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论语选读》主题1-第1课-为政以德.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84041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4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论语选读》主题1-第1课-为政以德.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选读 论语 选读 主题 为政
    资源描述:

    1、第一课为政以德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沦为平民。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很出色。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三十而立”,自30岁开始,他独立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私学,开始收徒讲学。相传,他的弟子先后有三千

    2、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50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14年,在诸侯面前游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结果是处处碰壁,终不被重用。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73岁时,孔子因病逝世,葬于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北边泗水河畔。2周公旦汉族(华夏),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文”,又称为周文公。文王之子

    3、,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周公主张“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易经创作也有贡献。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周公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德为政,其思想的出发点是“人”。为政以德部分,重在阐明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和施政方法。孔子主张把德治和礼治作为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用教育和感化的方法来影响和引导人们去恶从善,以期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4、孔子反对法治和刑治,反对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强迫人们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孔子认为,“德”不仅可以调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各自内部彼此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用来处理邦国之间的关系,如“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一生,就是向各国君王宣传道德政治的一生,是修身养性的一生,是周游列国、创办私学对老百姓实施教化的一生。他推行德政思想不遗余力,因为他知道,只有实行德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德政是孔子的人生追求,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_(2)道之以政 道:_(3)子适卫 适:_(4)子曰:“庶矣哉!” 庶:_答案:(1)通“拱”,环抱,环绕(2)通“导”,训导(3)动词,去,到(4)人多,众多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 _(2)既富矣,又何加焉?译文:_答案:(1)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依。(状语后置句)(2

    6、)已经(让他们)富裕起来了,下一步做什么?(宾语前置句)要义探究3第1段中,孔子以北极星作喻,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点拨: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他把当政者比喻成众星环绕的北极星,是希望当政者主动成为道德模范,以身作则,为全民树立榜样。当政者靠道德施政,才能得到全民的拥戴。4孔子是如何看待“政刑”和“德礼”的?对孔子的观点,你又如何评价?点拨:孔子认为,“政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以“德礼”治国,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高度自觉之前,社会秩序仍需要“政刑”来维护,同时也需“德礼”的不断教育。这样,“政刑”和“德礼”兼而有之,逐步提高全民素质,才有可能最终达到“德礼”治国

    7、的理想境界。(言之成理即可)5第3段中,孔子“教之”的内容应指什么?你怎么看待孔子“庶富教”的治国思路?点拨:孔子“教之”的内容应指“道之以德”和“齐之以礼”。孔子“庶富教”的治国思路,正是为政者治理国家所应遵循的规律,也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民贫,也会为生计抛弃羞耻之心和善恶标准;只有先富而后教,“德礼”的施行才不会流于形式。(言之成理即可)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8、人,使民以时。”(1.5)突破词句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必不得已而去必: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必:_(2)民无信不立 信:_敬事而信 信:_(3)于斯三者何先 于: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_(4)使民以时 以:_道之以政 以:_答案:(1)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副词,一定,必然(2)名词,信任动词,恪守信用(3)介词,在介词,对(4)介词,按照介词,用,拿要义探究7在“食、兵、信”三者中,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信”?点拨:孔子在这里阐述了自己的为政策略,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赢得百姓的信任。民心向背,是治国的关键,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8

    9、孔子为何主张治国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点拨:孔子的这一主张正是他“仁政”思想的体现,仁政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孔子认为统治者首先要考虑人民的利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职责包括:做事严肃认真并恪守信用;节约用度并惠爱人民;不在农忙时节安排劳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者爱人”,这是统治者的职责。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0、。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突破词句9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1)_(2)_(3)_答案:(1)既来之,则安之: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2)分崩离析:形容集团

    11、、国家等分裂瓦解。(3)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10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为:_(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_(3)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_(4)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为:_答案:(1)作为(2)语气助词(3)成为(4)介词,“替”,“给”11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_(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_答案:(1)不忧虑国家贫穷而忧虑财富不均,不忧虑人口稀少而忧虑动乱不安。(2)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把他们招来之后,就

    12、要好好安顿他们。要义探究1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的附庸国,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13孔子所说的“均”与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中的“均”是否为同一个意思?谈谈你的理解。点拨:不是同一个意思。孔子所说的“均”有“君臣父子,各得其分”的意思,即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历史

    13、上农民起义的口号中的“均贫富”的“均”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意思,这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体现了劫富济贫的思想。14在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进一步批评了两位弟子的失职行为后,孔子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应如何理解这句话?点拨:这句话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高深的政治见解。其实,季氏讨伐颛臾表面看似扩大地盘,发展实力,但主要目的还是要削弱鲁国君主的权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因此,他发兵讨伐颛臾只是一个借口,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孔子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驳斥了冉有的观点。诵读下面的文

