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论语选读》主题1-第4课-知其不可而为之.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84157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84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论语选读》主题1-第4课-知其不可而为之.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选读 论语 选读 主题 不可
    资源描述:

    1、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1楚狂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是他的名字,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论语微子记载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2齐简公姜姓,吕氏,名壬,齐悼公之子。齐简公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除掉田恒。齐简公四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又派兵把逃亡的齐简公和夫人杀死。事后田恒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此事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他如临

    2、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见哀公,请哀公发兵伐齐。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周王室的权威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称雄争霸,互相攻伐。面对“天下无道”的形势,一些人开始失望而悲观,悲观而厌世,最后带着几分无奈走向了田园山林,成了崇尚清静无为的“隐者”。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一类人,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提出恢复“礼治”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刺而不坠。尽管孔子的思想主张有着落后保守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却

    3、激励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2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1)陈成子弑简公弑:_(2)孔子沐浴而朝 而:_(3)以吾从大夫之后 以:_(4)告夫三子 夫:_(5)之三子告,不可 之:_答案:(1)动词,指古代子杀父、臣杀君(2)连词,表顺承关系,之后,而后(3)介词,因为(4)指示代词,那,那些(5)动词,到,往要义探究2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

    4、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表现了什么?点拨:“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不敢不告”表明孔子对周礼的虔诚属守,尽管孔子早已料到即使上报也必无果而返,但身为大夫,有责任告于哀公。反复申说“不敢不告”流露出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35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8.5)突破词句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译文:_(2)今之从政者殆而!译文:_(3

    5、)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_答案:(1)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2)当今的从政者岌岌可危!(3)接舆急行避开,孔子没法跟他谈。要义探究4既然要劝阻孔子,为什么接舆却又不屑与孔子交谈呢?点拨:因为在接舆看来,要劝阻孔子是不可能的,他要说的也都说过了,所以没有必要直接交谈;如果和孔子交谈,说不定反要被孔子劝谏,让自己积极参政呢。5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点拨: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610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

    6、:“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突破词句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使子路问津焉津:_(2)而谁以易之 易:_(3)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辟:_(4)耰而不辍 辍:_答案:(1)渡口(2)改变,改革(3)通“避”,逃避(4)停止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长沮、桀溺耦而耕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B是

    7、鲁孔丘与 丘不与易也C而谁以易之 子路行以告D是鲁孔丘之徒与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解析:选DA项,连词,表修饰关系,人称代词,你;B项,通“欤”,吗,介词,跟,同;C项,介词,跟,同,介词,把;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译文:_(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译文:_答案:(1)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天下到处都是这样地动乱不安,能跟谁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呢?(判断句,宾语前置句)(2)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呢?(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要义探究9下面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

    8、项是()A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同佯狂避世的接舆一样,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B桀溺对孔子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孔子是徒劳无功,不自量力;而长沮比较赞赏孔子的做法。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D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解析:选BB项,“长沮比较赞赏孔子的做法”错误。其实,长沮、桀溺两人都不赞赏孔子的做法。10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态度?点拨:孔子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

    9、己的弟子不辞辛苦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诵读“子路从而后已知之矣。(18.7)”文段,完成1116题。突破词句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子路从而后从:_ (2)以杖荷 以:_ 荷:_(3)植其杖而芸 植:_ 而:_(4)止子路宿 止:_(5)欲洁其身洁:_答案:(1)跟随(2)介词,用扛,担(3)立连词,表修饰(4)留(5)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高洁1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1)植其杖而芸通“_”,_(2)使子路反见之 通“_”,_答案:(1)耘除草(2)返返回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明日,子路行,以告。译

    10、文:_(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译文:_(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译文:_答案:(1)第二天,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一行,)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孔子。(省略句,“以告”应为“以之告之”)(2)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固定句式,如何)(3)君子做官,是为了实践大义。(判断句式,“也,也”表判断)要义探究14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点拨: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眼看着国家混乱而旁观不顾,因而破坏了君臣间的伦理关系。15文中的“丈人”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点拨:隐居不仕的高人。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

    11、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含蓄地规劝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孔子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伦”的处世态度,予以否定。16子路所说的“道”指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点拨:“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诸侯混战,而有才能的人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不愿意出仕。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720题。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

    12、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9.9)突破词句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奚自奚:_(2)鄙哉,硁硁乎 鄙:_(3)深则厉,浅则揭厉:_ 揭:_(4)果哉 果:_(5)吾已矣夫 已:_答案:(1)疑问代词,哪里(2)偏狭(3)穿着衣裳;提起衣裳(4)坚决(5)停止,完毕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译文:_(2)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译文:_(3)末之难矣。译文:_答案:(1)此人就是那个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无标志判断句)(2)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洁身自好算了。(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莫知

