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一等奖教案))-答司马谏议书.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97278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一等奖教案))-答司马谏议书.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一等奖教案 一等奖 教案 司马 谏议书
    资源描述:

    1、第29课 答司马谏议书一、教学目的: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难点:文中出现的文言的一些客套话。三、教学设想1、先疏通文字,然后采用课堂研讨学习的方式来了解王安石变法所受的反对与阻挠。2、从了解古今汉语语序的不同,进而掌握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一些规律。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公元1069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然而却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及力反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或许能从中了解到王安石实施变法所

    2、受的阻力及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二、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三、背景简介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

    3、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四、题解“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五、听课文录音先听录音然后学生默读六、文字疏通重点的字词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蒙教:承蒙赐教。窃:谦词,私下,代“我”。操:持。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略:简略。上报:回信。重念:又想到。视遇:对待。厚:优厚。反复:书信反来。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见恕:原谅我。名实:名义和实际。人主:皇帝。侵官:

    4、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生事:生事扰民。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举:推行。辟:排除,驳斥。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固:本来。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恤:考虑。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非特:不只是。特,只是。度(d):计划,主张。 度(du):考虑。膏泽:给以好处。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敢知:敢于领教。知,领教,接受。由:机缘,机会。不任:不胜。区区:情意诚挚。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七、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全文分为四段。第一段: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

    5、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段: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第二课时一、问题讨论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4、第2段作何理解?作者在该段以犀利的笔锋逐一驳斥司马光对自己的

    6、指责。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连用“不为”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显示了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5、第3段作何理解?该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的不容置疑性。第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来论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6、第4段作何理解?结束全文,说一些礼仪性的客套话。7、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

    7、什么作用?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8、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二、练习巩固(一)段落层次1、第1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 、 、 、 、 ,逐一加以驳斥。3、第3段:分析 对新法怨恨、诽谤的 ,并表示对士大夫 、 、 等保守思想的不满。4、第4段:书信常规的 语,使全文结构 。参考答案:1、缘由 2、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致怨3、反对派 原因 不恤国事 苟且偷安 墨守成规 4、结束 严谨(二)字词过关1、解释加点字、所操之术多异故也()、重念蒙君实视遇

    8、厚() 、而天下之理得矣()、辟邪说()、故略上报( )、故今具道所以( )、举先王之政( )、不恤国事( )2、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参考答案:1、持 优厚 明白 排除,驳斥简略 详细 推行 考虑2、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 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搞明白了。至于怨恨咒骂的人这么多,这本来是我预先就知道会这样的。三、写作特点词语运用:简明扼要,铿锵有力。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说道:“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坚持自己的信心。中心

    9、表达: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这是同学们需借鉴的。四、板书设计五、译文参考我的陈述:昨天承蒙来信赐教。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好已经很久了,可是议论事情每每意见不合,是因为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虽然想强作解说,可想到终究一定不会得到谅解,所以想约略写此回信,不再一件一桩地替自己辩解。又想到承蒙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中不应草率。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

    10、原因,希望您或许会原谅我。大凡读书人要争的,主要是名义和实际是不是相符的问题。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搞明白了。现在您所拿来指教我的,认为是侵犯职权、生事扰民、搜刮钱财、拒绝进谏,致使天下人怨恨咒骂。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旨意,在朝廷上讨论法令制度,进行修订,把它交给主管官员去执行,算不得是侵犯职权;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来兴利除弊,算不上是滋生事端;替国家理财,算不上是搜刮钱财;驳斥谬论,批驳奸佞,不是什么拒绝进谏。至于怨恨咒骂这么多,这本来是我预先知道会这样。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皇上想改变这种情况

    11、,而我不估量政敌的多少,想出力协助皇上对抗他们,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当年盘庚迁都,怨恨的是老百姓,不只是朝廷里的官员罢了。盘庚不因为人们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考虑得合情合理之后才行动,这样就看不出有什么后悔的。如果你责备我在职的时间很久,不能帮助皇上有大的作为,来使老百姓得到幸福,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墨守以前的陈规旧法罢了,(这)就不是我所敢于领教的了。没有机会(和您)见面,(我对您)不由得从内心仰慕到了极点。六、教后记:全 品中考网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1看望;访问。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3竭力保持庄重。 ( )4洗

    12、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八、句子工厂。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_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_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把”字句:_“被”字句:_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作者用细

    13、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和_,以及她_、_和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综合能力日日新十、理解感悟。(一)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六、词语

    14、点将(据意写词)。1看望;访问。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3竭力保持庄重。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八、句子工厂。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_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_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

    15、句话)_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把”字句:_“被”字句:_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和_,以及她_、_和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综合能力日日新十、理解感悟。(一)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等奖教案))-答司马谏议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9727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