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主题3-第10课-学以致其道.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论语选读》主题3-第10课-学以致其道.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选读 论语 选读 主题 10 以致
- 资源描述:
-
1、第十课学以致其道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2、,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孔子认
3、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
4、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3.4)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学以致其道以:_(2)耕也,馁在其中矣 馁:_(3)则民莫敢不用情 情:_(4)焉用稼 焉:_答案:(1)连词,表目的,来(2)饿(3)诚,真诚(4)疑问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译文:_(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
5、:_答案:(1)各种工匠通过在作坊里劳作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2)古代从事学习的人是为了端正和充实自身,今天从事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要义探究3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理解“为己”“为人”?点拨:文中“为己”和“为人”的含义与今天不同。孔子认为“为己”就是为了端正和充实自身,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后孝敬父母,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人”就是向别人卖弄,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两者比较,前者是光明磊落的君子,后者是蝇营狗苟的小人。4孔子说樊迟是小人,孔子的话你赞成吗?说说理由。点拨: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
6、是小人,按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他认为,在领导位上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和倡道。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了。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和今天的教育不能相提并论。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7、,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敏于事而慎于言敏:_而:_(2)就有道而正焉 就:_正:_(3)贤贤易色 贤:_易:_(4)事君能致其身 致:_(5)虽曰未学 虽:_答案:(1)勤勉连词,表并列(2)动词,走向,到/动词,匡正(3)意动用法,以为贤,推崇/动词,轻视(4)动词,奉献,献出(5)连词,即使6翻译下面的句子。(1)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译文:_(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8、已。译文:_(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_答案:(1)你要做一个有修养的儒者,不要做一个无修养的儒者。(2)(君子)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德多才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3)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从不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从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要义探究7“君子儒”和“小人儒”有怎样的区别?点拨:“君子儒”是指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的儒者;“小人儒”则指只重视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儒者。8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你如何看待孔子提到的这种对君子的道德要求?点拨:我比较认同孔子的看法。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克制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欲
9、望,做事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方面。这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9古人讲求“进德、修业”。从孔子和子夏等人多次谈到的“好学”的表现看,他们所说的“学”侧重于“进德”与“修业”的哪一个方面?点拨:侧重于“进德”。他们十分强调学习目的:“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谋道不谋食”,要人成为“君子儒”。在他们看来,学习“道”,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境界,引导百姓,成就“文武之道”(实现周礼)。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
10、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突破词句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攻乎异端攻:_异端:_(2)文武之道 道:_(3)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大者:_ 小者:_答案:(1)治/杂学,邪说(2)治理国家的法令制度、礼乐政教(3)大的方面/小的方面11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_(2)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_答案:(1)我不是生来就懂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快地探求知识的人。(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2)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老师呢?(宾语前置,“何之有
11、”为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要义探究12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点拨:子贡认为周文王、周武王之道仍流传于世。但不同的人对文武之道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孔子“学无常师”,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不同的东西,故获得了高深的学问。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3.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12、为不知,是知也。”(2.17)突破词句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夫子至于是邦也至于:_(2)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俭:_(3)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或:_(4)子闻之,曰:“是礼也。”是:_答案:(1)到(2)约束(3)有人(4)这14翻译下面的句子。(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_(2)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译文:_(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_答案:(1)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意志,切实地提问并且脚踏实地地思考,仁也就在那里面了。(2)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要义探究1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13、近思”被引用为复旦大学的校训,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点拨:人要学有所得,但眼界太狭隘,就会固执于一孔之见;相反,广闻博见而守不住自己的志向,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中,如果提问与思考不切实际,也就不会有收益。因此,一个人读书学习,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须遵循这一科学的学习原则。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各门学问经典林立,我们既要开阔视野,广博地吸收有关的新知识、新成果,从而使自己赶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又要认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以贯之,锲而不舍,使自己学有专长。同时还应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不断完善自我。16孔子非常熟悉周礼,但入太庙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这说明了什么?点拨:孔子对周礼
14、十分熟悉,但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17如何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点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海无涯,知识的探求是无尽的,人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永不满足;二是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只有承认自己不懂,才能去主动学习,避免鲁莽、虚荣。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以:来B君子谋道不谋食 道:道义、学术C贤贤易色 贤:贤人D斯害也已 斯:代词,这解析:选CC项,贤:形容词,贤德。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1)古之学者为己己:_(2)今之学者为人
15、 人:_(3)博学而笃志 笃:_(4)贤贤易色 贤:_答案:(1)名词活用为动词,端正和充实自身(2)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别人卖弄(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定(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贤”,可译为“推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古之学者为己C有言者不必有德D未闻好学者也解析:选DA项,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形容词,学识渊博。B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 古之学者
16、为己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解析:选DA项,介词,对于/介词,跟,同;B项,代词,代知识/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动词,成为,做/介词,为了;D项,均是连词,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5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小人哉,樊须也A馁在其中矣B而亦何常师之有C贤哉,回也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解析:选CA项,状语后置句,即“在其中馁”。B项,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常师”。C项,主谓倒装句,即“回也,贤哉”。和例句相同,例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樊须也,小人哉。D项,宾语前置句。6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上好礼,_;上好义,_;上好信,_。(2)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可谓好学也已。(3)_,_,仁在其中矣。答案:(1)则民莫敢不敬则民莫敢不服则民莫敢不用情(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78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注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贤:推崇。易:轻视。致:奉献,献出。7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良好的_和良好的_。答案:道德观念道德行为8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