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点必修二.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点必修二.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业 水平 测试 历史 考点 必修
- 资源描述:
-
1、 1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二必修二 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1)主要耕作工具: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原始石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耒耜生产农具; 商周石器,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石器、耒耜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耕犁技术的成熟 (2)主要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用于灌溉; 唐朝:筒车; 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2、。 2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 3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 (3)春秋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 ,实际上承认了土 地私有的合法性。 (5)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 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 4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的原因: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力的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 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是中国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5)评价: 积极性: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统治,调动 了农民的积极性。 局限性: A 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
4、近代中国落后挨 打的根源之一。 B 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和落后性。 5 5、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2 (1)管理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式生产。 (2)产品用途:封建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用品;武器等军用品。 (3)流通方式:不在市场流通。 (4)社会地位: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一直由官府统一管理,一直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 主导地位。 (5)特点: ,生产规模大,分工细,代表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 6 6、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冶金: 冶铜
5、: 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二里头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 礼器等精美青铜器。 冶铁: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陨铁); 春秋:开始人工冶铁,出现块炼铁技术; 战国:炼钢和淬火技术; 两汉:高炉炼铁,开始用煤做燃料;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工具); 南北朝:灌钢法,技术和产量在 1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北宋:普遍用煤做燃料冶铁;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朝:用焦炭冶铁流行; (2)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烧制出青瓷。 北朝:烧制出白瓷。 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陶) 宋代:
6、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 明清时期:青花瓷(明宣德年间的是珍品)、彩瓷、珐琅彩(清朝)。 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 7 7、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为转折点) (1)北宋以前: 县治以上设市; 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 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2)北宋开始: 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8 8、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1)商业城市: 西汉: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成都(“
7、扬一益二”) 3 北宋:开封(河南开封) 南宋:临安(浙江杭州) 元朝:大都(北京);泉州(福建泉州市)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广州。 (2)商帮: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9 9、理解“重农抑商”、理解“重农抑商”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手工业和商业。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 (2)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统治。 (3)出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4)影响:是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8、。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 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 1010、了解、了解“海禁海禁”政策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明清朝政府禁阻私人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影响: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使正常的海外贸易停顿;抵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1、了解、了解 19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世纪
9、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产生的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上海、广东、天津。 途径: 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业; 一部分手工工场采用大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行业:面粉、纺织、火柴等。 著名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陈启元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朱其昂的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2 2、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3 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甲
10、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甲午战后) 原因: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 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成为风气;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表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 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 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4 时间:辛亥
11、革命后“一战”期间(1912-1919 年)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激发了投资热情;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地推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发展情况: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 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江苏南通的张謇(创办大 生纱厂)。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5 5、了解
1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时间:19271936 年。 原因: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形式上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发展状况: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较快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 6 6、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难以独立发展。 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
13、素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政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爆发; 思想: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 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 通的。 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 (1)夹缝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初步发展:19 世纪末 (1895-1912) (3)短暂春天 :20 世纪初(19
14、121919) (4)发展较快: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5)沉重打击:抗战时期(19371945) (6)日益萎缩:解放战争(19461949) 专题三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 1、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一五”计划 时间:19531957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和鞍钢三大工厂先后建成投产。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5 2 2、理解三、理解三大改造大改造 (1)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巩固。 (2)时间:19
15、531956 年。 (3)过程: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重大创举:和平赎买重大创举:和平赎买)。 (4)结果: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5)实质: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6)意义: 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标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 3、了解中共八大:、
16、了解中共八大: (1)1956 年秋天 (2)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3)主要内容: 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 4、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 年 12 月 背景:文革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
17、思想解放。 内容: 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经济: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是 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 5、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2)实行:1978 年开始,安徽、四川率先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
18、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仍然是公有制)(土地仍然是公有制) (3)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的变革。 6、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全面展开:1984 年,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2)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主要内容: 政策调整阶段: A、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 生产者和经营者。 6 B、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19、度。 制度创新的阶段: A、90 年代,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B、92 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 水平。 7 7、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 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创办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 时间:1980 年开始; 特区: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一夜崛起的城市。)、珠海、汕头、厦门;1988 年,海南省。 含义:为
20、吸引外资、技术和发展外贸,而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 (2)1984 年,开放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两个:连云港、南通)沿海港口城市(江苏两个:连云港、南通) (3)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 1988 年起至 2007 年 3 月,全国在开放城市里共设立了 49 个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有连云港、南通、南京、苏州工业园区等。 (4)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5)
21、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时间:1990 年 4 月 目的: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意义: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成为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8、理解“南方谈话”、理解“南方谈话” (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趋势 加强;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 (2)主要内容: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2、; :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3)意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这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 系。 9 9、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的主要决定、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 1)1992 年召开年召开中共中共十四大:十四大: 内容: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1993 年召开年召
23、开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框架。 (3 3)1997 年召开年召开中共中共十五大:十五大: 7 内容:提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度;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专题四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 (1)男性服饰: 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流行,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饰; (2
24、)女子服饰:改良旗袍;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废止缠足”:“废止缠足”: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2)婚姻自由)婚姻自由:(主要是在大城市)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 3、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1)轮船: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 (2)火车:19 世纪 80 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