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培训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科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湘科版湘科版小学小学科学科学三年级三年级(上册)(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空气的研究空气的研究1 空气占据空间吗 22 空气有质量吗 43 空气怎样流动 8课标要求课标要求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具体要求:(具体要求:(1-21-2年级)观年级)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3-43-4年级)年级)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知道空气具有
2、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处。3.2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物质。具体要求:具体要求:(3-43-4年级)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年级)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5-65-6年级)知道空气是一种年级)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具体要求:(具体要求:(3-43-4年年级)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级)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
3、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法。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内容分析“空气空气”知识是作为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混合物知识是作为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混合物质,也是学习气体的典型代表。质,也是学习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特征与性质,代表了一般气体的特种与性质,空气特征与性质,代表了一般气体的特种与性质,属于物质科学。属于物质科学。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流动形成风,主要是基于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流动形成风,主要是基于物质科学对地球科学中一种天气现象的初步认识。物质科学对地球科学中一种天气现象的初步认识。空气组成成分对生命的作用与意义,体现了无机空
4、气组成成分对生命的作用与意义,体现了无机物质对有机生命体的意义。物质对有机生命体的意义。“空气空气”虽划在物质科学,实际上不可分离地与虽划在物质科学,实际上不可分离地与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联系在一起。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联系在一起。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是以形象感知为基础的。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是以形象感知为基础的。通过形象思维获得抽象认识,再经过抽象思维获通过形象思维获得抽象认识,再经过抽象思维获得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得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形象思维就是以事物形象思维就是以事物形象为载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抽象符号为载形象为载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抽象符号为载体的思维
5、。)体的思维。)学生对学生对“空气空气”是熟悉的。但是熟悉的。但“空气空气”却是视觉却是视觉不可见、嗅觉不可知的。不可见、嗅觉不可知的。因此,空气的静态存在方式、自身的质量、运动因此,空气的静态存在方式、自身的质量、运动的形成,都需要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去体验学的形成,都需要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去体验学习。习。教材编写特点分析教材编写特点分析1是空气占据空间吗?(探究情景:固体、液体占空是空气占据空间吗?(探究情景:固体、液体占空间)间)实验一,是通过密闭容器内空气占据空间,证明空实验一,是通过密闭容器内空气占据空间,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气占据空间。实验二,是通过改变密闭容器内空气的量,改变其实
6、验二,是通过改变密闭容器内空气的量,改变其所占空间,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容易地改变的。所占空间,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容易地改变的。2是空气有质量吗?(探究情景:感知与科技史)是空气有质量吗?(探究情景:感知与科技史)不像固体、液体可由力直接感知,只能采取测量。不像固体、液体可由力直接感知,只能采取测量。3空气的流动(探究情景:各种空气流动情况)空气的流动(探究情景:各种空气流动情况)实验一,小风扇的转动,说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实验一,小风扇的转动,说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实验二,模拟一般情况自然界的风。实验二,模拟一般情况自然界的风。教学指导教学指导1实验一,漏斗中水下不去,证明实验一,漏斗中水
