另至少应设35个篮球场、23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和200270平方米器械场地。三、初级中学生均用地面积为2025平方米/生。初中的运动场宜与邻近住宅有一定的间隔。学校运动场地应设300400米
11、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100米的直跑道)和风雨操场或室内体育馆1座,另至少应设23个篮球场、23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和150200平方米器械场地。四、高级中学生均用地面积为2225平方米/生。普通高中的运动场宜与邻近住宅有一定的间隔。学校运动场地应设置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100米的直跑道),室内体育馆1座。另至少应设46个篮球场、35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12个网球场和300400平方米器械场地。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第十七条中小学校舍由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三部分构成。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其中:一、必配用房:(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
12、、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相应的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包括班级教室、机动教室、选修课教室。2专用教室:包括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技术教室及相应的辅助用房等。3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多功能厅、合班教室、图书室(馆)、学生活动室、舞蹈教室、心理辅导室、德育展览室、体质测试室、室内体育馆等。(二)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包括行政管理用房、教研室、网络控制室、安防监控室、消防控制室、广播社团活动室、卫生保健室、会议接待室等。(三)后勤及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及教工食堂(或用于配餐的餐厅)、总务及附属用房、传达值班室、厕所、非机动车库等。二、选配用房:
13、(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语言教室、微格教室、试卷保密室、心理健康中心、礼堂(小剧场)、校史馆、室内游泳池及相应的辅助用房等。(二)后勤生活用房:包括值班宿舍、室外连廊、地下机动车库等。第十八条各类学校必配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教学及辅助用房(一)普通教室1普通教室。每班设1间。小学班级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65平方米设置;中学班级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级教室按小学部分每间使用面积65平方米、初中部分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设置。2机动教室。为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初中设置。每10个班设置不超过1间。小学机动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65平方米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机动
14、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设置。3选修课教室。为高级中学设置(不再设置机动教室)。每3个班配1间选修课教室,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二)专用教室1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的设置及面积标准确定参考国家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2科学教室。每12个班配置1间,每间使用面积95平方米。另配备准备室,使用面积宜48平方米。3实验室。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每4个班配置1间,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分别配备准备室,每间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4音乐教室。按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宜配置12间,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另配备准备室,
15、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5舞蹈教室。按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157平方米,另配置更衣室(男女各一间),每间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6美术教室。按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宜配置12间,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另配备准备室,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7书法教室。按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宜配置12间,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另配备准备室,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8史地教室(中学)。按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另配备准备室,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9计算机教室。每
16、12个班配置1间,完全小学每间使用面积95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根据计算机教室的数量不同,另配置准备室,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10劳动教室。按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宜配置13间,每间使用面积95平方米。另配准备室,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11技术教室。每24个班配置1间,每间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另配准备室,使用面积宜24平方米。(三)公共教学用房1多功能厅。全校宜配置1间,可容纳48个班学生使用。每间使用面积宜不低于130平方米,另配电教器材、放映室,使用面积宜为23平方米。规模较大学校按年级学生人数计算,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按生均使用面积1.0平方米设置
17、,高级中学按生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设置。2合班教室。每年级宜设置1-2间,规模较大学校可适当增加。每间能容纳小学2个班、其他学校3个班合班上课。按计算班级学生人数、生均使用面积1平方米设置。3图书室(馆)。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按生均使用面积0.5平方米设置,高级中学按生均使用面积0.8平方米设置。图书室(馆)。包括藏书、阅览(学生、教师、视听阅览)和管理(含检索借阅)用房三个部分。图书室应根据藏、借、阅于一体的使用要求布置。藏书用房面积根据学校规模,每生配置图书册数,每平方米藏书量计算。藏书量按小学每生30册、初中每生40册、高中每生50册配置。藏书面积按400册/平方米配置。学生
18、阅览用房(含电子阅览室)阅读座位宜按小学8%、九年一贯制学校10%、初中、高中12%的学生人数比例设置。办学规模18班及以上的学校,小学不少于45座,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不少于50座。每座阅览使用面积小学不宜低于1.9平方米、中学小学不宜低于2平方米配置。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计算机教室兼有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视听阅览用房阅览座位按学校学生人数的1%配置,每座阅览使用面积小学1.8平方米、中学2.0平方米配置。教师阅览用房阅览座位按教师编制人数的40%配置,每座阅览使用面积2.3平方米配置。阅读课教室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宜配置1间,使用面积宜为64平方米。4学生活动室。使用面积按学校不同规模设置,完
19、全小学48192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120216平方米、初级中学96240平方米、高级中学96288平方米。室内应根据活动内容设有工作台、橱柜和水电等。学校可根据活动项目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在配置的总面积内确定间数及每间使用面积。5心理辅导室。使用面积48120平方米。6德育展览室。使用面积5080平方米。7体质测试室。使用面积4264平方米,室内应配置体质测试的仪器设备。8室内体育馆。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按生均使用面积0.5平方米设置,高级中学按生均使用面积0.6平方米设置。使用面积完全小学6101118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9001200平方米,初级中学9001400平方米,高级
20、中学12001600平方米。室内宜布置标准篮球场一片,学校根据需要可设置乒乓房、健身房等功能用房。并附设管理、更衣、淋浴、厕所等用房。9体育器材室。用于存放小型体育器材和运动衣物,按不同办学规模配置,使用面积2060平方米。表1完全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单位:平方米用房名称每间使用面积学校规模12班540人24班1080人36班1620人48班2160人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普通教室12780261690392535523380班级教室6512780241560362340483120机动教室652130319542602专用教室9431252163322663
21、公共教学用房818158622643032合计2541452864328678表2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单位:平方米用房名称每间使用面积学校规模36班1680人45班2100人54班2520人72班3360人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普通教室392685493375594065785370班级教室65/75362460453075543690724920机动教室7532254300537564502专用教室22392811368842843公共教学用房2300279434384426合计722489801119114080表3初级中学教学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