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六章-互联网与社会分层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876368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697.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六章-互联网与社会分层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十六 互联网 社会 分层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六章互联网与社会分层第十六章互联网与社会分层n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 n第二节若干理论解释 n第三节数字鸿沟的影响 n第四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分层 2概 要3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 一、基本概念社会分层视角下的互联网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鸿沟()问题。年起,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陆续发布了四篇题为 在 网络中落伍()的系列报告,认为年轻人、高学历者及 高收入者等群体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而逐渐获得更高的收入及更好的雇佣机会,而 那些不会使用电脑的高年龄群体和因贫困无法获得信息工具(电脑)的群体则陷 入较为困难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不平等,即

    2、“数字鸿沟”。自此,关于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差异及其社会影响的议题逐渐受到国际社会 的广泛关注,数字鸿沟概念也被用以泛指互联网领域中的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现 象。尽管如此,数字鸿沟仍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其定 义与划分差异颇大。早期,学者们主要关注不同主体在互联网接入上的差距,因此从使用主体的 角度定义数字鸿沟。如国际电信联盟()将数字鸿沟理解为“贫穷国家与富 裕发达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之间在获取信息和通信新技术()方面的不平等”。如今也有学者延续此类定义,认为数字鸿沟是指“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教育状 况、性别和身体状

    3、况等的不同,而导致他们在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所 呈现出的一种差异”。4二、基本类型基于上文的定义,数字鸿沟可划分为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两种基本类型。接 入鸿沟一般是指不同主体在互联网使用机会上的差距,反映的是人们能否使用互 联网;使用鸿沟则是指不同主体在互联网使用能力、使用目的、使用收益等方面 的差距,反映的是人们能否有效率地使用互联网。接入鸿沟与使用鸿沟正是目前 互联网领域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一)接入鸿沟56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

    4、势。该词源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一书,该书提出了信息富人、信息穷人、信息沟壑和数字鸿沟等概念,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信息和电子技术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的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人群对信息、技术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差异造成的社会分化问题,而且更为尖锐的是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因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其实质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公正问题。它涉及当今世界经济平等、对穷国扶贫和减免债务、打破垄断和无条件转让技术等诸多重大问题。7(二)使用鸿沟互联网领域的社会分层与不平等不

    5、仅表现为接入鸿沟,而且表现为使用鸿 沟,也就是说,尽管同样接入了互联网,但不同主体在互联网使用效率上存在显 著差距。在地域层次上,使用鸿沟体现为不同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国际电联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是衡量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 年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极差已达到 (满分为),在排名最低的 个国家中有个最不发达国家;欧洲的平均分值世界最高(分),而非 洲是表现最差的区域(仅有 分)89第二节第二节 若干理论解释若干理论解释一、空间环境本章第一节中已经谈到,发达国家和先进区域率先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 在互联网空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区域之间拉开了明显的数 字鸿沟。

    6、空间环境理论认为,前者在经济、技术、教育、开放性、城市化等众多 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这些优势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引进与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空间环境,使得其信息化发展水平远高于后者,从而产生了地域间的数字 鸿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数字鸿沟的实质正是经济鸿 沟。大量研究证明,人均对各类信息化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经济发达的国家具有天然的资本优势,而经济落后的国家可能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 足,导致信息化发展落后。甚至经济落后与信息技术投入不足可能形成恶性循 环,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

    7、大。1011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

    8、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1。关于此效应的诞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得不多说几句。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二、结构再生产前面已经说过,高收入、高受教育程度和高职业地位者等优势群体在互联网 技术的接入与使用上占据优势,与相对弱势群体比较,显示出明显的数字鸿沟。结构再生产理论认为,互联网领域中的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现象,是现实社会不平 等体系在互联网空间中内化和再生产的结果。现实社会的阶层地位影响了互联网 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凭借其资源优势更有机会使用互联网,并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互联网,从而将现实社

    9、会的阶层结构延伸到互联网空间 中,实现了现实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再生产。收入不平等是造成数字鸿沟的经济根源。无论是购买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 接入设备,还是支付上网费用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高收入群体具有更强 的经济资本,因此更容易获取和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教育差异是造成数字鸿沟的文化根源。互联网中含有海量信息,必须具有一 定的教育基础才能有效获取、甄别、加工和利用信息,否则只会堕于无用甚至有 害信息的陷阱之中。12三、网络外部性除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使用目的外,互联网使用收益的差距,也是数字鸿沟 特别是使用鸿沟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先进区域和优势阶层往往拥有更高的互 联网使用收益。网络外部性是

    10、指互联网用户从网络中获得的价值或效用,将会随 着用户、互补产品或服务的增加而得到提升。该视角解释了在地域层次和社群 层次,互联网收益的差距为什么会保持甚至扩大现实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状况。在地域层次上,发达国家和先进区域拥有更好的空间环境,使其先一步兴 起、引进和发展互联网,从而具有更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拥有 更加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因此,当地用户从互联网中享受 到的福利更多,互联网使用收益更高,进而吸引更多的当地人使用互联网、投资 互联网相关产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互联网的传播和普及。13四、后现代主义空间环境、结构再生产和网络外部性这三个视角均强调互联网领

    11、域保持甚至 扩大了现实社会中的分层与不平等结构。但是,后现代主义则持一种相反的看 法,提供了一种理解互联网领域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现象的新思路。第一,后现代主义视角认为,科学技术领域的结构性不平等将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消失。第二,后现代主义视角否认互联网使用的阶层差异。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互联网空间甚至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个人化的、脱离地 方经验和社会背景的可能。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空间为个体脱离对地方、社群 与特定阶级、阶层甚至性别角色的依附提供了条件,使个体有机会通过对现代性 的反思,脱离对集体的单向度认同而重构自我认同。换言之,网络空间塑造了一 个更广阔的社会场域,从内涵上强化了个体意识,割断了个