7、下不去,证明“空瓶空瓶”内空内空间被空气占据。用细棍反复插入漏斗颈,注意观间被空气占据。用细棍反复插入漏斗颈,注意观察,两个现象:有水流进去、水面有气泡产生。察,两个现象:有水流进去、水面有气泡产生。气泡是被水挤出的空气。气泡是被水挤出的空气。“空瓶空瓶”内是空气。内是空气。实验二,控制瓶口开闭,调节瓶内空气量。实验二,控制瓶口开闭,调节瓶内空气量。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敞口容器内也充满空气,且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敞口容器内也充满空气,且空气自由出入。气体以弥散的方式进入到任何可空气自由出入。气体以弥散的方式进入到任何可进入的空间。进入的空间。2空气质量称量,必须练习好天平的使用。空气质量称量,必须
8、练习好天平的使用。3强调,自然界的风(我们感受的主要是平行地强调,自然界的风(我们感受的主要是平行地面的自然风)是空气的冷热变化形成的。面的自然风)是空气的冷热变化形成的。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多种多样的动物1 昆虫昆虫 122 鱼鱼 143 鸟鸟 164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 195 珍稀动物珍稀动物 22课标要求课标要求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1-2年级)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年级)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9、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3-4年级)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年级)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内容分析典型动物: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典型动物: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水母、墨鱼、贝、螺),节肢动物(昆虫:六足水母、墨鱼、贝、螺),节肢动物(昆虫:六足纲),鱼类,鸟类,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纲),鱼类,鸟类,哺乳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特征:
10、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以神经系统的进化特征: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以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为标志。发育程度为标志。运动特征:无骨骼,外骨骼,内骨骼。运动特征:无骨骼,外骨骼,内骨骼。繁殖特征:卵生(软壳、硬壳),胎生。体外受繁殖特征:卵生(软壳、硬壳),胎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精,体内受精。外部结构特征:多数具有而构成一类,但总存在外部结构特征:多数具有而构成一类,但总存在例外。(生命科学特点)例外。(生命科学特点)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1“虫子虫子”是昆虫。是昆虫。“虫子虫子”是学生在生活中有是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感知。苍蝇、蚊子、蜈蚣、皮皮虾、蚂蚁、大量的感知。苍蝇、蚊子、蜈蚣、皮
11、皮虾、蚂蚁、蚯蚓蚯蚓都是为一类。都是为一类。2水中生活的都是水中生活的都是“鱼鱼”。鱼都生活在水中。但鱼都生活在水中。但生活在水中的还有水母、墨鱼、鲸鱼、海豚。生活在水中的还有水母、墨鱼、鲸鱼、海豚。3鸟都会鸟都会“飞飞”。鸟身被羽毛,身体纺锤形,一鸟身被羽毛,身体纺锤形,一般会飞。但有不会飞的鸟,而带翅的昆虫、哺乳般会飞。但有不会飞的鸟,而带翅的昆虫、哺乳动物蝙蝠也会飞。动物蝙蝠也会飞。4何为哺乳动物?何为哺乳动物?猫、狗等具体动物。猫、狗等具体动物。如何认识丰富复杂的动物世界?基本方式就是分如何认识丰富复杂的动物世界?基本方式就是分类。以共同外部特征和区别性特征划分为类。类。以共同外部特征
12、和区别性特征划分为类。教材编排特点教材编排特点选取常见典型动物,寻找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依选取常见典型动物,寻找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依据共同特征和区别性特征进行辨别和识别。据共同特征和区别性特征进行辨别和识别。一、昆虫一、昆虫以熟悉的蚂蚁、蜻蜓、蚂蚱为样本,通过观察,以熟悉的蚂蚁、蜻蜓、蚂蚱为样本,通过观察,归纳得出昆虫的一般结构。提供螳螂、天牛、蜘归纳得出昆虫的一般结构。提供螳螂、天牛、蜘蛛、蝎子,进行辨别和识别,深化昆虫概念。蛛、蝎子,进行辨别和识别,深化昆虫概念。二、鱼二、鱼以熟悉的金鱼(锦鲤)、鲫鱼、草鱼为样本,通以熟悉的金鱼(锦鲤)、鲫鱼、草鱼为样本,通过观察,归纳得出鱼过观察,归纳得出
13、鱼 的一般结构。提供蝌蚪、墨的一般结构。提供蝌蚪、墨鱼、鳄鱼、小丑鱼,进行辨别和识别,深化对鱼鱼、鳄鱼、小丑鱼,进行辨别和识别,深化对鱼的认识。的认识。教材编排特点(续)教材编排特点(续)三、鸟:提供鸵鸟、鸡、鸽子、蝙蝠、蜻蜓,创三、鸟:提供鸵鸟、鸡、鸽子、蝙蝠、蜻蜓,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问题:什么样的特征可以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问题:什么样的特征可以划分为鸟类。共同特征寻找:身形、翼(翅膀)、划分为鸟类。共同特征寻找:身形、翼(翅膀)、喙。区别性特征,聚焦翼、翅、喙。区别性特征,聚焦翼、翅、“翅膀翅膀”的比较。的比较。获得鸟的概念。获得鸟的概念。四、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生存领域最广的高等四
