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各课阅读理解考点汇总(DOC 16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899766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3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各课阅读理解考点汇总(DOC 1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各课阅读理解考点汇总DOC 16页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古诗文 阅读 理解 考点 汇总 DOC 16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理解问答岳阳楼记 范仲淹1.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2.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3.“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4.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

    2、洞庭湖浩瀚的气势。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6.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7.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8.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9.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0.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11.“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照应 “居庙堂之高”, “退”照应 “处江湖之远”。12.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

    4、,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一方面 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 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15.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5、感情。16.“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7.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18.(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作者用两段文字

    6、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19、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20、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21、“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2、第五段的议论作

    7、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23、第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乐放在最后,表现了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24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8、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25、“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26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

    9、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2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

    10、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醉翁亭记 欧阳修1、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2、内容主旨:

    11、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示例:语言简洁。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

    12、。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9、本文以乐为线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或文章的主题)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10、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醉”和“乐”是统一的。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1、“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1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

    13、的理想。 13、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15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

    14、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湖心亭看雪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的作用?)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一是使文章富有波澜,给沉寂浑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给人以一

    15、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二是借他人之口抒发知已难逢的惆怅,真实地体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痴”情人不只“我”一个,巧妙的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3、结尾的“痴”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尾舟子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痴”的含义应是“痴迷”“着迷”,为西湖的雪景而迷,为故国的山河而迷,也为知音难觅而迷。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这里并不矛盾这样写突出自已与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

    16、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要从内容和结构两面答) (“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爱莲说中也有相似的语句,请写出来。)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清高与孤傲的情怀,为下文作伏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

    17、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9、“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11、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什么?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同时使画面有如一幅水墨画,增添无穷美感,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力。12、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

    18、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行路难(其一)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

    19、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

    20、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

    21、情。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的意思是: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5.诗人用闻笛赋烂柯

    22、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6.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

    23、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7.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8.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9.诗歌第三联(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以“沉舟”“病树

    24、”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10.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1.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

    25、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

    26、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7.“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各课阅读理解考点汇总(DOC 16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99766.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