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874912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PPTX
  • 页数:43
  • 大小:4.2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七 城市 产业 经济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城市产业经济城市产业分类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集群什么是产业?产业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英文中,“产业”、“工业”、“行业”等都可以称Industry,比汉语中的概念更加模糊。所以,对于不同目的的研究,必须给“产业”以特定的定义。简单地说,“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某类共同特性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产业的基准,但产业究竟有哪些特性的企业来集合,这要服从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第一节城市产业分类 一、按经济功能划分 二、按生产要素划分 三、按三次产业划分一、按经济功能划分按经济功能和市场的不同,把城市产业部门分成两大类 1、主要满足城市外部市场需要的产业为输出产

    2、业(或基础产业);2、主要满足城市内部市场需要的产业为地方产业(或非基础产业)。产业类型特点举例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占用资金较少、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需要投入劳动力较多、单位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服装、皮革、饮食业等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比较集中。资本有机构成高而所需劳动力较少的产业。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层次较高且对知识人才素质要求较严的产业。电子、航天、生物工程行业等。二、按生产要素划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化为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发展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一规

    3、律的基础是不同社会资源累积的顺序与速度、规模的差异,以及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有序替代。三、按三次产业划分 1、三次产业的提出 2、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3、我国的国家标准产业分类1、三次产业的提出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risher):进步与安全的冲突(1935)英国经济统计学家克拉克(Colin GrantClark):经济发展的条件(1940)2、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1971年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分类索引,简称“标准产业分类”(SIC)。它把全部经济活动分成如下10个大类:(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

    4、制造业;(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以上10类中,12类属于第一产业,35类属于第二产业,610类属于第三产业。3、我国的国家标准产业分类 (1)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2)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为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第三产业包括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

    5、存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部门等。第二节城市产业结构 一、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 二、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一、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 总体上评价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通常是看它的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处于何种水平,以及可能的

    6、发展方向。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获奖得者S库兹涅茨在其名著现代经济增长中,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伴随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变化农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和就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趋于上升,在就业中所占比重经过一定程度的上升之后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服务部门在就业中所占比重趋于上升,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根据这一理论,第一、二、三次产业在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以及劳动就业中的相对比重,就成为从产业结构方面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二、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 (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二)从产

    7、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的主导产业什么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也叫主导增长产业,它是指那些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产业。主导产业是在整个经济中起关键带头(引导支撑)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的特征 1、导入了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 3、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思考】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有何不同?(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1、产业的带动作用 2、赫希曼关于产业间联系的论点 3、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1、产业的带动作用 现代产业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投入产出联系。由于这种产业联系

    8、的存在,在一些部门的个别投资会通过这种联系传导到其他部门,诱发其他部门的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产业的带动作用。2、赫希曼关于产业间联系的论点 赫希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Linkage effect),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forward linkage)和后向连锁(backward lingkage)。前向连锁: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种植业部门对食品工业部门具有前向连锁效应。后向连锁:指一个部门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日用化工部门对基本化工、炼油、原油开采等一系列的后向连锁效应。3、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9、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就是要选择能发生最大连锁效应的产业部门带头部门,把有限的投资集中于带头部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连锁效应,推动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后向连锁一般比前向连锁更重要,带动作用更强。所以,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应更主要从后向连锁效果大的部门考虑。(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的主导产业 具体分析城市的每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的同类经济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对重要程度,从中选择出比较区位优势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部门,强化和扩大这一优势,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的主导产业 1、集中系数(coefficient o

    10、f concentration)2、区位熵(quotient of location)C (a/m)/(A/M)Q (a/A)/(b/B)第三节城市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二、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 三、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建设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二)产业集群的特点学者观点马歇尔产业区是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规模,可以从单一城市、整个州、一个国家,甚至到一些邻国联系成的网络。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

    11、巴卡提尼产业集群是具有共同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他认为,新产业区的发展,得意于本地劳动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斯科特新产业区是基于合理劳动分工基础上的生产商在地域上集结成网(生产商和客商、供应商以及竞争对手等的合作),并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相连的产业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朴衫沃新产业区是贸易取向性的新生产活动以一定的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具有明显劳动分散、生产网络和根植性。吴思华产业集群是由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成员间常具有专业化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非特定和约关系,

    12、并认为凭借此种关系可维持长久的交易,这些交易不一定以契约维持,而通过承诺进行,使集聚内的企业获得集群外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仇保兴小企业集群是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失灵的一种制度性方法,是一种自主独立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王缉慈集群揭示了一些地方的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之所以认作“产业群”,有其特定的产业内涵,之所以认作“企业群”,尤其企业“扎堆”的特征。实际上,无论是企业集群还是产业群都是指具有专业特征的企业和有关机构在地理空间集结成群的现象。(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

    13、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所组成的区域那的一种创新协作网络。(二)产业集群的特点 1空间特征 2产业特征 3组织特征 4经济特征 5发展特征 6环境特征二、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一)市场因素(二)制度因素(三)文化因素(一)市场因素 1、市场因素的两种类型:1)供给因素 2)需求因素 2、市场因素生成产业集群的两种机理:1)由关键性企业衍生出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集聚成群 2)中小企业自组织形成的集群(二)制度因素 “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即政府与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而培育出产业集群。“自下而上”地培育与发展形成的,即政府与有关

    14、单位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即能够主动积极地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加以培育,从而发展成为高效的产业集群。(三)文化因素 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区域创新网络的核心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区域行为主体(企业、大学、政府机构)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协作的良好的区域产业文化。三、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建设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架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性 (三)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的建设(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架 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RIS)是指在一国内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

    15、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功能系统,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培育技术开发、转移、应用、扩散能力和相应的区域社会支撑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直接目的: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最终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架(1)主体要素: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地方政府。(2)功能要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和能力。(3)环境要素:体制、基础设施、社会文化心理和保障条件等。(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性 (

    16、1)地域关联 (2)结构关联 (3)功能关联 (4)目标关联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纵观国际上的经验,产业集群对国家和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经济影响,已经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的广泛认同。因此,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又构成次一级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规模变小的区域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如果没有本地化的产业体系为依托,就失去了根本的发展动力。按照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整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因此,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三)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的建设 1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3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4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5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749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