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公开课教案新部编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公开课教案新部编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专用 教育 专用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公开 教案 新部编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7壶口瀑布知识与技能1了解壶口瀑布,进而了解黄河。2作者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描绘壶口瀑布特点的。3品味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瀑布的美,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间的联系。朗读法、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2课时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
2、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其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有晋祠壶口瀑布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
3、,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观赏图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壶口瀑布。1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 雨季;第二次 枯水季节2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各是怎样的?第一次雄壮伟大第二次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
4、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2品读第2、3、4自然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2)结合2、3、4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的不同之处季节声势景感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危险、
5、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撼人心魄的壮美枯水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波澜壮阔)“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雄伟壮阔、刚柔相济4.朗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写脚下的石头。用石
6、头来衬托黄河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让我们继续品读课文,领略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继续品读第3、4、5自然段。1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与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了比喻句,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
7、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3“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是哪些具体描写?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4作
8、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通相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研读第6自然段1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特点和含义?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
9、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2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这伟大”指黄河伟大的性格,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3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黄河的伟大性格是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具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例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10、国人民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建国后“两弹一星”建设祖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4总结全文,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第二部分(第25自然):作者介绍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到的胜景。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本文作者用形象可感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
11、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2文辞优美,意境雄浑。作者在描写壶口的水时,运用了多种修辞,创设出雄浑意境。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12、,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又如“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了如下心得: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
13、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知识与技能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法,讨论法。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1课时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
14、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
15、、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2从第2自然段可知这里的气候特征怎样?多严寒,总是云遮雾障的。3作者在各拉丹东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高山反应,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不能很好出行了。4作者在文中描写最主要的景观是什么?冰塔林
16、。5文中哪一句可看出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最后一自然段: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1文中几次描写了冰塔林?三次2前面两次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填写下面表格,欣赏作者笔下的冰塔林。角度句段特点第一次描写远望(总写)5、6自然段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冰山像屏风,雕刻着各种图案;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奇美,令人眩晕,自成一天地第二次描写近观(细致描绘)10、11自然段风声呼啸,冰河光滑难行、阳光和风如刻刀,冰体奇形怪状,冰塔、冰柱像长发披肩;阳光下,冰世界熠熠烁烁;冰纹如岁月的年轮。琼瑶仙境晶莹洁白冰体多样光彩夺目时光永恒从作
17、者描写冰塔林的语句中,我们可欣赏到藏北高原所特有的奇异壮美景色,感受到作者由心底涌出的惊叹和自豪之情。3作者第二天再去冰塔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对冰塔林的景观不再着笔,只是在砾石滩上寻找贝壳、植物之类的化石,或者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目的是想进一步探寻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东)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事物一样,融入冰塔林,成为各拉丹东的一组成部分。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各拉丹东景观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表达的情感。(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
18、东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叹于大自然创造的伟力。(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潺潺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以人的能量和情感,生动地写出了各拉丹东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抒写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自豪感。5文章写了许多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感受,下面便是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请说说其作用
19、。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作用:写感受是为了反衬后文观瞻此壮景之不易,使文章有波澜。同时也为下文“似乎已经衰竭长眠于此吧”作铺垫。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生甲:和作者一样为各拉丹东的奇异壮美景色折服,为祖国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骄傲。生乙:长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长流不息,就是因为有各拉丹东这些巨大的冰体。它们是长江水之源,也是长江两岸生命之源。生丙: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景色壮美,人迹罕至,生态完好,要想使长江中下游水势高涨,水质清澈,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对长江的保护设施,使长江
20、这条母亲河能永葆青春的容颜。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东的地貌和气候特征。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东,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1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如文章开头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有表时间,还有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慢慢从砾石滩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踪也很明显。2写景优
21、美,融情于景。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学习与祖国河山有关的文章,同学们的兴致总是很高,所以我就通过多种形式去引导,如挂图,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互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很好地让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这篇课文,在掌握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都能达到设想的目的。实践证明,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登勃朗峰知识与技能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
22、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朗读法,讨论法有关多媒体课件1课时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
23、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填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