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酸和碱》(一)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93876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8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酸和碱》(一)含解析.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化学 酸和碱 初三化学 专题 汇编 解析
    资源描述:

    1、【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酸和碱(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如右图所示,将充满氨气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不断摇晃试管,一段时间后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蓝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红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BCD【答案】B【解析】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试管内液面上升正确,因为氨气和水反应后,内外形成压强差;试管内溶液变蓝错误;试管内液面不上升错误;试管内溶液变红正确,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试管内溶液不变色,错误。故选B。2下列

    2、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BH2SO4、FeCl3、NaOH、NaClCNaCl、Ba(OH)2、Na2CO3、Na2SO4DK2SO4、Na2CO3、BaCl2、HCl【答案】C【解析】【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详解】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

    3、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

    4、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3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

    5、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故选B。4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O3- Fe3+ Na+ OH-BK+ SO42- Na+ NO3-CCl- K+ SO42- Ba2+DCa2+ Cl- CO32- 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Fe3+和 OH-会反应产生沉

    6、淀,SO42-和 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 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故选考点:离子的共存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

    7、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6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杨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小杨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B该溶液的pH大于7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D该溶液显碱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正确;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

    8、可能是某种盐,比如碳酸钠,故错误;D、该溶液呈碱性,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指示剂以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铝锌铜,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铝会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铝粉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9、【详解】A、若滤液为蓝色,说明了铝和锌已完全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和铜,故选项错误;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了铝和锌没有剩余,滤液的硫酸铜不一定完全反应,滤液可能为蓝色,故选项错误;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可能含有锌,故选项错误;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可能含有铝,故选项正确。故选D。8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ABCD【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所加入的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因此开始加入铁粉时得到铜的质量为0;待硝酸银完全反

    10、应后才开始有铜出现,所得铜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硝酸铜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B、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铁和银单质,铁置换硝酸银的过程中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不变,因此该阶段硝酸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等铁粉开始与硝酸铜反应时,硝酸铜不断减小至完全反应,溶液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开始逐渐减小直至为0,不符合题意;C、铁与硝酸银、硝酸铜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都不断减小,由于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所以与硝酸银反应阶段溶液质量减小的速度比与硝酸铜反应时要更大些;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硝酸亚铁溶液质量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D、在未加入铁粉时,混合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

    11、种溶质,而不是三种溶质,符合题意。故选D。9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小,若是中性溶液则测定值不变,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故选D。【点睛】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只能精确到1。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ACa(OH)2、HNO3、BaCl2BNa2SO4、MgCl2、KOHCNa2CO3、K2S

    12、O4、HClDH2SO4、NaCl、Cu(NO3)2【答案】D【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详解】A、Ca(OH)2、H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B、MgCl2、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C、Na2CO3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答案】C【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

    13、,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12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一段镁条,测定溶液反应的不同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图象,请分析其中图象绘制明显错误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显酸性,氯化镁溶液呈中性;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详解】A

    14、、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减少,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盐酸反应完时pH值等于7,但不可能大于7,故A错误,符合题意;B、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盐酸的质量一定,故质量分数最后降为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放出的热量越来越少,反应完全后,溶液的温度不再改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特点是解题关键。注意: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15、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反应速率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放出的热量越多。13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NaNO2+NH4Cl=NaCl+NH4NO2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A. NH4N

    16、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14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A食醋(pH2)B牛奶(pH6.5)C矿泉水(pH7)D肥皂水(pH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应涂抹碱性的物质以减轻疼痛,选项中只有DpH107,显碱性考点: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应用15下列是初中

    17、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C读液体体积D液体的取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故选B。1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苹果汁葡萄汁牛奶鸡蛋清pH2.93.33.54.56.36.6

    18、7.68.0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pH值大,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弱,说法错误;B、葡萄汁和苹果汁pH值都小于7,溶液都显示酸性,故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法正确;C、牛奶和鸡蛋清pH值都接近7,接近中性,说法正确; D、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说法正确;故选A。1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

    19、质是Na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B错误。C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故C错误。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D正确。考点考查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图像。1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A食盐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石灰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故此选

    20、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会减小,故此选项错误。D、石灰石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因而质量不变,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19向a g K2CO3溶液中滴入b g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表示K+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a+b)gC将Ba(OH)2换成BaCl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D恰好完全反应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答案】D【解析】【详解】A、已知是向 a g K2CO3溶液中滴入b g Ba(OH)2溶液至

    21、恰好完全反应,故下方烧杯中盛装的物质应为K2CO3,根据K+和CO32-的个数比为2:1,可知O表示K+,故正确;B、K2CO3+Ba(OH)2BaCO3+2KOH,有沉淀生成,则溶液的质量小于(a+b)g,故正确;C、K2CO3+BaCl2BaCO3+2KCl,也有沉淀生成,实质为CO32-与Ba2+的反应,故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结束时,溶液中含有KOH,呈碱性,故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故错误。故选D。【点睛】恰好完全反应的理解:反应物都消耗,并且没有剩余。20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答案】A【解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在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aOH质量HCl质量,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故溶液呈现红色。故选A。【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无2无3无4无5无6无7无8无9无10无11无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17无18无19无20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酸和碱》(一)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938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