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论语》中的学习观.docx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84033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5.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论语》中的学习观.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中的 学习
    资源描述:

    1、论语中的学习观一、学习的态度1、爱学乐学(勤奋刻苦地学)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注释】箪音单,d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孔子曾站在河岸上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2、日夜不停地流着。因此,他劝勉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817)意思是学习像追逐什么而赶不上那样,即使追赶上了还担心再失去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准买寸光阴,要惜时如金地、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这就要勤奋,“发愤忘食”,就要刻苦,“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 ,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2、脚踏实地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注释】识音志,zh,记住。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像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译文就是用的这一意义。也有人说,论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那么,这句话便该译为“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这种译法便不是孔子谦虚之词,而和下文第二十八章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以及“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相同了。启示:踏实是基本要求3、知难而上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道:“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注释】叶旧音摄,sh,地名,当时属楚,今河南叶县南三十里有古叶城。叶公是叶地方的县长,楚君称王,那县长便称公。此人叫沈诸梁,字子高,左传定公、哀公之间有一些关于他的记载,在楚国当时还算是一位贤者。云尔云,如此;尔同“耳”,而已,罢了。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

    5、已。”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启示:知难不惧的坚定决心4、虚心求教(要虚心老实地学)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注释】子曰改之子贡说孔子没有特定的老师(见 19.22),意思就是随处都有老师,和这章可以以互相证明,老子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未尝不是这个道理。启示: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张192

    6、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评析】 这一章又讲到孔子之学何处而来的问题。孔子谁人不学?又何尝有固定的老师呢?孔子正是由于“焉不学”、“无常师”,故能集大成。表明了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 里仁417 子曰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评析】无论贤善与否,不管地位之高下,年龄之长少,知识之多寡,凡可学之处皆从之,即使别人的缺点也可作为反面教材,反躬自省,吸取教训,警示自己,这就要有虚心好学、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 曾参所讲的“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泰伯85) 【译文】 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本领却好像没有,学问厚实却似乎空空如也。【评析】这里说的就是虚心好学、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8、后,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虚心与老实,这两种学习态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不自欺欺人,然后才能求知、致知,变不知为知,因而是明智的;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虚伪的。孔子入周公之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 (八佾315) ,孔子回答道,不懂就问,正是礼。【译文】 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都要发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正是礼呀!” 孔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1424),意思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

    9、提高自己的修养,现在学者却为取悦于人,博得好评。也是批评当时舍本逐末、哗众取宠的不老实的学风。二、学习的方法1、经常复习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注释】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王肃的论语注正是这样解释的。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

    10、书。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说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旧注说:“同门曰朋。”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卽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卽本此

    11、义。人不知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这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种说法我嫌牵强,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释。这一句和宪问篇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愠yn,怨恨。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即温习,复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

    12、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它说明了复习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我们学过的知识,还有可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2、学思结合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注释】罔诬罔的意思。“学而不思”则受欺,似乎是孟子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殆论语的“殆”(di)有两个意义。下文第十八章“多见阙殆”的“殆”当“疑惑”解(说本王引之经义述闻),微子篇“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殆”当危险解。这里两个意义都讲得过去,译文取前一义。古人常以“罔”

    13、“殆”对文,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云:“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己,无小人殆。”(“无小人殆”卽“无殆小人”,因韵脚而倒装。)旧注有以“罔然无所得”释“罔”,以“精神疲殆”释“殆”的,似乎难以圆通。3、精益求精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

    14、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注释】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所以译文增“于道”两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语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名。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往”,过去的事,这里譬为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事,这里譬为未知的事。译文用意译法。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三、学习的目的1、学以致用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

    15、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译文】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酬酢;纵是读得多,有什么用处呢?”【注释】不能专对古代的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更不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一切安排好,这便叫做“受命不受辞”,也就是这里的“专对”。同时春秋时代的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左传里充满了这种记载),所以诗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亦奚以为“以”,动词,用也。“为”,表疑问的语气词,但只跟“奚”、“何”诸字连用,如“何以文为”、“何以伐为”。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

    16、”地灵活运用知识,即,“学以致用”。2、追求真理、道义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四、学习的意义季氏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实践中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而不学习的,老百姓就是这种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然说过有“生而知之者”但他自己如此博学明智,也自称“我非生而知之者,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

    17、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所以唐代大儒韩愈干脆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韩愈是深得孔子思想真谛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必须学习,人的天资相互之间差别不大,但后来各自的学习情况不同才拉开了距离,这就是“性相近,习相远”(阳货172) ”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人的性情本相近,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阳货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 孔子说:

    18、“由呀,你听说过有六种品德便会有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耍小聪明,华而不实;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利用,反而伤害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没有分寸,尖酸刻薄;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易失之鲁莽轻率,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易失之狂妄偏执,刚愎自用。【评析】不认真学习,也难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好仁不好学”,就容易受人愚弄;“好知不好学”,可能失之耍小聪明,华而不实;“好信不好学”,容易被人利用,反而伤害自己;“好直不好学”,弊病

    19、在说话不看场合,没有分寸,尖酸刻薄,不通情理;“好勇不好学”,易失之鲁莽轻率,捣乱闯祸;“好刚不好学”,易失之狂妄偏执,刚愎自用。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的道德品质,但真正具备这些品德,则要以学习为基础,在读书和实践中逐步养成。 因为学习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所以孔子从不轻易许人以“好学”,他一生只肯定三个人是好学的: 一是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他先天聪慧,学习勤奋,又不以向比他地位低、学问浅的人请教为耻:公冶长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

    20、问,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二是颜渊,他居无求安,食无求饱,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淡饭凉水,不耻恶衣恶食,志于道,志于学,不迁怒于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雍也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那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雍也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

    21、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三是孔子自己,他说即使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但没有像找这样好学的人。公冶长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在孔子看来,好学是一种很高的不易企及的境界,好学绝非只是喜欢读书,它还包括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请教,就有道而正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修养等等。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72人,能精通六艺,学习无疑是勤奋的。但孔子只肯定颜渊是好学的,并且强调颜渊死后,“未闻好学者也”,这是因为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人之野蛮与文明,小人与君子,皆在学习与否和如何学习以及学习的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语》中的学习观.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8403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