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3节)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九版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3节)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生理学 第十 神经系统 功能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掌握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轴浆运输功能3.突触的概念、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和机制;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总和与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5.神经递质的概念和鉴定;递质共存及其意义6.受体相关的药理学概念;受体的上调和下调重点难点生理学(第9版)掌握7.乙酰胆碱及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神经肽的概念8.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不同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9.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
2、触后易化和突触前易化的概念及机制10.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与基底神经节损伤有关的疾病重点难点生理学(第9版)熟悉1.神经对效应器组织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2.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非定向突触传递3.调质的概念;突触可塑性的概念和机制4.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5.大脑皮层运动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生理学(第9版)重点难点了解1.神经元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型2.神经纤维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型3.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类型和主要功能4.多巴胺及其受体;5-羟色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5.主要神经肽的种类、受体和主要生理作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6.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
3、的主要作用7.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传出通路,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生理学(第9版)重点难点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作者:王继江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概念:神经元是一类为执行多样化调节功能而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特殊细胞(2)神经元结构的共同特征:具有特征性的突起,即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3)神经元的形态分类(4)神经元的结构:轴丘(axon hillock)、轴突始段(initial segment)、轴突末梢(段)等(5)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及其功能生理学(第9版)一、神经元和神经胶
4、质细胞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元的一般结构生理学(第9版)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及其功能 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 使细胞膜面积大幅扩展,提高了神经元信息接收的范围和敏感性 树突棘在数量和形态上都具有易变性 是脑功能可塑性的基础 与智力的发育有关大脑皮层锥体细胞顶树突上的树突棘示意图生理学(第9版)2.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接受、整合、传导和传递信息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轴突始段:主要负责产生动作电位轴突:负责传导信息突触末梢:负责向效应细胞或其他神经元传递信息生理学(第9版)3神经纤维及其功能 概述 神经纤维(nerve fiber):
5、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 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与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施万细胞(Schwann cell)与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轴索(axis-cylinder)的概念:同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nerve terminal)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兴奋传导和物质运输生理学(第9版)(1)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对完整的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依赖性,常简称为“完整性”互不干扰性,常简称为“绝缘性”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直径、髓鞘有无及厚度、温度等
6、 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意义及方法生理学(第9版)Erlanger-Gasser分类对应的Lloyd-Hunt分类功能纤维直径(m)传导速度(m/s)A(有髓鞘)a、b本体感觉、躯体运动132270120 触-压觉8133070 支配梭内肌(引起收缩)481530 痛觉、温度觉、触-压觉141230 B(有髓鞘)自主神经节前纤维13315 C(无髓鞘)后根 痛觉、温度觉、触-压觉0.41.20.62.0 交感 交感节后纤维0.31.30.72.3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3)神经纤维的分类生理学(第9版)(2)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功能 轴浆(axoplasm)与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
7、nsport)的概念 轴浆运输的类型、特点、机制顺向轴浆运输(anterograde transport)逆向轴浆运输(retrograde transport)快速轴浆运输(fast axoplasmic transport)慢速轴浆运输(slow axoplasmic transport)速度410mm/d(如猫坐骨神经)112mm/d(如猫坐骨神经)205mm/d(如猫坐骨神经)机制驱动蛋白(kinesin)+微管延伸随微管、微丝延伸而向末梢运行动力蛋白复合体(dynein-dynactin复合体)运输物有膜结构包被的细胞器和囊泡轴浆内可溶性物质神经营养因子、某些病毒与毒素、HRP等生理
