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必修一.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必修一.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业 水平 测试 知识点 整理 必修
- 资源描述:
-
1、 1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读背提纲读背提纲(必修(必修 1 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朝朝 代代 时时 间间 奴奴 隶隶 社社 会会 夏夏 约前 2070约前 1600 年 商商 约前 1600前 1046 年 西周西周 前 1046前 771 年 东周东周 春秋春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 前 770前 476 年 封封 建建 社社 会会 战国战国(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前 475前 221 年 秦汉秦汉 前 221220 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1 年 隋唐隋唐 581907 年 五代
2、十国五代十国 907960 年 宋元(辽宋夏金元)宋元(辽宋夏金元) 9601368 年 明清明清 13681912 年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周 1、禹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 2、周武王伐纣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3、周平王东迁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春秋和战国战国两个时期。 (二)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1)含义: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主要主要) 、功臣和先代贵族 (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
3、置官员、建立武装、派征赋役) (4)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朝觐述职、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5)主要诸侯国:晋、卫、宋、鲁、齐、燕等 3、分封制的作用: (1)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了疆域; (2)后来(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4、分封制的瓦解: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 时间:春秋战国 (三)宗法制 1、来源: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 3、特点: (1)核心(最大特点)是嫡长子
4、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第一子)(正妻第一子) ; (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 (2)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纽带)分配政治权力; (3)大小宗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4)宗法制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 (5)形成了“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宗法等级。 4、作用: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即分封制是权力的分 配,宗法制是权力分配的原则)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A、神权与王
5、权的结合 B、严格的等级制度 C、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原因:A、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人民渴望国家统一;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E、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2、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 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东到大海,西到陇
6、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 (1)皇帝制度 来历:秦始皇自认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 特点: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核心)(核心)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 丞相丞相:协助皇帝,助理协助皇帝,助理政务政务(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副丞相) :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太尉太尉:主管军事军事(虚设)(虚设) 2、地方:郡县制 (1)建立过程: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出现郡、县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始皇时秦始皇时推广到全国。 (2)设置:
7、A、郡: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B、县:隶属于郡。长官: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C、基层组织:乡、里(亭) (3)特点:中央垂直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4)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巩固了国家统一了国家统一;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影响: (1)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8、2)消极: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一)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高祖刘邦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1)目的:巩固刘氏天下 (2)内容:郡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王国设丞相,分别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3)影响:最初巩固了西汉统治;带来王国问题王国问题(七国之乱) ,威胁中央皇权 (4)解决方法:汉景帝“削藩” ;汉武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5)结果:解决了王国问
9、题,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机构及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决策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审议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执行,执行政令 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 、礼部(礼仪、科举) 、兵部(军政) 、 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 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特点: (1)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分工明确; (2)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 4、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
10、相权,加强了皇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深远 (三)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措施 1、设置中书门下,长官职务同平章事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枢密院,分割军权 4、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四)元朝行省制 1、目的: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2、设置: 元朝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或省,共设 1010 行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路、府、州、县。 江苏在元朝时,苏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属于江浙行省。苏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属于江浙行省。 大
11、都及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直辖中书省,称之为“腹里腹里” ; 宣政院管理宗教宗教、西藏青海等西藏青海等地区。 3、行省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如:重大民政事务必 须呈报中央的中书省,军政要务要呈报中央的枢密院,不得更改赋税制度和调动军队。 ) 4、意义: (1)加强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五)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先秦:世官制世官制(依据:血缘血缘
12、 局限:贵族垄断) (2)西汉:察举制察举制:由下而上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 (依据:德才德才( (孝廉孝廉) ) 局限: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门第 局限:导致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4)隋唐以后:科举制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考试成绩) A、形成:隋炀帝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B、作用:a、打破了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基础,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一定公平公正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学重学风气;
13、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八股取士选拔大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志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志的人。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太祖废丞相 1、原因: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2、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实施者: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 4、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导致丛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二)明成祖设内阁 1、原因:废丞相导致丛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2、实施者: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 3、性质: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咨询机构、内侍机构) 4、特点:无决策权无决策权,不是法定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范围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帅六部
14、百司,对皇权不起制约不起制约作用 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三)清朝雍正雍正帝设军机处设军机处 1、目的:(1)直接:适应西北军务需要(2)根本:加强君主专制 2、职能: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特点:集、简、速、密 (1)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集中于皇帝之手; (2)机构简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办事效率较高; (3)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封闭性特征明显。 4、性质:辅助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5、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达到顶峰;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5、1、积极: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 步,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 (中外对比: 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始向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化方向发展) 小结: 1 1、早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 2 2、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中央:秦 三公九卿制唐 三省六部制宋 分割相权明 废丞相,设内阁清 设军机处 B、地方:秦 郡县制元 行省制 C C、两对矛盾两对矛盾:中央:中央:君
16、权和相权矛盾;地方:地方:中央与地方矛盾 D D、特点、演变趋势特点、演变趋势: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管理制度演变特点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 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经过:1841 年初,英军强
17、占香港岛香港岛; 3、结果:18421842 年,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割香港岛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赔款 2100 万银元; 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商定。 (后来又取得了领事裁判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影响:打开打开了了中国大门,中国大门,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清拒绝 2、经过:1856 年,英法英法联军发动侵略战争, 1858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 ; 1860 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1860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 3、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加深了。 (三)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1、原因:根本原因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 ;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经过:黄海战役、辽东之战(旅顺大屠杀旅顺大屠杀) 、 山东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结果:18951895 年,清政府被
19、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 (1)内容:割割辽东半岛 、台湾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赔款 2 亿两白银; 开开放沙市、重庆、苏州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设工厂(由商品输出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资本输出为主) (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1、原因:根本原因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经过:1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爱国清军与义和团联合抗击, 最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天津、北京。 3、结果:19011901 年,清政府
20、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 (1)内容:赔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计 9.8 亿; 严禁禁中国人民反帝; 拆毁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列强派兵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的战略要地; 设立东交民巷为“使馆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二、1840 年至 1900 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1、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 2、失败原因: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命令
21、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 3、结果: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原因: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2、领导人:黑旗军刘永福刘永福;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丘逢甲、徐骧 3、意义:显示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背景: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18981901 年 3、旗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 4、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镇压(根本目的一致:维护清政府统治) 5、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6、评价: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谋谋
22、(最重要) ;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7、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重要) 小结:小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过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过程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完全确立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对中国的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
23、争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最大影响是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 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日本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1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东三省,局部侵华局部侵华开始,局部抗战局部抗战开始 2、1937 年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全国抗日战争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3、19371937 年 12 月,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屠杀人数超过 3030 万。 4、日军在东北东北用活人做试验,并在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