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法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八讲环境法规体系第八讲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各位学员:大家好!各位学员:大家好!本期本期EMS内审员培训班已经接近尾声。今天,内审员培训班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环境法规体系和新颁布的环境我们给大家介绍环境法规体系和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希望您能有所收获。影响评价法,希望您能有所收获。在您学习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在您学习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请和我们联系。请和我们联系。祝学习顺利!祝学习顺利!启迪老师启迪老师 环境法环境法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
2、法律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规范的总称。环境法通常包括环境法通常包括2 2方面的法律规范:方面的法律规范:1 1)污染防治)污染防治 2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法规体系环境法规体系 根据国内外环境立法现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以根据国内外环境立法现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环境法规体下几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环境法规体系。系。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环境法的基础。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
3、环境法的基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对环境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对环境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2)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基本法-通常对环境法的基本问题,如适用范围、组织机构、通常对环境法的基本问题,如适用范围、组织机构、法律原则与制度等作出了原则规定。法律原则与制度等作出了原则规定。3)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或特定的人类活动而制定是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或特定的人类活动而制定的专项法律法规。的专项法律法规。4)环境)环境标准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
4、,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准。准。5 5)其他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其他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 宪法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基本法行政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政府规章(各部委)政府规章(各部委)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环境法规的作用环境法规的作用1)确立环境管理体制)确立环境管理体制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5、3)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4)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5)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环境法规的基本制度环境法规的基本制度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4)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制度5)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6)经济
6、刺激制度)经济刺激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于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年10月月28日通过,现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予公布,自2003年年9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江泽民2002年年10 月月28日日环境法规介绍环境法规介绍前言前言-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
7、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第四章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第五章第五章 附附 则则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全球环境状况的普遍性问题全球环境状况的普遍性问题1 酸雨酸雨2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3 平流层臭氧层破坏平流层臭氧层破坏4 有害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越境转移有害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越境转移5 生态破坏生态破坏6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7 生物多样化破坏生物多样化破坏前言前言-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一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二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与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与现状1、相关概念、相关概念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
8、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和制度。环境环境影响影响评价评价分类分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如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如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及规划的评价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及规划的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影响后评估-项目规划实施后对实际影响程度的调查和评估项目规划实施后对实际影响程度的调查和评估2)
9、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的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是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是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加拿大加拿大1964年年 在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在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的概念*美国美国1969年年 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国会通过了国家环
10、境政策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规定下来,该法制度规定下来,该法1970年年1月月1日实施。日实施。*英国英国1988年、年、1989年年 分别颁布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环境分别颁布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环境 评价条例评价条例*日本日本1997年年 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法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法*世界银行世界银行1989年年 环境评价操作指导环境评价操作指导*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在项目筛选环境指南、银行程序中的环境考虑、工在项目筛选环境指南、银行程序中的环境考虑、工 业和电力开发项目环境指南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规定。业和电力开发项目环境指南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规定。2、
11、有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概况、有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概况 3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开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8年年 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中,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进行首次提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的意向的工作的意向*1979年年9月月 环境保护法(试行)的第六、第七条对环境保护法(试行)的第六、第七条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作了具作了具体体 规定规定 1989年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12、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1998年年1
13、 月月 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章对环境影响评价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章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制度进行了规定,1998年年11月月29日开始实施日开始实施*与其配套的法规有:与其配套的法规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1999.31999.3)*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1999.4)*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4)*随着经济的发展,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
14、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环境后果已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环境后果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诸多事实说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诸多事实说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加广泛。三三 对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对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四四 制
15、定一部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必要性制定一部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必要性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应由法律调整的独特对象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应由法律调整的独特对象是现行环境保护法和各单项法律所容纳不了的是现行环境保护法和各单项法律所容纳不了的对政府有关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政府有关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一般环保法律规定的体制和法律关系有所不同与一般环保法律规定的体制和法律关系有所不同对建设项目环评并进行规范管理直接影响公民和组织的权利义务对建设项目环评并进行规范管理直接影响公民和组织的权利义务是应由法律调整的实质性问题,有必要将原有法规上升为法律是应由法
16、律调整的实质性问题,有必要将原有法规上升为法律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单独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单独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适时制定本法在国际上也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我国适时制定本法在国际上也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国家环保总局草拟初稿、框架草稿、征求意见稿草拟初稿、框架草稿、征求意见稿五五 本法的立法过程本法的立法过程经中共中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经中共中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本法列入将本法列入2000年提请审议的立法计划年提请审议的立法计划经反复认证经反复认证,调研调研,考察和环资委两次审议考察和环资委两次审议2000年年11月形成草
17、案月形成草案常委会之后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常委会之后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对政策和规划的评价有不同意见对政策和规划的评价有不同意见经过长达经过长达20个月研究协调个月研究协调,统一了认识统一了认识1)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必要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必要的;2)对政策开展评价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对政策开展评价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 3)对政府的一些规划评价是必要和可行的对政府的一些规划评价是必要和可行的 4)建设项目的评价以现行法规为基础建设项目的评价以现行法规为基础,将重要的规定上升为法律将重要的规定上升为法律 2002年年8月修改后的草案提交月修改后的草案提交九届人大常委会
18、九届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审议次会议审议九届人大常委会九届人大常委会19次会议次会议2000年年12月月26日日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进行了初审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进行了初审2002年年10月九届人大常委会月九届人大常委会30次会议次会议审议并通过本法当日江泽民主席审议并通过本法当日江泽民主席77号令公布本法号令公布本法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一一 立法目的立法目的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
19、法。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预防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预防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预防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二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二条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20、与制度。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评价的对象是拟订中的政府有关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单位欲兴建的建设)评价的对象是拟订中的政府有关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单位欲兴建的建设 项目项目 2)评价单位要分析、预测和评估所评价对象在其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要分析、预测和评估所评价对象在其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3)评价单位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具体而明确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评价单位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具体而明确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环保部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21、后的实际环境影响,要进行跟踪监测和分)环保部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要进行跟踪监测和分 析评估析评估 5)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方法和制度)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方法和制度 三三 本法的适用范围本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条第三条 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本法所指的的规划属于
22、本法所指的的规划:1 1、是指政府拟定的规划,而不包括企业的规划;、是指政府拟定的规划,而不包括企业的规划;2 2、是指政府的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以区别于政府的其他规划、是指政府的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以区别于政府的其他规划3 3、是指实施后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是指实施后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 四四 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23、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供科学依据。第五条第五条 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本条所称本条所称“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指与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是指与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途 径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径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五五 国家支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国家支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第六条第六条
24、 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
25、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评价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评价对对象可能涉及的自然生态、大气、水体、固体废物、水文、气象、地质、象可能涉及的自然生态、大气、水体、固体废物、水文、气象、地质、地震、土壤、作物、噪声、震动、动物、植物、水生生物、放射性、电磁地震、土壤、作物、噪声、震动、动物、植物、水生生物、放射性、电磁波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古迹和人体健康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波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古迹和人体健康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评评估估。因此,需各部门相互协作,政府进行组织和管理。因此,需各部门相互协作,政府进行组织和管理。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