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语言文字运用》练习:2.4-押韵和平仄-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84147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1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言文字运用》练习:2.4-押韵和平仄-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 运用 练习 2.4 押韵 平仄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一、夯基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以下两题。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

    2、长江仍在奔流不息。解析:“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答案:C(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尾照应。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解析: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

    3、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没有总、分,更没有首尾照应。答案:A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B.门巷深深过客稀C.寒气偏归我一家D.小院地偏人不到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说人迹罕至,可以排除C项;“西斋”“满庭”都表明在家中,不会在“林间”,可以排除A项;而“过客稀”不会导致“满庭鸟迹印苍苔”,因此只能是“人不到”,

    4、而且“人不到”更显出清幽、僻静,更吻合诗歌的意境。答案:D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所给绝句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金井梧桐秋叶黄,。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A.火照西宫知夜饮B.大漠风尘日色寒C.珠帘不卷夜来霜D.长信宫中秋月明解析:根据绝句平仄要求、押韵特点及诗意诗境可选出。这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一),诗歌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答案:C4.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

    5、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解析:对联讲究句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上下句用字不能重复或词义不能重复。B项“荷花”与“芙蕖”重复,在传统上也是“秋月”对“春风”更合意境;C项“鲲鹏”是动物,“飞”是动词;D项“冬雪松竹”和“秋月芙蕖”不相对。答案:A5.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解析:在选择相应对

    6、联时一定要找到对联与相应社团的一致点。有表演的成分,所以应送给戏剧社;中由“入毫端”可以推知与写作有关,所以应送给文学社;中有还原事物的真面目的意思,所以应送给摄影小组。答案:6.下面是以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传主杜甫为对象拟写的上联,请从所给的其他传主中选择一位,把他的名字写在横线上,然后以所选传主作为对象写一个下联。鲁迅毛泽东沈从文贝多芬达尔文马克思对象:杜甫上联:万方多难化作笔底波澜,成就诗史诗圣对象:下联:解析:一要符合对联格式基本要求,二要内容体现传主生平特点。参考答案:鲁迅千秋孤冷耸立胸中山岳,锤炼赤胆忠心毛泽东一时俊彦崭露头角峥嵘,甘愿润雨润花沈从文千卷遗篇描绘湘西山水,尽显乡音乡

    7、情7.下面的词句是清末某文学家为武侯祠撰写的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成上下两联。六出七擒取西蜀定南蛮中军帐里点四十九盏明灯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排八阵五丈原前东和北拒变金木土爻神卦一心只为酬三顾上联:下联:解析: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相对应的结构相似等特点,将其分成两组,然后依据语句的连贯,排出一联的组内顺序,再依据对仗,排出另一联。答案:上联:下联:8.调整词序与句序,将下面文字的画线部分改为整句,可以改换、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座山,有矗立的高峰也有幽谷的曲折;生活也像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小径的崎岖;生活又如同一条河,有奔腾的激流和深潭的低徊。一路行过,

    8、风光无限。解析:“山”“河”“路”的整体顺序要对,“路”必须放在最后;将比喻词统一为“是”;每句的结构整齐对仗。参考答案:生活是一座山,有矗立的高峰也有曲折的幽谷;生活是一条河,有奔腾的激流也有低徊的深潭;生活是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崎岖的小径。9.平实的语意可以用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阿拉法特在联合国会议上就曾这样表述“和平的期盼”和“战斗的决心”:今天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但也是带着保卫祖国的战士的枪来的。请在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将原句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表述,不得改变原意。(1)杜甫吟咏韭菜的诗句,至今令人回味。(2)春风雨露时节,小草一根根长出地面。解

    9、析:所谓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就是要求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来表达原句的意思,使表达生动形象。注意展开想象,合理运用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一千多年前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2)多情的小草,在春风和雨露的歌吟里,在大地上排列着,把自己排成诗行。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导学号50720007)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

    10、化心理的艺术种类。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11、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

    12、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

    13、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10.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所共有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解析:原文中说“韵虽然

    14、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答案:D11.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B.第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C.第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到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D.第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

    15、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解析:A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项,“达到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答案:D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

    16、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解析:C项,“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慢地进入”,“这样就可以产生”判断绝对化。答案:C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

