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石钟山记》课堂教学实录.docx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84312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4.6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石钟山记》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石钟山记 钟山 课堂教学 实录
    资源描述:

    1、石钟山记课堂教学实录(师出示教学目标:倒装句式;学习苏轼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做法。学生朗读课文后提出质疑)生: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我觉得这样写是多余的。师:这到底是不是多余的呢?大家讨论一下。生:这里不是多余的,因为郦道元是为水经作注的,而作者是同意郦道元的观点的,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生:作者引用了书中的话比自己的话有力,同时说明石钟山是真有其山,表示作者“夜泊绝壁”和写作此文的必要性。生:引用水经的话表示作者知识渊博。生:这里通过水经提出郦道元的观点,后面提出李渤的观点,两种观点提出来,有了比较,就为作者的质疑提供了基础。师

    2、:大家各抒己见。从各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思维很活跃,讨论很热烈,很好。在预习中还发现什么问题呢?生:“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这里“以为”是什么意思?师:你猜一猜是什么意思?生:可能是“认为”吧?师:很好,你真聪明。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先猜一猜,说不定真猜对了。还有别的问题吗?生:“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中的“士大夫”是不是指李渤?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觉得是指古代文人。因为李渤是文人。师:那古代文人不是因为李渤而倒霉了吗?(笑)有不同意见吗?生:这里的“士大夫”是指古代做官的人。因为做官的人是不愿“以不舟夜泊绝壁下的。师: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因

    3、为他们觉得书上写的没有必要去考证,而且他们养尊处优,不高兴深夜去探险。师:是不愿和不屑,对吧?生:我认为“士大夫”是指像李渤那样的不肯实地考察、浮而不实的一类人。师:同意他的观点吗?生齐答:同意。师:他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这是很可贵的思维方法,大家应该向他学习。师:还有人提问吗?如果没有,教师要提问了。第一个问题:“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这句话作何解释?(一学生翻译,略)师:有谁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句子提出来吗?生:因为这里的“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作“命名”解。生:这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倒装句。师:你能把正常语序讲出来吗?生:应

    4、为:铿然有声之石”。师:对。第二个问题:“空中而多窍”为何翻译?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中间空的并且有许多小孔”,这是一种倒装句式,正常语序应为“中空而多窍”。师:你很聪明,分析得对极了。最后一个问题: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句话你们懂吗?(一学生翻译,略)另一学生站起来:“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个倒装句,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师:对,在否定句和疑问中,当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就会提到动词前面。大家记清楚,宾语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二是代词作宾语。能不能回忆一下以前有没有碰到这样的例子?生:时人莫之许也。师:很好。在本文

    5、中我们学到两种倒装句,一种是定语后置,一种是宾语前置,请大家课后在笔记本上把它们整理出来。师:无射和歌钟是古代帝王用的十分有名的编钟,声音美妙动听,苏轼为什么把“噌吰”声和“窾坎镗鞳”声比成无射和歌钟的声音?“噌吰”和“窾坎镗鞳”是什么声音?生:是“水石相搏”的声音,这是两个象声词。师:这些声音曾经给作者什么样的感觉?从书上找出有关句子来。生:“舟人大恐”,“余方心动欲还”,这声音曾经让作者十分恐惧。师: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些让他吓得魂不附体的声音比成仙乐一般的美妙声音呢?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发言)生:因为“噌吰”和窾坎镗鞳”的声音和编钟的声音很相似。师(追问):那么干嘛不干脆说像“钟”而非比

    6、成那么有名的“无射”和“歌钟”呢?生:这与作者的心情有关,因为作者经历了那么艰险的探索终于找出了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所以他心里高光,听这个水石相搏的声音就像“无射”和“歌钟”奏出来的音乐一样美妙了。师:这种高兴的心情表现在这一句的哪个字上?学生齐答:笑。师:这个“笑”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纷纷议论:高兴的笑、欣慰的笑、开心的笑。师:前后翻翻,本文共有几处“笑”?学生查找后得出结论:有四处“笑”,“余固笑而不信也”、“又有老人咳且笑于山谷者”、“因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师:这四处“笑”中有三处是作者的“笑”,分别体会一下作者在笑什么?生:“余固笑而不信也”是笑“寺

    7、僧和小童”的行为,还笑他们和李渤同样的观点。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什么笑?生:否定的笑。生:“而笑李渤之陋”,这个“笑”是嘲笑李渤,概括为“嘲讽的笑”。师:苏轼为什么要笑李渤?生:笑李渤不实地考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师:对,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重视实践的思想。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李渤真的可笑吗?(学生讨论)生:我认为李渤不应该被笑,因为他能够对郦道元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且考证它,得出新的结论,这和苏轼同样可贵,而且苏轼笑李渤也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后人也同样可以笑苏轼,因为在后人看来,苏轼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师:讲得好极了,给他掌声(教室里掌声热烈),你的思想很深刻,

    8、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很可贵。下课后把你的发言写成一篇小文章,好吗?师:学习石钟山记的目的并在于评判谁是谁非,而在于学习苏轼这种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而且敢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在已知事物中可以找出未知的因素,对于已知事物的描述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所以,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对于名人的观点,我们都不能看成一成不变的真理,要敢于质疑,并且去小心地求证,这就是石钟山记给我们的启示。师:大师质疑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可贵,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科学家大胆质疑的例子?生:哥白尼勇敢地提出“日心说”。生:还有布鲁诺捍卫哥白尼的学说。生:伽利

    9、略提出空气阻力学说。师:科学家质疑的例子很多很多,谁还能讲讲政治家大胆质疑的事例?生:毛泽东不迷信陈独秀,在革命关键时刻坚持真理。生: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提出改革开放。师:很好,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他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思想都是一种科学思想。提出一个观点远远要比证明一个观点更难,所以,质疑是一种很可贵的科学精神,我们在学习中同样要培养这种质疑精神,用胡适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且运用辩证的方法去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判断。好,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针对我们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写一篇作文由苏轼的质疑想开去,这是一篇读后感,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大家都很清楚了,有没有困难?学生齐答:没有。师: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石钟山记》课堂教学实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843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