    12、体与地方性社会背景 的联系。14在当下中国,对“农民”身份的再建构现象,可以从社会边界()理论的角度去加以理解。社会边界理论认为,在现实社会中通常有多种社 会认同边界,这些边界起着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功能,那些被划定为 外群体的人,往往就是社会排斥的对象,因为人们并未认同和接受其为内群体成员。目前,“农民工”一词虽然被普遍接受,而且其所指的群体也为人们所知,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一名词包含了农民的身份化以及农民身份边界的社会 建构。此外,对农民身份的建构和使用现象,还可从社会歧视()理论的视角去理解。1516第三节第三节 数字鸿沟的影响数字鸿沟的影响(一)区域发展新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

    13、生产力。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尖端科技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年,信息产业对我国 增长率的贡献就超过了;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年美国实际增长的来自信 息产业。目前,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先进经济体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已广泛应用于政治、文化、军事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国家综合国 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能,各国均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世界范围内 的数字鸿沟,使得发达国家和先进区域又一次取得了先发优势,凭借互联网技术 的红利率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数字鸿沟也成为掣肘发展中国家和落后 地区发展互

    14、联网产业、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17(二)流动空间对地方空间的抽离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关系在于:尽管地方空间是流动空间的基础,但流动 空间是支配性的空间形式。信息社会的功能与权力都在流动空间中组织,其逻辑 的结构性支配将根本改变地方的意义与动态,当今社会支配性的趋势是要“迈向 网络化的、非历史的流动空间之前景”,流动空间“将其逻辑安放在分散的、区 隔化的地方里,让这些地方之间的关联逐渐消失,越来越无法分享文化符码”。18二、社会结构本章第二节中提到,结构再生产理论认为,互联网领域中的社会分层与不平 等现象是现实社会分层结构再生产的结果,而

    15、随着现实社会分层结构延伸到互联 网空间中,社会优势地位群体将凭借互联网接入和使用的优势,更快且更有成效 地使用互联网,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利益,拉大原社 会阶层间的社会、经济差距,固化现实社会的分层结构。首先,社会优势地位群体与劣势地位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即现实 社会阶层地位决定了互联网接入机会与使用效率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信息富有 者”与“信息贫乏者”。其次,优势地位阶层与劣势地位阶层之间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差异将与其他资 源差异产生叠加效应,强化不同阶层间的差距。19三、生活机会(一)经济收入互联网对个人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它成为提升个人收入的 重要

    16、资源,这种提升作用被称为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然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的数字鸿沟,却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扩大收入差距的新变量。所谓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即因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而为个人带来的额外增 加的工资收入。年,美国一项探究计算机革命对工资结构影响的研究发现,使用计算机的工作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可以获得的工资溢价。(二)社会资本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对人们的社会交往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对此学术界存在反向关系与正向关系的争议。持反向关系论者主张互联 网技术具有“时间置换效应”(),认为互联网使用会替代面对 面交流的时间,妨碍社会资本的形成,甚至影响个人的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持正向关系论

    17、者主张互联网技术具有“社会补偿效应”(),认为互联网有利于打破交往的社会区隔和时空区隔,帮助个人维持和扩展社会 资本。20(三)政治参与互联网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资本,同样与人们的政治参与息息 相关,大量研究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政治参与、构建话语权力的重要途 径。具体来说,一方面,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交互性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改善了 潜在参与者与参与过程的关系,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高速流动与相对较弱的管控,也加速了政治参与尤其是网络抗争的扩散;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沟通互动的新 空间,其开放性、平等性及言论的多元性有利于促进政治讨论,增进情感认同,提高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效能感。2122第四

    18、节第四节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分层层一、中国互联网领域中社会分层状况的变迁23二、中国互联网领域社会分层现状24(一)地域层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25(二)群体层次:城乡、年龄维度的不平等26就使用鸿沟而言,现实社会中的优势群体仍然比劣势群体具有更高的互联网 使用效率。由图 可知,专业技术人员、经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职业地 位较高的社会阶层将互联网用于个人发展的频率更高,而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等较少将互联网用于个人发展。国内相关研究也发现,受教育年限与社会经济地 位越高者越倾向于将互联网用于职业发展;互联网对女性使用者工资收入的提 升作用仅为男性的。27总之,近二十年

    19、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经历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已经广 泛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互联网带来 的红利并不是被均匀享有的,互联网领域亦存在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现象,即数字 鸿沟。互联网领域的不平等结构与现实社会的不平等体系密切相关:数字鸿沟是 现实社会不平等结构在互联网空间延续和再生产的结果,同时对区域发展、社会 结构和个人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固化了现实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结构。28复习思考题 如何理解数字鸿沟概念?如何认识数字鸿沟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如何认识数字鸿沟与现实社会不平等的关系?如何认识数字鸿沟与话语权力的关系?29推荐阅读文献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富差

    20、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中国社会科学,:汪明峰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社会学研 究,:李升“数字鸿沟”:当代社会阶层分析的新视角社会,:庄家炽,刘爱玉,孙超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互联网工资溢价效 应的性别差异社会,:张新红,于凤霞,罗彼得聚焦“第四差别”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章 纪秋发中国数字鸿沟基于互联网接入、普及与使用的分析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章 黄奇,袁勤俭,邵艳丽,等我国信息战略中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章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 章 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章3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六章-互联网与社会分层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763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