    13、己”)(3)没有办法诘难他了。(否定式的判断句,标志:“末”)要义探究19怎样认识晨门对孔子的评价?点拨:晨门所说的话,也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孔子的认识和评价。“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语相当准确地表现了孔子当时悲剧性的处境,及其在困境中执着不屈的顽强精神,流露出当时人们对孔子的理解和同情,乃至一定程度上的赞叹、钦佩之情。20孔子“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感叹,是否流露出消极的悲观情绪?请谈谈你的看法。点拨:没有。这句话说明孔子意识到自己此生无缘见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了,但他的心情不是悲观和消极,而是因时光流逝,却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的焦灼和不安。虽然如此,但孔子深知自己的责任,仍执著地把圣

    14、人之道传递下去,著书立说以待明君赏识。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B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C趋而辟之 趋:快步走D植其杖而芸 植:种植解析:选DD项“植”应是“立”的意思。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讨伐)止子路宿 (制止)B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快步走)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节操)C而谁以易之 (交换)往者不可谏 (匡正,挽回)D鄙哉,硁硁乎 (偏狭)果哉!末之难矣 (辩驳)解析:选DA项,止:留。B项,节:礼节。C项,易:变革,改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曰:告夫三子夫执舆者

    15、为谁B以吾从大夫之后 子路行以告C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何德之衰 之三子告解析:选AA项,均为指示代词,那;B项,介词,因为/介词,把;C项,疑问语气词,吗/介词,跟,同;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动词,到。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B欲洁其身C孔子下,欲与之言 D不仕无义解析:选BA、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项,唱歌;C项,下车;D项,做官。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纯洁。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今之从政者殆而!C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D末之难

    16、矣。解析:选B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一般陈述句。6名句默写。(1)_,来者犹可追。(2)_,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天下有道,_。(4)_,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答案:(1)往者不可谏(2)鸟兽不可与同群(3)丘不与易也(4)四体不勤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

    17、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子路从而后后:_(2)植其杖而芸 芸:_(3)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_(4)明日,子路行 明日:_(5)不仕无义 义:_答案:(1)落在后面(2)通“耘”,除草(3)使吃(4)第二天(5)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译文:_(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译文:_答案:(1)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2)想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君子做官,是为了实践大义。

    18、9“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答:_答案:“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10怎么看待荷丈人热情款待子路的行为?答:_答案:荷丈人是隐居不仕之人,因不赞同孔子的做法而语含讽刺。当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而表现出恭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态度,热情款待子路。他想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最终而影响孔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8.5)子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19、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1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B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C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虽没能直言想法,但却可以由接舆的“知其不可为而

    20、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D孔子对隐士的“不合作”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消极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解析:选D材料中并没有明显的表明孔子对隐士的“严厉批判”的态度。12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答:_答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在任何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

    21、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参与变革,慨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饿 乡 记清蓝鼎元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昔者伯夷、叔齐,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

    22、夷笑而麾之曰:“避兄离母者,非吾徒也。”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侯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

    23、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注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苏轼著梦乡记。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逮:

    24、及B然亦重违其意 重:难C不啻蝼蚁之尊 不啻:差不多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益:好处解析: 选D益,与“增”同义,增加,共同支配后面的宾语“之”。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夷笑而麾之曰去今之墓而葬焉B以高风荡涤羞秽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C殊觉可怜莫甚焉 且焉置土石D盖天将有意于是人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选BB项都是介词,用。A项,表修饰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C项,表感叹的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D项,介词,对;介词,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

    25、人们,却别有气象。B在饿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可见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世界。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叹、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D饿乡在“我”心目中自始至终是一个崇尚正直、清高,超越“醉乡”“梦乡”的佳胜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羡慕。解析:选D本项错在“自始至终”,文中有“余初未以为然”,“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笑而不信”。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译文:_(2)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译文:_解析:本题

    26、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第一句“率”,带领;“郊”,名词做状语,在郊外;“伏谒”,伏地拜谒;第二句“不余拒”是宾语前置句; “辄”,就;“上下议论”,谈古论今;“盘桓”,流连。答案:(1)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来让给他。(2)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参考译文: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

    27、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正直,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离开。乡里的人留住他们,一同奉他们做领袖。凡是有过客,他们就受命辨别来人,(决定他)的去留。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路过这饿乡。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来让给他。孔子不考虑留下来,可是也难违他们的情意,于是同许多弟子在这里停车七天。于陵陈仲子,在齐国假行廉洁,齐人怀疑他,仲子投到饿乡三天,要亲近伯夷,伯夷笑着挥挥手对他说:“避了兄弟,离了母亲,不是我们的同道人。”仲子惭愧地离去。汉朝周亚夫羡慕

