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93452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2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常考题 考题 中考 年级 历史上 第四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时期 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ABCD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3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4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

    2、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5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6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

    3、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9“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10“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11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BCD124

    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13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以下成语来源于淝水之战的有投鞭断流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ABCD14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BCD15“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A严禁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实行汉化政策16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国家统一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

    5、比较安定ABCD17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A政权并立B商业繁荣C民族交融D战争频繁18汉朝以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江南水乡日渐繁荣富庶。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B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19“南朝”是东晋灭亡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王朝的统称。这四个王朝相继出现的顺序是A宋、齐、梁、

    6、陈B宋、齐、陈、梁C陈、梁、齐、宋D齐、陈、梁、宋20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钟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欧阳询21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顾恺之B胡昭C王羲之D锺繇22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3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说:“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

    7、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请再结合以下图片,说出这些材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大交融B国家大一统C中外交往频繁D经济繁荣发展24关于下列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描述正确的是A相传黄帝时期隶首发明了音律B东汉的华佗研制了麻沸散,被称为“医圣”C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2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BC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20 年, 曹丕 称帝,定城 洛阳,魏国建立;221 年,

    8、 刘备 称帝,定城 成都,蜀国建立;222 年, 孙权 称王,定城 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分裂割据的时期,游牧于北方的氐、羌、匈奴、羯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内迁进入中原,伴随而来的是民族的疆域界限逐渐消亡和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民族交融加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的农耕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体现的就是民族交融的特点,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解析:A【解析】【分析

    9、】【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述的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A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B不符合题意;兰亭集序是书法著作,C不符合题意;水经注是地理著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图片的内容,通过内容判断属于哪部著作,结合

    10、排除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讲汉话、穿汉服、改汉姓,把鲜卑拓跋姓改为汉姓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文化,故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故D符合题意;统一黄河流域、开发江南经济、笼络守旧势力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3

    11、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淝水之战,结果是东晋打败前秦,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D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事件;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事件,所以ABC三项都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7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排除;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C排除;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D

    12、排除。故此题选择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带兵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进行大战,前秦军队打败。历史上称为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与诸葛亮无关,D符合题意;联吴抗曹、三顾茅庐与创造八阵图都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ABC排除。故选择D。9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到后期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还没有开发,故A不符合题意;西汉初年南方逐渐得到开

    13、发,故B不符合题意;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这不是南方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曹操死后,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因此A对曹操的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实行屯田、统一北方、招揽人才,都是曹操所为,故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实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等政策。“胡人汉服”现象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方面相互交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顺应了历史的

    14、发展潮流。所以符合题意;“胡人汉服”现象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方面相互交融,不是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2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苻坚任用汉族人王猛进行改革,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均来源于淝水之战,投鞭断流是指前秦统治者苻坚骄傲自大,不听大臣的劝阻,执意要进攻东晋,并扬言把军队的马鞭投入长江,可以阻断长江天险,草木皆兵是指苻坚在淝水之战前疑神疑鬼,把山上的草木也看作东晋军队,风声鹤唳是指前

    15、秦军队在淝水之战被打败后仓皇逃命,一路上听见风声和鹤鸣的声音,都以为是追兵,正确;来源于秦末的巨鹿之战,指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示有进无退,结果大败秦军主力,排除。故选B。1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圆形方孔半两钱,出现于秦朝;鱼纹彩陶盆,出现于半坡原始居民时期,距今6000年前;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五铢钱,汉武帝时期铸造;从而得出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主要的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其中讲汉话规

    16、定汉语为“正音”,鲜卑语为“北语”,他下令官员上朝时改说汉话,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从材料中的“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孝文帝改革中的“讲汉话”内容,即是实行汉化政策,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下,所以符

    17、合题意的为,故选D17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等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8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

    18、田,长江中下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其中我国实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9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统称为“南朝”,故A符合题意;B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故选A。20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三国时期曹魏时的书法名家,CD项是唐朝的书

    19、法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东晋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C符合题意;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A不符合题意;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B不符合题意;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B解析:B【解析】【详解】由图片可知,西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符

    20、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A解析:A【解析】【详解】由“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及图片“汉人胡食图”“汉人牧马图”可以看出,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交融,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及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2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符合题意;相传黄帝时期的伶伦发明了音律,隶首发明算盘。A不符合题意;东汉的华佗研制了麻沸散,张仲景被称为“医圣”。B不符合题意;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不符合题意;故选D。2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西晋灭掉魏国和吴国,于280年统一全国,故D符合题意;ABC图示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93452.html
    刘殿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