    14、字,完成1518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突破词句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吾徒也徒:_(2)小子鸣鼓而攻之 攻:_(3)盍彻乎 盍:_(4)君孰与不足 孰:_答案:(1)同一类的人(2)批判,指责(3)兼词,何不(4)疑问代词,谁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译文:_(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译文:_答案:(1)

    15、季氏比周公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民财来增加他的财富。(2)老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要义探究17冉有是孔子的学生,孔子为什么说冉有“非吾徒也”?点拨:因为冉有趋炎附势,帮助季康子鱼肉百姓,搜刮民财,严重违背了孔子取信于民的“德礼”之政。对冉有的这种不义之举,孔子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故说冉有“非吾徒也”。18分析有若的话,你认为有若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一致吗?点拨:有若的话与孔子提倡“仁政”、反对苛政聚敛的思想是一致的。有若阐明了君主富足与百姓富足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实质上是劝说哀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16、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突破词句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草上之风,必偃偃:_(2)忠以劝 劝:_(3)举善而教不能 举:_(4)尚德哉若人 若:_答案:(1)仆,倒伏,这里比喻被折服,被感

    17、化(2)努力(3)选用,选拔(4)指示代词,这20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临之以庄,则敬A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则修文德以来之 D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析:选DA项,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关系;B项,介词,把;C项,连词,表目的关系,来;D项,介词,用,与例句相同。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_(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译文:_(3)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译文:_答案:(1)在位者自身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2)君子的

    18、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倒伏。(3)选用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要义探究22在南宫适出门后,孔子为什么会对其大加赞赏?点拨:南宫适在请教孔子的话中,把“后羿、奡”和“禹、后稷”的命运作了对比,说明了为政者“尚德”与否的结果。南宫适在问中已经表明了这个道理;孔子虽然未答,但已经知晓南宫适树立了“尚德”观念。这种观念与孔子自己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于是,孔子对南宫适的领悟能力及思想境界大加赞赏。23品读这部分内容,试探究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什么。点拨: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来展开的:一是为政者与道德

    19、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如何对待和管理百姓的问题。前者是“修己”,后者是“治人”。“修己”是对统治者本身而言的,它要求统治者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同时达到治人的目的;“治人”是对民众的管理和教化问题。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统治者的修身是治国平天下(安人,安百姓)、实现德治的前提。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格调B子适卫,冉有仆 仆:倒在地上C无乃尔是过与 过:责备D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攻:攻打解析:选CA项,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B项,仆:驾驭车马,赶车。D项,攻:批判,指责。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含义。(1)

    20、曰:“富之。”富:_(2)于斯三者何先 先:_(3)既来之,则安之 来:_(4)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善:_答案:(1)使动用法,使富裕(2)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面,先做(3)使动用法,使来(4)形容词作名词,守道义的人,优秀的人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于”的用法和意义。(1)于斯三者何先_(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_(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4)虎兕出于柙 _(5)季氏富于周公 _(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_答案:(1)介词,在(2)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可不译(3)介词,对(4)介词,从(5)介词,比(6)介词,向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修文德以来之临之以庄B有耻且格 且尔

    21、言过矣C固而近于费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D既富矣,又何加焉 子为政,焉用杀解析:选AA项,均为代词,指人;B项,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并列,并且;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疑问语气词,呢/疑问代词,哪里。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以伐为A君子哉若人B无乃尔是过与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君孰与足解析:选DA项,主谓倒装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介词的宾语前置,与例句相同。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自古皆有死,_。(2)陈力就列,_。(3)其身正,_;其身不正,_。答案:(1)民无信不立(2)不能者止(3)不令而行

    22、虽令不从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论语述而)7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孔子的为政观是_ 答案:为政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8怎样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请结合材料分析。答:_答案:统治者要做好榜样。统治者守信用,人民才会相信。统治者应该将获得百姓的信任置于极高的地位。因为没有百姓的支持,国家根本站不住脚,失去民心最终会失去天下。(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0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23、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万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君道)注治人:使国家安定的人。类:指法令、制度。端:根本,本源。遍:通“辩”,治理。9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这件事情,孔子认为应依赖于_,荀子认为最终依赖于_。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用“德”和“礼”治理国家更有效果;从材料中“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可知,在荀子看来“君子”是治理国家的关键。答案:德、礼(或仁政)君子10荀子认为“