    28、这乡的高义,放弃通侯的尊贵,走着来到里门。伯夷皱着眉头说:“亚夫是粗人,怎么可以住在这里!但他既然来了,也不便拒却。”伯夷以目示意左右的人,就在里门另外造几间屋给他住。却请晋朝处士陶渊明用高风亮节涤荡秽污。陶渊明也弃掉彭泽令,跟伯夷、叔齐相交,称为莫逆之交。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屈辱来到饿乡,恭敬地迎接他们,不敢失礼。那些鄙贱的人,都被急急扑杀在里门外面。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我起初不以为然。近年来,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觉得路很险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强向前走,忽然气象更加宽大,别有一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让人)忘却贫贱富贵。

    29、俯视王侯卿相,差不多蚂蚁一样的尊荣。他们吃着高粱肥鲜,醉饱要死,(我)只觉得他们特别可怜!伯夷、叔齐同我说这饿乡的来历和到这里的君子们,并且说:“他们没到这里时,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说、胶鬲,都流连这乡;后来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许多人,来拜谒我们请求入饿乡。因为天要降大的责任给这人,一定先要使他经历这乡,来增加他们的才能。你们俩大概也是这样吧?”我笑着不相信,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遗憾王绩、苏轼不能跟我一起游历啊。1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人 之 生 也 未 始 有 异 也 而 卒 至 于 大 异 者 习 为 之 也 人

    30、之 有 习 初 不 知 其 何 以 异 也 而 遂 至 于 日 异 者 志 为 之 也 志 异 而 习 以 异 习 异 而 人 亦 异 志 也 者 学 术 之 枢 机 适 善 适 恶 之 辕 楫 也 枢 机 正 则 莫 不 正 矣 枢 机 不 正 亦 莫 之 或 正 矣(选自张尔岐辨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必须有停顿。如:“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面可以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面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31、答案: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参考译文:人初生没有多少不同,然而最终至于大不相同,是习惯造成的。人有习惯,起初不知它为什么不同,就此一天天不同,那是志向造成的。志向不同,习惯就不同;习惯不同,人就不同了。志向是学问的关键,是走向善或恶的车或船。关键正,那么没什么不正的;关键不正,也没有什么是正的了。四、语言表达18根据下面的上联,为学校图书馆的对联拟定下联。百代文章引人知书达理,育智士不尽;答:_参考答案:万世

    32、经典助士修身养性,滋仁者无穷。19这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据这幅图片补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词(不超过6个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则广告词的内涵。(1)广告词:南方周末,_(2)内涵:_解析:解答此题时要读懂图片的象征意义。南方周末就像一棵树,它扎根的土壤象征什么?中国或中国的民众。巨大的根系象征报纸报道的政经大局、文化生活、民主民生大小事情等。“根系”既是名词,又是及物动词。注意,广告词设计既要简洁,又是押韵上口,以便广而告之,得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参考答案:(1)(南方周末,)根系中国。(2)扎根现实土壤,深入社会脉络,在这里,读懂中国。(

    33、言之有理即可)信仰的力量知其不可而为之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唯有人的信仰可以突破规律创造奇迹。地震发生时,非亲非故的老师可以托起倾斜的墙体;枪林弹雨中,血肉之躯的战士可以舍生忘死;火魔肆虐时,90后的小年轻可以最美逆行。在一个个壮美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就是信仰的力量知其不可而为之。信仰是一种精神,在李云龙的眼中,遇见天下第一剑客时,明知不敌仍然敢于亮剑的精神就是一种信仰。作为一个剑客,最大的失败不是输给对手,而是面对对手不敢拔剑;即使知道不敌仍然拔剑,即便败给对手也是战胜了自我,那是虽败犹荣。信仰能够创造奇迹,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它能支撑着一个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不为”使事情画

    34、上了句号;“知其不可而为之”则使事情有了突破的可能。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内心始终有执着信仰的一生,所以他才能不断地在看似不可能中创造出奇迹。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家公司拿下了一种新设备的代理权,营业总监把这个设备的销售任务交给了刚来公司半年的营业员朱彤负责。此举让跃跃欲试的老员工冯萍大为不满,于是她找到营业总监说:“我这几年的成绩足以证明我的能力,为什么不把这项任务交给我?”营业总监没有多说,只是问:“如果底薪减去40%,把提成的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你做不做?”冯萍不假思索地说:“这怎么做,不是打消积极性吗?”营业总监告诉她说:“朱彤做。”然后又问:“如果尾款收不回来就不发佣金,你做不做?”冯萍摇头说:“这也太苛刻了吧!”营业总监又说:“朱彤做,她说置之死地才能后生。”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途的未知。红尘中,我们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坦途还是坎坷,但随着路越走越远,一定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来自多方的阻力,如果知难而退,那就什么也做不成。朱彤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敢于做披荆斩棘的先锋,就在于她清楚地知道,不努力向前就没有饭吃。“求生存”让她“知其不可而为之”,活下去并且越活越好就成了她发自本能的信仰。点评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其实都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只要拥有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语选读》主题1-第4课-知其不可而为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841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