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求谏》教案新部编本3.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云
  • 文档编号:590937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求谏》教案新部编本3.doc》由用户(刘殿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求谏 教案 新部编
    资源描述:

    1、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求谏教案一、 导入新课 史有“贞观之治”,开辟出盛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可以开创盛世,是因为他可以积极地听取臣下意见,集思广益。今天,我们就看一下他对于言官的进谏有什么看法。好,我们来学习求谏。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吴兢:史官,唐代史学家(约699-749年)。生活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2、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

    2、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后来成了各朝皇帝甚至日本政治家推崇和必修的功课。3、谏官制度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谏官制度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但主要目的是在“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三、给加点儿的字注音俨肃( ) 谏诤( ) 鲠议( ) 王珪( ) 刍荛(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四、课文解析: 第一段(一)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重点字词:威容:( );俨:( );肃:( );百僚:( )失其举措:( );若:( );假:( ):颜色:( );冀:( );照:( );藉:( )。翻 译:_第一段(二)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重点字词:若:( );贤:( );匡正:( );全:( );钳:( );卒:( );每:( );极:( );规谏:( )。翻 译:_ 【思考一】(一)第一段

    4、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意思?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比如他“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第二是唐太宗对劝谏直言的的认识。他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太宗以史为鉴,认为要吸取前人经验,积极地提取臣子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二)本段都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如“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假设论证,如“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再如“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举例论证,如“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

    5、不闻其过,虞世基等,寻亦诛死”。第二段(一)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重点字词:任:( );致理:( );事:( );相遇:( ):数:( );相:( );匡:( );救:( )直言鲠议:( )翻 译:_ 第二段(二)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若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磬其狂瞽。”重点字词:从:( );后:( );开:( );纳:( );刍荛:( )讳:( );磬:( );狂瞽

    6、:( )翻 译:_第二段(三)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重点字词:是:( );平章:( );随:( );预:( );开说:( );虚:( )翻 译 _【思考二】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对比论证,如“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比喻论证,如“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类比论证,如“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举例论证,如“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若不用,则相继以死”。第三段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

    7、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安能谏人?”重点字词:任:( );滥:( );丧:( );夙:( );恒:( );以:( );安:( )。翻 译:_ 【思考三】第三段太宗的话包含几层意思?请分析说明。太宗的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待群臣对于自己正直上的得失尽力提出建议、规劝。二是不但皇帝要虚心纳谏,就是普通臣子要是别人给你提恰当的建议,也要虚心加以接纳。这就使得求谏、纳谏的意义扩充了,泛化为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意思,这对于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无疑都有借鉴意义。第四段(一)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

    8、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重点字词:省:( );上:( );称:( );下:( );为所:( );但:( );正人:( );外:( );通:( );下:( );怨滞:( );比:( );多:( )怖慑:( );致:( );次第:( )。翻 译:_第四段(二)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言事?”重点字词:寻常:( );情:( );畏:( );犯:( );逆鳞:( )以为:( )即:( );嗔:( )责:( )。翻 译:_第五段(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

    9、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影,美恶必见。”因举觞玄龄等数人勖之。重点字词:明:( );信:( );属:( );若:( );商略:( )诋诃:( );见:( );愆,( );虽:( );复:( );勖:( )。翻 译:_【思考四】本段从什么角度论证纳谏的必要的?请加以分析。唐太宗首先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阐述纳谏的必要性。他说“自知者明,信为难矣”,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这却是很难做到的。由此,他得出结论:“人君

    10、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接下来,他想起了魏征这位经常“随事谏诤”的忠臣,认为他的谏诤“多中朕失”,他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使自己的优缺点都显露无遗。结尾唐太宗举起酒杯,赐酒给房玄龄等人以勉励他们。勉励什么呢?自然是期望他们能像魏征一样“随事谏诤”。第六段(一)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重点字词:俎:( );害:( );伤:( );渐:( );已:( );必金为之:( )所:( )。

    11、翻 译: _第六段(二)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重点字词:或:( );宜:( );比:( );业已:( );许:( )竟:( );反手而待:( )。翻 译:_【思考五】(一)唐太宗为何对古代的谏者的“及其满盈,无所复谏”的行为有所不满?他对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就是说不管是刚有苗头,还是快要终结了,都应该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二)造漆器、雕镂俎,这都是无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小事情,为什

    12、么会有那么多人苦苦规谏呢?造漆器、雕镂俎影响了农业生产,所以群臣会苦谏。更重要的是此种行为从性质上来讲是“首创奢淫”,而这恰恰是“危亡之渐”,因为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久而久之,小的错误就会发展成大的错误。谏官对于小事的苦谏,正是为了防微杜渐,以防止不好的苗头酿成大祸。【思考六】(一)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如“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类比论证,如“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假设论证,如“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事实论证,如“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二)从课文中,我们

    13、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政事。如“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太宗希望得到大臣的规劝,进而使海内清平;虚怀若谷,宽厚仁慈。为了求谏,他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处事谨慎。古时谏者“及其满盈,无所复谏”,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目的在于不能防微杜渐,也要亡羊补牢。(三)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纳谏指的是上级接受下级的意见,抛掉等级的外衣,它与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同一个意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别人的意见。

    14、这些段落对于纳谏的论述告诉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候自己很难发现,别人发现并指出来了,这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绝不能因为别人的话不中听,或者认为别人的话揭了自己的短,而拒不接受。【课堂练习】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C必假颜色,

    15、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上不称天心 B下为百姓所 C欲令耳目外通 D上不称天心4“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5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A B C D 6下列对

    16、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议批评的主张。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了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7翻译下列语句(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答案】1C A凭借/垫着;B写作/劝酒;C征兆,苗头,开端D对待/际遇,机会E切中/符合2DA举措,古:手脚放置,今:措施;B相遇,古:相互对待,今:遇见彼此;C颜色,古;脸色,今:色彩3D使动,其它为名词作状语4B自己,其它为他的5A 为太宗劝臣子纳谏为褚遂良之语6C预为参加非预先7(1)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2)每当我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求谏》教案新部编本3.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093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