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学科学教研讲座材料(DOC 10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912062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2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教研讲座材料(DOC 1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学科学教研讲座材料DOC 10页 小学 科学 教研 讲座 材料 DOC 10
    资源描述:

    1、讲座材料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中学生获取科学经验知识和检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科学基本概念和科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小学生刚接触科学,如何达到以上的目的,实施好科学实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实施科学实验教学中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以加强。在实验教学中可采取

    2、以下策略:一、教师的启发讲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中,教师的启发讲授是起主导及核心作用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讲授,能够使课堂上诸多的知识内容及讨论话题,在学生的思维中巧妙地联结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和有序的操作。适时而随机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事实和理解进行总结和概括。如在指导学生研究“冷热能改变岩石的模样”时启发讲授尤其重要,教师不仅要讲授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要指出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加热时间过长(超过两分钟),导致石灰岩发生炸裂,可以帮助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可能造成石灰岩炸裂的原因。在

    3、启发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验的本身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为他们从思路,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上排除认识和操作上的障碍,教师的讲解,阐述,指导,点拨,启发性设问,答疑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启发讲授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要点明主题,条文明晰,不能含混不清,模凌两可;2、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想明白,做到小跨度,多层次启发;3、操作要领及要求,要简明、明确,便于学生记忆和执行;4、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操作上可能出现的错误甚至危险操作,防患于未然,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应引导学生想明白,弄清楚。教师的启发讲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借助于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学生有了足够的实验知识储备,

    4、进行实验的效果会更好。二、教师示范演示实验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是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为此,教师的演示和示范操作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深,也会逐渐影响他们在以后的独立操作中仿效,可见示范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度及严谨的科学学风的形成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演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规范,准确无误,装置美观大方,动作大方,协调;2、操作和教材内容一致,创新实验要加以说明;3、注意演示实验的可视性,示范操作快慢适中,语言简明,语气和蔼可亲,创造和谐,美妙的演示气氛;4、保持演示台(或桌)上整洁干净,避免演示桌上“脏,乱,差”,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第一印象,失去观察模仿的兴趣。示范、演

    5、示实验是新实验或新操作开始时教师为学生所做的操作示范,起引路示范作用。因此示范一定要到位,如在研究“冷热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实验时,要注意实验中各个步骤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石灰岩的加热时间需严格控制,如果加热时间过短(不到半分钟),即使把加热后的石灰岩马上放入水中,它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如果加热时间过长(超过两分钟),石灰岩就会炸裂。因此,实验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教师即时矫正模拟操作的错误,以免在实验出现差错。这样学生通过“看”示范,“听”讲解,“做”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示范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三、有指导的学生实验做好实验离不开教师对实验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在实验前进行指导:学生在开始

    6、实验前,教师要就实验中的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用量及添加顺序,以及实验的成败关键等方面的提示或说明。也可以做示范操作,或针对性提醒,提要求,或提出几个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边实验边思考。一般来说,实验前指导不宜过长,过细,过多,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实验前指导到底要讲多少,花多少长的时间,取决于实验内容本身,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以及教师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估计程度。其次应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实验中有时由于实验条件控制不够,学生常遇到困难或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而使有些学生常得不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实验现象。这时教师的指导极为重要,若不及时予以帮助,很可能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自卑

    7、心理,而失去了实验的信心及兴趣。教师在巡视中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而又耐心地跟学生一道分析原因,对错误概念或操作予以纠正,让学生重新做等等,但不可指责,挖苦学生,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应做好实验后的指导。这种指导是教师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实验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发展学生智能及实验技能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时语言措辞要恰当,评价要得体,批评不宜太尖锐,表扬不能太夸张,要使受批评的学生觉得稍有改进就会做的更好,使受表扬的学生心里有美滋滋的感觉,有成功的喜悦。四、学生独立实验学生独立实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实验。学生独立实验的进行可以在教师示范和有指导的学

    8、生实验之后,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的调控下达到智能与技能的融合统一。在学生独立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就其实验的合理性,科学性,实效性等作出评价与分析,要解惑,纠错,点拨,激励,评价或者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试剂及仪器等,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实验环境及和谐和的实验气氛,保证学生独立实验有序,紧张,愉快地进行。五、总结概括总结概括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通过分析典型实验,阐明实验规律,明确选择仪器,加深实验的深化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思路拓宽,将零散的实

    9、验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讲座材料创设科学课的乐学氛围一、何谓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这是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学生探究科学知识过程的四个重要环节。动眼即观察。儿童认识大自然是从观察开始的,这是获得知识的前提。主要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观察。动脑即思考。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经过思考,针对问题作出假设,这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必要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动手即实践。假设不足以揭示本质,因而必须经过科学的实验

    10、验证和深入的理论论证,才能成为正确的答案。实践是探究科学知识最关键的一环。只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就有利于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积极性与提高。动口即研讨。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等,让学生把发现的东西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动口讨论,那么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后进生也提高上来了。科学教学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每一环节彼此都有联系,前动是后动的前提,后动是前动的继续,一环紧扣一环,有时轮回出现,关键是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促乐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刀实枪”“搞科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