    17、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解析:B项,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答案:B2.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18、是()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A.对偶拟人比喻双关B.对偶双关拟人比喻C.反复拟人双关比喻D.反复双关比喻拟人解析:属于对偶,工整,有文采;属于双关,“联想”,一是指人类的思维能力,二是指“联想”这一电脑品牌;属于拟人,“盘子会唱歌”让人倍感亲切;属于比喻,把“血”比喻为“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答案:B3.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19、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双关,“晴”既指雨“晴”,也暗指恋“情”。解析: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答案:C4.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香雪中学文学社将在元旦举办以“红梅怡心”为主题的现场作文大赛,比赛现场将设在学校的梅园。请你为学校的广播站撰写广播稿,鼓励同学参加比赛。要求:明确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解析:撰写广播稿,主题要明确;时间、地点要写明白;怎样鼓励参赛;要运用两种以

    20、上的修辞手法。内容整体上要连贯得体。参考答案: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生活、展现同学们的才华,我校文学社在元旦举行现场作文大赛,主题是“红梅怡心”,地点在学校的梅园。才华横溢的你,会放弃这次崭露头角的机会吗?来吧,在红梅树下,书写你与红梅的故事吧!5.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语意连贯。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希望;回忆,希望。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运用、语言连贯、句式仿写等能力。仿写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首先运用比喻修辞要做到形神兼备,所用喻体具有的

    21、独特意蕴,把它们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来;其次要注意形式方面的一致性,做到每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物象的特点,能给人以启发。参考答案:(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6.请结合先秦诸子选读中诸子思想的有关内容,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是人们极其看重的品质,先秦诸子对此有精彩的论述或生动的体现。解析:先回忆先秦诸子选读中诸子思想的有关“义”的内容,再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组织语句。参考答案:义是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霁月光风之境界;义是孟子“二者不可得

    22、兼,舍生而取义”的拯世济民的情怀;义是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超越世俗功利之胸襟。7.以下文字从语言上讲形式单薄,从情感上讲极为苍白,请运用修辞手法加以扩充,使其呈现出繁丰之美和情感之美。踏上那条小路,鹅卵石顶着我的脚,痒痒的。路旁有柳树,柳树后面有花。到处都是花香。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抓住“运用修辞手法”及“语言”“情感”等关键词,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要生动,富有情感。要抓住文段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恰当选择修辞手法,如鹅卵石踩上去给人痒痒的感觉,可以就此用拟人手法“脚下的鹅卵石给我挠着痒痒”,借助柳树枝条柔长飘拂的形态,可以运用拟人手法“柳树梳理着长发”等。这样,语言就变得形象生

    23、动,字里行间也自然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参考答案:踏上那条小路,脚下的鹅卵石用光滑的小手轻轻地给我挠着痒痒。柳树静静地立在路旁,细细地梳理着长发,花儿害羞地躲在柳树后面,微风拂过,送来了她那淡淡的清香,一下子便将我围住了。8.请介绍下面“多云”的图标。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参考答案:大片集结的云似连绵耸立的山峰,半轮太阳躲在云彩后头,似乎就要探出头来。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导学号50720026)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

    24、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韦诗第一句中有一个“如”字,比喻的手法再明显不过了;赵诗的第一句有一个“晕”字,本是“月晕”,这里是代指月光,因为后面是“侵残烛”,用的是借代的手法。本题的难点是要结合诗意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1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

    25、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飐(zh􀅢n):吹动。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解析:必须按要求解答,先答出手法,然后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

    26、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导学号50720027)林肯中心的鼓声木心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

    27、时髦的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边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的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

    28、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

    29、、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骛,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30、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将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我激动过分,听众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会步行去的。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

    31、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有删改)1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觉得“荏弱”,为什么觉得“像个被遗弃的人”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了。回到原文后会发现,作者是在窗口听到鼓声及观众的掌声之后的感悟。(2)理解本句的含义要善于将其转化为理解短句的含义。本句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问题来解释:“我”为什么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因何“分不到他的幸福”。从文章中作者听鼓声的感触以及听鼓后“心里发急”、在场外“激动过分

    32、”等语句中可以推知作者的心情及感慨。参考答案:(1)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意思答对即可)(2)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是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意思答对即可)1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解析:写鼓声的部分主要在文中第五段。这一段主要描写了鼓声的节奏、声音的变化。除了这一段的正面描写以外,其他段特别是结尾几段还描写了听鼓人的感受,这是用侧面描写表现鼓声的感染力。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答题,所以表达方式

    33、、表现手法、材料安排等就不要再涉及。参考答案: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鼓声对“我”的影响。(意思答对即可)13.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鼓声唤起的感悟”,答题区间位于第五段的后半部分。“引醒”,表达鼓声给人的警醒和“陌生新鲜”,再强调鼓声给人们带来的精神震撼。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组织答案,写出作者的感悟。参考答案: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意思答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语言文字运用》练习:2.4-押韵和平仄-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841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