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历史.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84479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86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历史.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 国家 社会 变化 教案 公开 2022 年部编版 历史
    资源描述:

    1、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群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图表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了解从1801年到1911年,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观察图表、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开展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群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

    2、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阅读上述文字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群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材料和教材,引导学生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每年大约增长0.5%1%。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那么低于0.5%。有的年份,死亡率

    3、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口大幅度下降,比方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材料二: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1850,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设问1:为什么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提示: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不断,医疗卫生条件不好。设问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经济得到快速开展、政治环境的稳定、人口流动的增加、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等。设问3:试着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提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增长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庞大的

    4、商品销售市场。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效劳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3阅读教材,说说群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城市化定义:一般认为,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

    5、动的过程。2阅读教材图表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和“相关史事,说说城市化的表现是什么。提示:城市人口增长。3结合前面所学,分析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提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条件。机器的广泛使用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他们被城市生活吸引,进入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增长。4阅读材料与教材“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850年的巴黎道路狭窄、阴暗,建筑非常拥挤,到处都是贫民窟,公共卫生条件也很差,人口的死亡率很高。整个市区只有两个公园,公共交通设施很少。材料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作

    6、是19世纪50年代在巴黎开始的巴黎的改建工程推倒了许多旧的建筑,特别是铲除了许多贫民窟,拓宽展直了街道,街道两旁种植了树木城市的供水系统也进行了改建,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1870年开始,欧洲各城市纷纷效仿巴黎进行了改建。设问:迅速的城市化产生了哪些城市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提示:城市照明、住房、交通和城市公共卫生方面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城市人口死亡率升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恶劣。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法等国开展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运动,铺设排污管道,开展公共交通,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7、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阔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阔工人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日益困苦,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材料展示:近百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

    8、敦曾屡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4月26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0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6000人死亡。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提示: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

    9、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方面。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开展,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类似亦可)三、课堂总结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工业化强国。伴随工业化的开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群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

    10、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开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

    11、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选项是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一年,他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

    12、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两个但凡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辞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

    13、毕业的高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几天前,他们还在农村的田野、工厂的车间、部队的军营。一夜之间,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同学们,你们知道给这些学子们带来人生春天的人是谁吗?提示: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这一年他73岁。4材料展示:但凡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但凡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5教师提问:那么,“两个但凡的提法对不对呢?提示: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两个但凡,

    1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没有两个但凡啊,毛主席也没有两个但凡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决定嘛。6教师小结:针对“两个但凡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但凡的方针。7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认了“两个但凡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根底。(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视频链接: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段。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根本情况。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

    15、上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提示:(1)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4教师总结:从核心内容来说: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提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中

    16、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照,进而说明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1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拨乱反正的背景。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提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3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阔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

    17、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三、课堂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说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开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蒸蒸日上,繁荣兴盛。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教师要分析、掌握技巧:a.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开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历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844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