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590231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23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及答案.doc》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下第 11 东阳 马生序 同步 练习 答案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1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外貌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答案】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才是人生的至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文中同舍生是“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而作者当时是“缊袍敝衣”,这是一种对比手法。作者着力描写富家子弟衣饰的华美,目的是反衬自己粗劣的服饰,同自己俭朴

    2、的生活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此他要告诉给马生的道理就是知识才是人最好的精神粮食,而锦衣玉食只是外在的物质享受。2作者“缊袍敝衣”,处在“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1)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充实而快乐。为实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示例2)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示例3)他以学习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专心好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3、。【解析】【详解】这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能从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吃穿这一角度说一说,效果会更好。示例:文中宋濂先生不贪图物质享受,不在意客观条件的艰苦,不和同学进行外在物质的攀比,他更在意的是精神追求,他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身的努力使得他专心致学,以学习为乐,这种学习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4、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穷冬裂风 穷冬:_(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_(3)腰白玉之

    5、环 腰:_(4)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_(5)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_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7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答案】3 (1)深冬,

    6、隆冬 (2)学舍、书馆 (3)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4)就 (5)作,写 4C5(1)(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6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重点将自己从师学习时的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乙】文既有“我”少时借书读之专与长大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对比,也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上彼此不同遭遇的对比。7示例:宋濂早年向别人借书并亲手抄写,不辞路途遥远向名师请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努力才有后来的成就。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要远远优于宋濂、袁枚当年,因此更应当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解

    7、析】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类活用词,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4A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表顺承。D既然这样,那么。C项“以”,介词,分别为“用”和“凭借”之意。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逆旅:旅店。日:每日。然后:既然这样,那么。”几个

    8、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6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写法,甲文,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日有廪稍之供”是与上文生活条件之苦对比,“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云云是与上文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云云,与上文借书之难对比。通过对比,人们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乙文,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的对比

    9、;(2)“我”幼时遇张氏吝书之不幸与黄生遇“我”公书之幸的对比;(3)“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的对比。7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少时之岁月为可惜”意思是“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甲文中的宋濂青少年时代,面对求学求师的艰难,都能一一克服,才有后来的成就。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要远远优于宋濂、袁枚当年,因此更应当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

    10、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乙,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前往借阅,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白色的蛀虫和灰色的虫丝时常

    11、沾满书本。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张氏呢,还是黄生有幸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迅速。(我)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

    12、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

    13、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8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9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D

    14、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答案】8A9C10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解析】8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是,均翻译为“这样”;B.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愚公;C.足:脚/足够/值得。D.以,介词“因为”的意思/认为/连词“用来”。故选A。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画波浪线的句子,并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并没有表现出他的

    15、机智。故C不正确。10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语句翻译时,要扣紧关键词语,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该句把握住关键词语“寓”:寄住;“逆旅”:旅舍;“再食”:两顿伙食;并注意添加主语“我”。【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

    16、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

    17、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18、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19、,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1)余闻之也久(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即书诗四句(_)(2

    20、)稍稍宾客其父(_)(3)无从致书以观(_)(4)同舍生皆被绮绣(_)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答案】11余闻之也/久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 书写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得到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13B14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

    21、的穿的不如人。15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划分句子节奏的掌握。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余”是主语,“闻”是谓语,主谓分开,所以从“余”后边划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注意“宾客”是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22、被”是通假字,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A项“或:有人/有时;C项”于:在/向;D项自:从/亲自;B项都是“曾经”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令”是让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部分“仲永”;“以”是因为的意思。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

    23、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3)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5)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6)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7)。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8)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

    24、“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9)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10)以此补之。(秦观序有删改)(注释)(1)滑稽,比喻能言善辩。(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3)比:近来。(4)惩艾:惩治,惩戒。(5)曩:从前。(6)寻绎:推求探索。(7)省:记。(8)孙搴,人名。(9)勒:此处译为编辑。(10)庶几:或许,差不多。1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主人日再食 子墨子起,再拜B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7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每阅一

    25、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9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

    26、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20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答案】16A17C18(1)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2)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19D20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解析】【分析】甲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 年代:明乙文选自:序 作者:秦观 年代:宋甲文译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

    27、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乙文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

    28、,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荒废在善忘。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29、。16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第二次”。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的样子/这样。C:表修饰/表转折。D:依仗/背。17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C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

    30、道了。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和穿的。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1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

    31、解有误,年长后记忆减退,就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来弥补。20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相同之处:都觉得勤奋很重要。不同之处: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 嗜: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_(3)弗之怠 怠:_(4)走送之 走:_(5)不敢稍逾约 逾约:_(6)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_

    32、 游:_(7)援疑质理 援:_ 质:_(8)色愈恭,礼愈至 至:_(9)负箧曳屣 屣:_(10)以衾拥覆 衾:_(11)烨然若神人 烨然:_【答案】(1)爱好,喜爱 (2)借 (3)懈怠,放松 (4)跑 (5)超过约定期限 (6)学问渊博的老师 交往 (7)引、提出 询问 (8)周到 (9)鞋子 (10)被子 (11)光彩照人的样子 【解析】【详解】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古今异义词,游:交往。援:提出。质:询问。2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

    33、字并释义。(1)四支僵劲不能动_同_ 释_(2)同舍生皆被绮绣_同_ 释_【答案】(1)支 肢 肢体 (2)被 披 穿 【解析】【详解】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支与肢,是读音相同和相近的字通假。被与披是相近的字通假。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答案】(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34、2)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把他的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3)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就像这样。(4)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尝:曾。趋:奔赴。辞色:言辞和脸色。若此:像这样。岁:年。”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24回答下面问题。(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

    35、概括。(2)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句和文中哪句话照应?(4)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5)请列举两个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答案】(1)幼时得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路途之艰和生活之苦。(2)写老师的严厉,衬托作者虔诚和恭敬的学习态度,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3)不愚笨,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4)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

    36、就。(5)示例:东周时,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股。西汉时,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西汉时,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举出两例,符合题意即可)【解析】【详解】(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

    37、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概括时注意语言要简明。(2)考查对侧面衬托的理解。文中写作者求师艰难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见其作者求师的诚恳、虔诚、恭敬的态度,从侧面表现求教的艰辛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求。(3)考查文中照应的句子。第一问很好回答。宋濂不愚笨。虽然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故余虽愚”,但一代大儒的事实,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第二问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勤奋苦学的结果。与下文“其业有不精、

    38、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4)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5)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点睛】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

    39、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

    40、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

    41、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媵人持汤沃灌 汤:_(2)余则缊袍敝

    42、衣处其间 敝:_(3)略无慕艳意 略无:_(4)预君子之列 预:_(5)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_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28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29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答案】25 (1)热水 (2)破 (3)毫无,一点也没有 (4)参与 (5)相当于“之于” 26 (1)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7 用同舍生豪华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

    43、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28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29 示例:学习要勤奋刻苦;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古今异义词,汤:古义是热水。古今异义词,敝:破旧。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

    44、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俟(s):等待。以:因为。”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27考查对对比衬托写法的理解。写同舍生的优越生活与我的“缊袍敝衣”生活的艰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自己学习勤苦、不慕富贵、专心求学的高尚品质。28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

    45、是微不足道的。从而得出作者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29考查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围绕勤学苦学,博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忧等,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02317.html
    丹乡武阿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