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最新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套试卷)最新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套试卷 试卷 最新 年级 数学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最新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 BC D3.1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A第二象限B第四象限Cx轴上Dy轴上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B邻补角互补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5已知ab,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a-2b-2B-3a-3bCa2b2Da-b06为了解2018年某市参加中考的21000名学生的
2、视力情况,从中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21000名学生是总体B上述调查是普查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该10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7如图,若图形A经过平移与下方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则正确的平移方式是()A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B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5格C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D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8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调查了其中100名学生,测试学生在1分钟内跳绳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形计算,跳绳次数(x)在120x200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A43%B50%
3、C57%D73%9如图,下列能判定ABEF的条件有()B+BFE=1801=23=4B=5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将正方形ABCD的一角折叠,折痕为AE,点B恰好落在点B处,BAD比BAE大48设BAE和BAD的度数分别为x和y,那么所适合的一个方程组是()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1化简:= 12一元一次方程3x=2(x+1)的解是 13不等式2x+512的正整数解是 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于O,若MOD=35,则COB= 度15已知a,b满足方程组,则a+b的值为 16如
4、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A与点A重合(点A在BC边上),点B落在点B的位置上,若DEA=40,则1+2=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7计算:18解方程组19解不等式组:,并判断-1、这两个数是否为该不等式组的解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0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求C的度数21某区举办科技比赛,某校参加科技比赛(包括电子百拼、航模、机器人、建模四个类别)的参赛人数统计图如图(1)该校参加机器人的人数是 人;“航模”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2)补全条形统计图;(3)从全区参加科技比赛选
5、手中随机抽取80人,其中有16人获奖,已知全区参加科技比赛人数共有3215人,请你估算全区参加科技比赛的获奖人数约是多少人?22如图,已知Rt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2),B(-3,-2),C(3,-2)将ABC平移,使点A与点M(2,3)重合,得到MNP(1)将ABC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MNP(2)画出MNP(3)在(1)的平移过程中,线段AC扫过的面积为 (只需填入数值,不必写单位)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3在荔枝种植基地有A、B两个品种的树苗出售,已知A种比B种每株多20元,买1株A种树苗和2株B种树苗共需2
6、00元(1)问A、B两种树苗每株分别是多少元?(2)为扩大种植,某农户准备购买A、B两种树苗共36株,且A种树苗数量不少于B种数量的一半,请求出费用最省的购买方案2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BCD,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C、AE,AE交CD于点F,1=2,3=4证明:(1)BAE=DAC;(2)3=BAE;(3)ADBE2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2,0),(4,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1)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 ,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 (2)在x轴上是
7、否存在一点E,使得DEC的面积是DEB面积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A、=4是整数,是有理数,选项错误;B、是无理数,选项正确;C、是分数,是有理数,选项错误;D、3.14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2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 【分析
8、】根据点的坐标特点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x轴上,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3. 【分析】先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其公共解【解答】解:,解不等式,得x2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组的解法,注意在表示解集xa时,a用空心的点,而xa,则a用实心的点4.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及对顶角的定义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B、邻补角互补,正确,是真命题;C、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
9、角,故错误,是假命题;D、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是钝角,故错误,是假命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及对顶角的定义等知识,难度不大5. 【分析】依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A、由不等式的性质1可知,A错误,与要求不符;B、由不等式的性质3可知,B错误,与要求不符;C、此选项无法判断,与要求不符;D、由不等式的性质1可知,D正确,与要求相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 【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
10、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答】解:A、210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故此选项错误;B、上述调查是抽样调查,不是普查,故此选项错误;C、每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个体,故此选项错误;D、10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统计知识的总体,样本,个体,普查与抽查等相关知识点易错易混点:学生易对总体和个体的意义理解不清而错选7. 【分析】根据图形A与下方图形中空白部分的位置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正确的平移方
11、式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比较简单,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8. 【分析】用120x200范围内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解答】解:总人数为10+33+40+17=100人,120x200范围内人数为40+17=57人,在120x200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把图分析透彻是解题的关键9.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B+BFE=180,ABEF,故本小题正确;1=2,DEBC,故本小题错误;3=4,ABEF,故本小题正确;B=5,ABEF,故本小题正确故选:C【点评
12、】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分析】设BAE和BAD的度数分别为x,y,根据将正方形ABCD的一角折叠,折痕为AE,BAD比BAE大48可列出方程组【解答】解:设BAE和BAD的度数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可得: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翻折变换的问题,关键知道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1.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即可【解答】解:=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2【分析】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答】解:方程去括号得:3x=
13、2x+2,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3【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整数解即可【解答】解:2x+512,2x12-5,2x7,x3.5,所以不等式2x+512的正整数解是1,2,3,故答案为:1,2,3【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整数解,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14.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可得AOM的度数,然后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OD,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可得答案【解答】解:OMAB,AOM=90,MOD=35,AOD=90+35=125,COB=125,故答案为:125【点评】此题
14、主要考查了垂线,关键是掌握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掌握对顶角相等15. 【分析】两个方程相加即可得出4a+4b的值,再得出a+b的值即可【解答】解:,+得4a+4b=16,则a+b=4故答案为:4【点评】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要想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里两个未知数的和,有两种方法:求得两个未知数,让其相加;观察后让两个方程式(或整理后的)直接相加或相减16.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2的度数,依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1的度数,进而得出1+2=70+50=120【解答】解:ADBC,DEA=4
15、0,EAF=40,又BAE=BAD=90,2=90-40=50,由折叠可得,1=AEA=(180-DEA)=(180-40)=70,1+2=70+50=120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7.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2-)-4-1=-2+-4-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8. 【分析】方程中y的系数是1,用含x的式子表示y比较简便【解答】解:由,得y=2x
16、-3,代入,得3x+4(2x-3)=10,解得x=2,把x=2代入,解得y=1原方程组的解为 【点评】注意观察两个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代入19.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由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得x-3;由得x1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1,所以-1是该不等式组的解,不是该不等式组的解【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根据题意求出x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 【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B,2=C,再根据AD是EAC的平分线,可得1=2利用等量代换可得B=C=30【解答】解:ADBC,1=B,2=
17、C,又AD平分EAC,1=2,C=B=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线性质定理: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 【分析】(1)由条形图可得机器人人数,用360乘以建模对应百分比可得;(2)先求出总人数,再根据各类别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电子百拼人数即可补全图形;(3)总人数乘以获奖人数所占比例可得【解答】解:(1)该校参加机器人的人数是4,“航模”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25%=90,故答案为:4、90;(2)被调查的总人数为625%=24人,电子百拼的人数为24-(6+4
18、+6)=8人,补全图形如下:(3)估算全区参加科技比赛的获奖人数约是3215=643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2. 【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得出答案;(2)再利用(1)中平移的性质得出MNP;(3)先由AC平移到A1C1,再由A1C1平移到MP,所以线段AC扫过的部分为两个平行四边形,于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计算出线段AC扫过的面积【解答】解:(1)将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