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诲人不倦 练习题 参考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539子曰:“有教无类。” (成语“有教无类”)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734子曰:“假设圣与仁,那么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那么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成语“诲人不倦”)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
2、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成语“诗礼之训”)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成语“举一反三”、“一隅三反”)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成语“闻一知十”)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成语
3、“切磋琢磨”、“告往知来”)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成语“绘事后素”)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那么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4、 (成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成语“各得其所”)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那么、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概述】教学原那么: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注重身教 治学原那么:述而不作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答复是完全不同的,这使
5、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的解释表达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答复?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体会?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
6、商也”?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1)从这那么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答复。(2分) (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3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