14、、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生存领域最广的高等动物。水:鲸鱼、海豚。空:蝙蝠。陆:动物。水:鲸鱼、海豚。空:蝙蝠。陆:。以哺育幼仔的方式作为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哺育幼仔的方式作为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也是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区别性特征。伴随特征是也是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区别性特征。伴随特征是胎生(鸭嘴兽)。用大量图片进行间接观察,获胎生(鸭嘴兽)。用大量图片进行间接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归纳概括出概念。得感性认识,归纳概括出概念。五、珍稀动物五、珍稀动物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学习学习“昆虫昆虫”与与“鱼鱼”,可以先让学生画,可以先让学生画“蚂蚁蚂蚁”和和“金鱼金鱼”。这是学生头脑中感知觉的结果。然。这是学生头脑
15、中感知觉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观察“蚂蚁蚂蚁”和和“金鱼金鱼”(实物或标(实物或标本)。观察要按顺序观察和精确观察的步骤进行。本)。观察要按顺序观察和精确观察的步骤进行。画出观察结果。与感知觉结果进行比较和修正。画出观察结果。与感知觉结果进行比较和修正。培养学生从无意识的感知觉发展到科学观察。培养学生从无意识的感知觉发展到科学观察。学习学习“鸟鸟”,主要利用图片进行间接观察。有条,主要利用图片进行间接观察。有条件可选择鸟羽和昆虫翅进行实物观察。件可选择鸟羽和昆虫翅进行实物观察。学习哺乳动物,由于学习哺乳动物,由于“胎生胎生”与与“哺乳哺乳”,课堂,课堂上难再现,尽量利用教材图片作间接观
16、察。而鲸上难再现,尽量利用教材图片作间接观察。而鲸鱼、海豚、蝙蝠、鼩鼱,可采取查阅资料的方式。鱼、海豚、蝙蝠、鼩鼱,可采取查阅资料的方式。学习珍稀动物,利用教材图片和查阅资料结合。学习珍稀动物,利用教材图片和查阅资料结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土壤土壤1 采集土壤采集土壤 262 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成分 283 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种类 304 土壤的保护土壤的保护 33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4.3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1-2年级)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年级)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3-4年级)
17、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年级)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沙质土、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内容分析土壤的形成:岩石土壤的形成:岩石风化风化砂、黏土(矿物砂、黏土(矿物质)质)发育发育土壤。土壤。土壤基质:砂和黏土,决定了土壤性质。土壤基质:砂和黏土,决定了土壤性质。土壤成分: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微生土壤成分: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微生物)。物)。土壤定义:土壤是地
18、球表层可以生长植物的疏松物土壤定义:土壤是地球表层可以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质。土壤各成分的作用:砂和黏土土壤各成分的作用:砂和黏土固着植物、保水透固着植物、保水透气、提供矿物质。微生物气、提供矿物质。微生物分解死亡的动植物为各分解死亡的动植物为各种无机营养元素。空气种无机营养元素。空气参与微生物活动、也提供参与微生物活动、也提供氮等微量元素。水氮等微量元素。水植物本身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植物本身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溶于水后才能输送给植物。溶于水后才能输送给植物。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一、一、“土壤土壤”就是就是“土土”。“土土”是土壤基质。是土壤基质。二、土壤可以生长植物。二、土壤可
19、以生长植物。这是表征认识。要理解土壤与植物更深入的关系。这是表征认识。要理解土壤与植物更深入的关系。三、三、“土壤里面有什么?土壤里面有什么?”小虫子、树根、瓦片小虫子、树根、瓦片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四、对土壤的颜色和性质(砂土、黏土)有感觉四、对土壤的颜色和性质(砂土、黏土)有感觉经验。经验。教材编排特点教材编排特点一、采集土壤:土壤是最常见的,也是具有区域一、采集土壤:土壤是最常见的,也是具有区域特点的,可直接获取土壤样本。特点的,可直接获取土壤样本。二、探究土壤成分:二、探究土壤成分:1是直接观察,引发观察问是直接观察,引发观察问题。题。2、3是是“筛筛”和和“水中静置水中静置”两种分离
20、方法,两种分离方法,判断砂、黏土和腐败动植物(腐殖质)。判断砂、黏土和腐败动植物(腐殖质)。4、5分分别判断空气和水的存在。别判断空气和水的存在。三、探究土壤性质:经验判断和渗水性实验。三、探究土壤性质:经验判断和渗水性实验。四、了解土壤颜色:科学史。四、了解土壤颜色:科学史。五、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模拟实验五、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模拟实验植物固土。植物固土。六、保护土壤:正反对比强调对土壤的保护。六、保护土壤:正反对比强调对土壤的保护。教学指导教学指导一、采集土壤一、采集土壤按教材要求,教师采集或组织学生采集。按教材要求,教师采集或组织学生采集。二、土壤成分二、土壤成分做好直接观察,引发探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