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300练)盘锦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项300练)盘锦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docx》由用户(刘殿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项300练 专项 300 盘锦市 高考 语文 试卷 分类 汇编 诗歌 鉴赏 答案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 , 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纵陇水秦云 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九回肠:喻愁极多。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 曰而九回。”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 中奸佞。(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B.“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 闷之情。C.“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 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D.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 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2)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
3、,一直写到夜阑不寐, 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 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 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故选D。 (2)全词基本上采用了铺叙的手法,不以剪裁工巧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按时间顺序叙述,以行动、心理
4、描写推进,精细、鲜明、轻巧,含而不露。上片重点写了三个生活细节独酌、悲吟、孤卧。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共同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日子的难以打发的感情。下片集中描写他独卧孤衾中的所闻和所感,并且向更深的心理层次开掘。“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而且是整片意脉的枢纽。窗外的竹子整夜被西风吹得飒飒作响,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奈此九回肠”的感叹。“九回肠”,言愁怨极多。此外亦言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其可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梦寐所求的人远天那边,同时也是暗诉自己被远抛闲置遥远的天这边。前面总冠以一个“奈”字,赵鼎本人面对这些打击与迫害无可奈何,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苦闷与不平。词的
5、结处又从悲怆的叹息,一转而为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这几句说的是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挡我回到朝廷,总不能不许我到梦中去寻求归路。 故答案为:B; 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 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 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 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
6、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此题考查学生对“赋”写作手法的掌握以及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学生要掌握其内涵。这首词中运用了手法“赋”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
7、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答案】 (1)凄凉悲切;送别(2)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
8、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
9、赴京城,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由此可见,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凄凉悲切的氛围。并由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2)本题中,“归去来兮”表达的是的不舍;“今我来思,杨柳依依”传达的是悲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引用,借李广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凄凉悲切 送别 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
10、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意境以及题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象,内容以及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考生要找出诗歌使用的典故,并分析该典故抒发了什么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注】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
11、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答案】 (1)C(2)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
12、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颈联引典(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分析】(1)C项,“比如白雾昏采用了比拟手法”错误,“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而“白雾昏”意思是白雾缭绕让山间日色如昏,“白雾昏”既没有拟人,也没有拟物,所以没有采用比拟手法。故选C。 (2)“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颔联中主要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月等景物,这是描写山上夜中的见闻,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结合诗歌的注释“诗人移居夔州”可知,诗人借这些清冷之景抒发了旅居他乡的悲凉之情,这是借景抒情;“击柝可
13、怜子,无衣何处村”,结合注释可知,“击柝”和“无衣”都使用典故,“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暗喻战争,作者借助这两个典故来抒情,表达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故答案为:C; 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颈联引典(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
14、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
15、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释】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2)岑参是盛唐诗人,
16、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 (1)B(2)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分析】(1)B项,“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错误,从诗中来看,两处所提到的琵琶声内容和情感是不相同的,
17、第一次,“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琵琶一曲肠堪断”,这是指宴会上的演奏,由“肠堪断”可知,此时的琵琶声应是哀婉动人的。故选B。 (2)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即“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明清诗论家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具体表现在政治的强大、经济的兴盛和诗人情感的豪放上。如诗歌三、四句,“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七里十万家”,勾画出凉州城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后一句是说在月光
18、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这里可以看出“盛唐气象”;如第九、十两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这里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这里可以看出“盛唐气象”;如最后两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笑”字流露出对生活前途的信心,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醉倒”展现出人物情怀的豪放,这里也可以看出“盛唐气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B; 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
19、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
20、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 ,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 , 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 , 不堪带减腰围。【注】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
21、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
22、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2)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
23、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