8、学(第9版)轴浆运输比较表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的构造(上)及顺向和逆向轴浆运输(下)模式图生理学(第9版)4.神经对效应组织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functional action):神经通过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所支配的组织迅速发生功能变化,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神经末梢还释放某些营养因子,调整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缓慢但持续地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状态生理学(第9版)5.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或neurotrophin,NT)的经典含义:是指一类由神经所支配的效应组织(如肌肉)
9、和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是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且为神经元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它们在神经元的发生、迁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神经对效应组织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的合流生理学(第9版)(二)神经胶质细胞1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数量突起细胞之间突触缝隙连接膜电位动作电位递质受体分裂和增殖能力神经元少(1011)分树突和轴突形成部分存在 随K+o改变而改变能产生有,与信息传递有关弱,且随年龄退化神经胶质细胞多(15)1012不分树突和轴突不形成普遍存在随K+o改变而改变不能产生有,与信息传递无关强,终身并保持神经胶质细胞不同于神经元的特点生理学(第
10、9版)2胶质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和主要功能 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形成支持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的支架 发育过程中引导神经元迁移到最终定居部位 隔离中枢神经系统内各个区域 形成血管周足,参与形成血-脑屏障 为神经元和毛细血管间架桥,营养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种类的神经胶质细胞示意图生理学(第9版)2胶质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和主要功能 参与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充填损伤后缺损 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反应 稳定细胞外液中K+浓度 参与某些递质及活性物质的合成与代谢 产生神经营养因子以维持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种类的神经胶质细胞示意图生理学(第9版)其他几类
11、胶质细胞的分布和主要功能细胞类型分布功 能少突胶质细胞中枢形成髓鞘小胶质细胞在脑损伤时转变为巨噬细胞,清除变性的神经组织碎片室管膜细胞参与形成血-脑脊液屏障、脑-脑脊液屏障施万细胞外周 形成髓鞘 在神经损伤后再生中,引导轴突沿其形成的索道生长卫星细胞 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及形态支持 调节神经元外部的化学环境生理学(第9版)二、突触传递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其他类型细胞之间的功能联系部位或装置,是跨细胞的结构 传出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突触又称接头(junction),如骨骼肌神经-肌接头 突触可分为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和化学性突触(ch
12、emical synapse)两大类 中枢内总突触数是个天文数字,这从一个方面体现出中枢内神经元之间的通讯的极端复杂性生理学(第9版)(一)电突触传递 以电流为传递媒质,其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可允许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小分子顺浓度梯度从一个细胞的胞质扩散进入另一个细胞的胞质 可在两个通过缝隙连接相连的神经元之间瞬间产生电势梯度 两个细胞之间以电突触相连接的关系称为电紧张耦联(electrotonical coupling)具有双向性和快速性等特点 普遍存在于动物神经系统电突触的工作原理模式图生理学(第9版)(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1定向突触传递(directed synapse或targeted
13、synapse):递质仅作用于突触后范围极为局限的部分膜结构(1)经典突触的主要类型和微细结构结构高度特化,如突触前、后分别存在活跃区(active zone)和致密区(postsynaptic density,PSD)传递方向呈单向性传递效率高生理学(第9版)(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2)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的概念:神经递质以囊泡为单位释放的方式 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神经递质在在突触后膜上引起的电位变化生理学(第9版)突触的基本类型模式图生理学(第9版)突触的微细结构模式图及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囊泡释放递质的示意图
14、生理学(第9版)2非定向突触传递 特点 突触前成分和突触后成分并非一一对应 递质扩散的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 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信息传递的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分上有无相应的受体 接头电位(junction potential):非定向突触释放的递质在效应器细胞膜引起的电位变化非定向突触的结构模式图生理学(第9版)3.影响定向突触传递的因素、环节(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内流的重要作用、神经毒素影响突触传递的机制(2)影响递质清除的因素(3)影响突触后膜反应性的因素:受体的上调与下调生理学(第9版)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引起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
15、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机制:兴奋性递质且Na+内流大于K+外流,发生净内向电流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引起的超极化突触后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机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向电流5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突触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决定于同时或几乎同时产生的EPS
16、P和IPSP的总和 动作电位在多数中枢神经元产生于轴突始段 在感觉神经周围突可产生于远端的第一个朗飞结处生理学(第9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产生示意图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示意图生理学(第9版)6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概念: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性或现象,导致突触强度(synaptic strength),即突触后反应(突触后电位幅度)的改变。包括:(1)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短串高频刺激后(也称强直刺激),突触强度增强的现象。通常是