    24、法者,治之端也”。这与孔子的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解析:首先分析“法者,治之端也”的含义,意思是强调法令的重要性,但是荀子接着说“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万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君子是实施法令的关键,而君子就是有品德和才能的人,这个观点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治理国家要靠道德和礼教的观点是一样的,所以说不矛盾。答案:不矛盾。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依靠道德、礼教,只靠政令和刑罚会使百姓没有羞耻心。荀子认为法令制度固然重要,最终也要依靠贤能的君子;法令如何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都要依赖君子的品德和才能。所以,两人的看法

    25、并不矛盾。参考译文:有搞乱国家的君主,没有自行混乱的国家;有治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治理国家的法令。所以法令不可能单独有所建树,制度不可能自动被实行。得到了那种善于治国的人才,那么法令就存在,失去了那种人才,那么法令也就灭亡了。法令,是政治的根本;君子,是法令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令即使简略,也足够治理了;没有君子,法令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三、文言文阅读(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上池州李使君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

    26、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27、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

    28、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C使

    29、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解析:选B根据文中语境,作者是感佩赞叹对方的才华和时机,所以认为“像您这样的才华、这样的时机,真是值得珍惜”。因此,这个“可惜”的意思不是“令人惋惜”,而应该是“值得珍惜”。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B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有关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项中的两个“以”,第一个是介词,“用、拿”;第二个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B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的两个“其”,第一个是指示代词,表示“那些”;第二个是连词,表选择。D项中的两个“而

    30、”,第一个是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第二个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解析:选C做题时要结

    31、合原文进行辨别分析,寻找与原文不符之处。文中第五段“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而不是说作者自己。属张冠李戴。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句子的前后语境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因为名词和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初

    32、步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仆”“足下”都是人称代词,“仆”作“自知顽滞”的主语,可在“顽滞”后断开;两个“足下”分别作“美”与“教”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足下之美”与“足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既受”的宾语,因此,可在其后断开。再次,看标志性虚词的位置,进一步断句。“假使”“亦”常放在句子开头,前面应该断开。在“施之”后应断开 。因为“恳恳”修饰“欲成”作状语,所以其前的“之”应为“施”的宾语,故在“施之”后断开。最后,通读整个句子,试着翻译一下,看句意是否通顺。答案: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15把

    33、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译文:_(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译文:_解析:翻译要以全面理解句子的含意为基础,且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第(1)句中的关键词为“资”“迹业”“光”等,第(2)句中的关键词为“明白”“完具”“挈置”等。答案:(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

    34、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参考译文:我和您年龄相同但主张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中正,态度和蔼,用温和谨慎加以修饰,所以为人处世能够光明高尚没有过失。(我)在京城期间,(忙于)家中之事、百姓之事,整日繁忙受约束,不能够每天抒发自己的苦闷来自我开导,自然不敢用同辈之流期待你啊。(我)去年告假,从长江、汉水一带回京城,才得知您由京官调任地方官的缘由,是勇于做正义的事情,从前我期望您的心思,果然没有错,(我)私下里自己欣喜庆贺,您果然不辜负上天交给您的(才能)和我对您的希望,这两者是我替你高兴并自己庆贺的缘由,十分庆幸啊,十分庆幸啊。我不值得一提,即使愿意学习,也没有什么增益长进,像您这

    35、样的才华、这样的时机,真是值得珍惜啊。从前我所说的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中正,态度和蔼,用温和谨慎加以修饰,这样的才华值得珍惜啊;您四十岁成为刺史,得以到一个偏僻的小郡,衣食不缺,没有做小官吏的辛苦,这个时机值得珍惜啊。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我常常认为(生在)百代之后,未必是不幸,为什么呢?因为书很详备前事也很多。现在的论者一定会说:“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意旨没有传承下来的,是郑玄这些人作注解的过错。”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这些人的分析说明不足以

    36、作典范,那就要圣人复活,(让)像周公、孔夫子(这样的人)亲自传授精深微妙的意旨,这样之后才学。那么圣人不复活,就终生不能做学问了;假使圣人复活,也只是跟随并且扰乱他们。这是不学习的那类人,喜欢说大话,欺骗扰乱普通人的耳朵罢了。自汉代以来,那些执政者成功失败,废亡振兴,其事迹行为,亿万分之一二,青黄白黑,据实控有,都可考虑谋划,考察其由来,裁断其短处与长处,十分里面若得四五分,足够应付当时的事务了。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依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的结果。楚王问(孔子)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孔子)回答说:“我前几年听过儿童的歌谣因而知道它。”这是把小孩子作为师父了。用上古的记载检验,又斟酌考量见到的听到的,才能成为圣人啊。诸葛孔明说:“你们各位读书,是想要成为精通一艺的博士罢了。”这就是被所见的东西蒙蔽拘泥,不懂得适时变通,叫作腐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语选读》主题1-第1课-为政以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840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