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DOC 9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899169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6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DOC 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DOC 9页 年级 上册 实验 探究 汇总 DOC
    资源描述:

    1、一、斜面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3、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目的: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4、影响结果: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偏小,结果偏大。从下落点开始计时,否则测量的时间偏小,结果偏大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和_(3)实

    2、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或“小”)二、转换法探究声音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声音音调越高1、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而产生(2)若增大拨动塑料尺的力度,会发现 ,会听到 可以得到结论: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4)除了这个实验,还可以通过利用乒乓球和音叉来探究声音的相关规律。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

    3、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三、熔化与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图像 ,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 FG:固态(放热降温)温度计的读数该图说明: 该物质是晶体。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开始熔化,开始凝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

    4、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0 ,熔化的时间是 4 min。(2)在熔化过程中要吸 热,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其中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态(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不变 ,内能增大。(4)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CD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5)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

    5、放出”)热量(6)在做类似实验时,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四、水的沸腾(以例题总结)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 min01234567温度/909294989897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6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小于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甲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

    6、操作的错误是:_温度计碰到烧杯的底部_。5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96_。 6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水的初温。8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_。9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火太小了,水的质量太多了,水的初温太低了。10小明和小华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问

    7、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 D图比C图多了个烧杯盖子11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煤油_(选填“酒精”或“煤油”);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实验放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2关于玻璃板 (1) 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2)如果在实验中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蜡烛的像,(其中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那是因为:玻璃板太厚,蜡烛分别经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所以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2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

    8、烛,都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3实验中对选择的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为什么?答:实验中要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此物理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并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5实验中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现棋子的像不太清楚,你该怎么做?答:棋子的像不清楚,可用手电筒对准棋子照射。6.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多次实验,你认为应怎样多次实验?(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

    9、次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7. 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会出现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mm的茶色玻璃厚为5mm的透明玻璃直尺光屏两只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较黑暗_环境申进行 (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3)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距离大小的关系。 (4)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较厚

    10、,存在两个反射面造成的;(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不能成像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不变_。(6)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

    11、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7)小红做了几组实验,其中两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120等大第二次150150等大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8)做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小岩展开了联想,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请你帮他解释一下:轿车比较低,司机看前方时视线接近平视。如果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在夜晚车内开灯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车内的人和物体所成的像就会在司机的正前方,从而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规考点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

    12、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_,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考察“测焦距”:测量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10cm(填“5cm”或“10cm”)。 像随物体,随透镜移动的规律:比如如果蜡烛燃烧变短应该如何调节透镜,调节光屏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 移动。考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例:凸透镜(焦距10cm)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

    13、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左(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填“虚像”或“实像”)。光屏上没有(填写“有”或“没有”)像。 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缩短(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14、uf (物体放在焦点上不成像或者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透镜分析成像的情况例: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完整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9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10_cm。 (2)如图20所示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在 同一高度同一直线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如图20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下_调整(选填“上”或

    15、“下”)。(4)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5)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凹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 (6)当烛焰距离凸透镜8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

    16、屏上得到一个 正立 、 放大 的 虚像,生活中的 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7)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变小_(选填“变大”或“变小”)。(8)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1),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右 (左/右)移。(9)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倒立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10)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六、光的反射定律考点:1、实验器材:激光笔

    17、、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光屏)、量角器。 (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 (2)硬纸板B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量角器的作用是: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进行实验:(1)白色硬纸板要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多次目的: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3)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B面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18、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就会逆着EO方向(沿着OE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七、密度的测量天平的调节和使用:1、放:放在水平台面上 2、拔:将游码拔在左边的零刻度上。 3、调:调节平衡螺母,

    19、使天平平衡。(指针往左偏,螺母往右移。) 4、称:(左物右码),在称量过程中再也不能移平衡螺母。 5、读: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固体密度的测量(如石块)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l 表达式:测量液体的密度(例如、盐水) 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l 表达式:测量液体密度时,如果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

    20、的总质量,再把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其体积,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_ 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2)如图16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依据图中的数据填人下表的空格中。(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_ 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 。3、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24所示m1=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图25所示,V奶=_cm3;则酸奶的密度=_gcm3。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2) 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DOC 9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9916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