17、由于强直刺激使突触前末梢轴浆内Ca2+浓度增加,导致递质释放量增加所致(2)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habituation):反复的温和刺激产生突触后反应短时间减弱或缩短的现象 敏感化(sensitization):在伤害性刺激后突触后反应短时间增强或延长的现象 机制:习惯化由突触前末梢钙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所致;敏感化则是突触前末梢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Ca2+内流增加引起。敏感化实质上就是突触前易化生理学(第9版)(3)长时程突触可塑性1)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定义: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重复的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
18、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EPSP增强,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幅度增高、斜率加大 机制:突触后神经元胞浆Ca2+增加2)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是指突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降低海马的神经通路及Schaffer侧支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压抑产生机制示意图生理学(第9版)(一)神经递质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分类主要成员胆碱类 乙酰胆碱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 谷氨酸、
19、门冬氨酸、-氨基丁酸、甘氨酸肽类 P物质和其他速激肽*、阿片肽*、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缩宫素、脑-肠肽*、钠尿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等嘌呤类 腺苷、ATP气体类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等)*、神经活性类固醇*哺乳动物神经递质的分类*为一类物质的总称 生理学(第9版)1递质的鉴定 (1)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2)合成后的递质贮存于突触囊泡内,并能在兴奋冲动抵达末梢时释放入突触间隙(3)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并发挥其生理作用。人为给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施用递质,应能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4)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
20、酶或其他失活方式(如重摄取)(5)存在能分别模拟或阻断该递质突触传递作用的特异性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有些物质(如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虽不完全符合上述经典递质的5个条件,但所起的作用与递质完全相同,故也将它们视为神经递质生理学(第9版)2调质的概念 对递质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调质所发挥的作用称为调制作用(modulation)递质和调质之间有时并无十分明确的界限3递质共存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4递质的代谢 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储
21、存、释放、降解、重摄取和再合成等步骤生理学(第9版)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作用模式图支配唾液腺的自主神经中递质共存的模式图生理学(第9版)概述受体(receptor)是指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特异结合并诱发特定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神经递质的受体多数为膜受体,是带有糖链的跨膜蛋白质分子 与受体特异结合后能增强受体的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动剂(agonist)。与受体特异结合后不改变受体的生物活性,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则称为受体的拮抗剂(antagonist)或阻断剂(blocker)激动剂和拮抗剂二者统称为配体(ligan
22、d)(二)受体的类型和分布生理学(第9版)1.受体的种类和亚型2.突触前受体 分布于突触前膜的受体称为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 receptor)自身受体(autoreceptor):配体可由该突触末梢自身释放 异源性受体(heteroreceptor),配体源自其他突触末梢的释放,即该内源性配体并非来自同一种突触的前膜生理学(第9版)突触前受体调节递质释放的示意图3.受体的作用机制 大部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少部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促离子型受体)4.受体的浓集5.受体的调节 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亲和力也逐渐升高,称为受体的上调(up regulati
23、on)递质释放过多时,则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均下降,称为受体的下调(down regulation)细胞膜上的受体也可通过受体蛋白的内吞入胞,即内化(internalization),减少膜上发挥作用的受体数量生理学(第9版)(三)主要神经递质及其受体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以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为递质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以ACh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表达胆碱能受体的神经元称为乙酰胆碱敏感神经元(ac
24、etylcholine-sensitive neuron)由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受体以及表达胆碱能受体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一起构成的胆碱能系统(cholinergic system),是体内分布和涉及作用最广的神经信号传递系统生理学(第9版)(三)主要神经递质及其受体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 receptor)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 receptor)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euron-type nicotinic receptor)肌肉型烟碱受体(muscle-type nicotinic receptor)生理学(第9
25、版)毒蕈碱样作用(muscarine-like action)和阿托品(atropine)的阻断作用从受体亚型分布和信号转导途径理解毒蕈碱样作用毒蕈碱受体的类型和信号转导生理学(第9版)药物类型临床应用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M3受体激动剂治疗青光眼溴化泰乌托品(tiotropium bromide)M3受体拮抗剂强效、持久型平喘药美加明(mecamylamine)、六烃季铵(hexamethonium)N1受体拮抗剂;神经节阻断剂类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十烃季铵(decamethonium)和戈拉碘铵(gallamine triethiodide)N2受体拮抗剂肌松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