    11、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促发了他们乐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以植物怎样“喝水”一课为例,谈谈运用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促乐学的具体做法:(一)动眼观察、发现问题绝大多数的植物的特点是生命活动缓慢。为使教学效果显著,使学生感兴趣,我先让学生提前一星期在家把一株小树苗栽进一个透明的瓶内,装上水,作上标记,然后仔细观察。没过几天,找我的学生就接踵而来,大家都高兴地告诉我:“水减少了,水减少了!”由于发现的问题是学生亲眼观察所得,所以他们异常兴奋。课一开始,从学生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已渐渐在步入乐学的殿堂。(二)动脑思考、作出假设操作并不是教学目的,决不能追求形式,单纯地为了“操作而

    12、操作”是凑热闹。要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思维,把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直观感知进行内化形成表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动脑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具体思维。这样教师要结合学生动手操作,提出恰当的思考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动脑思考时间,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的活动充分细致。决不能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要设计好有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水会减少呢?”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脸,我便抓住机会马上追问。“肯定被树苗喝了!”学生们不加思索地说:“植物真能喝水吗?它用什么喝的,又喝到哪里去了呢?”我带着怀疑的口气继续追问。由于有了实验基础,学生们略加思考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根在喝水,水被“喝

    13、”到根里去了,也有的认为水直接“跑”到空气里去了答案虽然不一,但面对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假设,足以令人欣慰。(三)动手实践、证明假设思考所得的结论只是经过一番逻辑思维,推想或猜想出来的,不一定正确。我就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想个办法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进行操作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同时,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形象思维阶段又往往要依靠事物或者动作行为为思维的起点,所以让儿童操作物质化的实物来揭示出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具体事物引入凭直观获得感知,应是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学会

    14、操作,明确操作目的、顺序,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切忌盲目的操作。学生们受到老师鼓励,更是兴趣盎然。不少学生都想方设法去动手实验。到上这一课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都拿出了自己的实验。其中一个学生的实验还吸引了不少同学,原来他瓶内的水变成了红色,并已渗透进整个树干、枝叶。在学生惊讶的目光下,我因势利导地对大家说:“这位小朋友真聪明,瓶内加了红色的墨水,你们说有什么好处?”这一问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由于事实摆在了眼前,正确的答案学生心里已有底了,所以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四)动口研讨、得出原因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初步获得感知形成表象。可是数学活动并没有结束,伴随着学生动手操作

    15、、动脑思考,应及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强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维。但是不能仅停留于此,还要继续让学生动口,抽象出用科学术语来表达结论。因此,根据通过前面的动眼、动脑、动手,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就请他们讨论。交流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起自己的高见,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水中加了红墨水可以清楚地看到瓶中的水是根“喝”的,并渗透到了全身各个地方。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学生们更是高兴。课在不断地向高潮推进,我又抓准时机问:“水被什么送到植物全身各个地方去的?”学生的思维又投入到新的问题中去了。 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不断轮回出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从孩子们的神态、语言、动作

    16、上还看到一种乐学氛围已充满了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地学成了科学教学的显著标志。学生逐步由学会渐入会学的佳境。三、 实施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促乐学后的体会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创设乐学氛围,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了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1、观察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感兴趣的实验实物、现象时,学生为获取更多的知识,必然能想到很多方法来观察。如研究“是什么把水送到植物全身各部分的?”许多学生想到光看表面还不能揭示本质,必须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又如学习植物的花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花的基本构造。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会说出花的名称、香味、颜色、花瓣的多少,甚至花

    17、开放时的姿态,但对花的结构特征却很少有人涉及。我就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进行层层解剖式地对花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什么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什么?花蕊是否都相同?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等。按照这个观察程序,不仅要求学生看,还要学生想,调动了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花是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完全花的构造。在果实、种子、昆虫等课的教学中,都要从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观察入手,使被观察的事物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我除了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外,还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写观察日记

    18、等。这样不同的现象就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提高了。2、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需要查找原因,对问题作出假定的解释。如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一位老师在正式实验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科学课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

    19、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学生想得多,思路便开阔,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会逐步增强了。3、动手能力。动手实践,证明假设往往多用实验的方法。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做“使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实验时是这样提示的:先把连接扬声器的一根导线压在电池负极下,再把连接扬声器的另一根导线在电池上摩擦,就会听到声音了。有的学生动作很快,当听到声音时,就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我听到声音了!你来听听。”有的则由于导线连接不正确,

    20、怎么用力摩擦也听不到声音。这就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不断探索、尝试其实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如种植能力、使用显微镜的能力等。4、表达能力。科学教学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借助于集体思维即研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往往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直到问题有了正确答案为止。比如有位老师把竞赛引进课堂实验。学生在制作简易电池时,老师说:“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里 ,看哪个小组做好的人多,这个小组就是科学实验先进小组。我将在评比栏中为这个小组的每个同学加上一朵小红花。”这种别具一格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灵感,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由此可见,学生在一次次纠正答案中,也在逐渐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使学生在科学课中学得更主动,更愉快。这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创设了科学课的乐学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研讲座材料(DOC 10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120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