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工作规程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稽查工作规程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稽查 工作 规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为了保障保障税收法律、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规范的贯彻实施,规范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等有关等有关规定规定,制定本规程。,制定本规程。第二条第二条 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税收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
2、促进,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依法纳税。税务稽查由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稽查局主要职责,。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规定确定。关规定确定。第三条 税务稽查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公
3、开、公正、效率的原则税务稽查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第四条 稽查局在所属税务局领导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上级稽查局对下级稽查局的稽查业务进行管理、指导、考核和监督,对执法办案进行指挥和协调。各级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应当加强联系和协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同一被查对象尽量实施联合检查,并分别作出处理决定分别作出处理决定。(规范了三个关系:规范了三个关系:稽查局和所属税务局关系、下级稽查局和上级稽查局的关系、国地税稽查局的关系。其中特别注意,国地税稽查局联合检查,必须分别作出处理决定,分别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否则对方复议的时候主体不明确)第五条第五条 稽
4、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执行分工制约原则。(征管法要求的体现)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检查、审理、执行工作。第六条第六条 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密。秘密、个人隐私保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七条第七条 税务稽查人员有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回避情形税务稽查人
5、员有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的,应当回避。(征管法要求的体现)被查对象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回避的,或者税务稽查人员自己提被查对象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回避的,或者税务稽查人员自己提出回避的,由出回避的,由稽查局局长稽查局局长依法决定是否回避。稽查局局长发现依法决定是否回避。稽查局局长发现税务稽查人员有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要求其回避。稽查局局税务稽查人员有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要求其回避。稽查局局长的回避,由长的回避,由所属税务局领导所属税务局领导依法审查决定。依法审查决定。-制约、保密、回避都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和要求,侵犯纳税人权益尽量要小 第八条第八条 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
6、业道德,不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得有下列行为:得有下列行为:(一)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权限行使职权;(一)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权限行使职权;(二)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二)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三)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三)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四)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向被查对象通风报信、泄(四)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向被查对象通风报信、泄露案情;露案情;(五)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或者隐瞒案情;(五)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或者隐瞒案情;(六)接受被查对象的请客送礼;(六)接受被查对象的请客送礼;(七)未经批准私自会见被查对象;(七)未经批
7、准私自会见被查对象;(八)其他违法乱纪行为。(八)其他违法乱纪行为。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九条第九条 税务机关必须不断提高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税务机关必须不断提高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涉税信息,强化稽查管理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涉税信息,强化稽查管理和执法监督。执法监督。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作规程的法律渊源。第二条: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责。第三条:工作规程
8、依据的基本原则。第四条:规范“三种关系”(领导、指导、协作)第五条:四环节制约基本制度。第六条:保密制度。第七条:回避制度。第八条:强调禁止性工作纪律,防范执法风险。第九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第二章第二章 管管 辖辖 第十条第十条 稽查局应当在稽查局应当在所属税务局的征收管理范围内所属税务局的征收管理范围内实施实施税务稽查。税务稽查。(即:属地管辖)前款规定以外的税收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发前款规定以外的税收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发现地的稽查局查处。现地的稽查局查处。(主要是指虚开发票案件,既可以由虚开发票地查处,也可以由接受虚开发票一方查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
9、对税务稽查管辖另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稽查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规定的,从其规定。(比如:区域整治、集中办案)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税务稽查税务稽查管辖有管辖有争议争议的,由争议各方本着有利于案的,由争议各方本着有利于案件查处的原则逐级协商解决;不能协商一致的,报请共同的上件查处的原则逐级协商解决;不能协商一致的,报请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协调或者决定。级税务机关协调或者决定。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稽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可以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违法情况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可以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
10、违法情况分析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分析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稽查:施分级分类稽查:(一)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一)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二)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二)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三)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三)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四)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四)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五)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五)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六)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六)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分级分类稽查分级分类稽查应当结合税收违法案件
11、查处、税收专项检查应当结合税收违法案件查处、税收专项检查、税收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统筹确定。、税收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统筹确定。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上级稽查局可以根据上级稽查局可以根据税收违法案件性质、复杂程度、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性质、复杂程度、查处难度以及社会影响等情况,难度以及社会影响等情况,组织查处组织查处或者直接查处或者直接查处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税收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税收违法案件。违法案件。下级稽查局查处有困难的重大税下级稽查局查处有困难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可以收违法案件,可以报请上级稽查局查报请上级稽查局查处处。第二章管辖(共第二章管辖(共4 4条)条)1010、管辖基本规则。、管辖基本规则。1
12、111、管辖异议处理方法。、管辖异议处理方法。1212、分级分类稽查。、分级分类稽查。1414、上下级稽查局管辖问题。、上下级稽查局管辖问题。第三章 选 案第十四条 稽查局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选案部门负责稽查对象的选取,并对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选案部门负责对税务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这是选案部门的职责)明确:提出案源信息的概念;集体研究,确定稽查对象,代替原来的专人负责。选案部门负责查处情况跟踪管理。第三章 选 案第十五条 稽查局必须有计划地实施稽查,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检查次数检查次数。(征管法要求)稽
13、查局应当在年度终了前制订下一年度的稽查工作计划,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稽查局备案。年度稽查工作计划中的税收专项检查内容,应当根据上级税务机关税收专项检查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确定。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年度稽查工作计划可以适当调整。(本条是确定总体选案计划的规则)第十六条 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源信息档案立案源信息档案,对所获取的案源信息实行分类管理。案源信息主要包括:(提出了案源信息档案的概念)(一)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二)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三)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四)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
14、;(五)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六)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七)社会公共信息;(八)其他相关信息。注意:不是所有的举报信都能构成案源信息。第十七条 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稽查局设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负责受理单位和个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检举。对单位和个人实名检举(只有实名检举,才有奖励)税收违法行为并经查实,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的,根据其贡献大小,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查出税款的5%以内+罚款的10%以内,两项合计不得超过10万元)第十八条 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应当对检举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区分不同情形,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分别处理:(一)线索清楚,涉
15、嫌偷税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虚开发票、制售假发票或者其他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由选案部门列入案源信息;(线索清楚的,列入案源信息)(二)检举内容不详,无明确线索或者内容重复的,暂存待办;(暂存待办)(三)属于税务局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范围的,转交相关部门处理;(转交相关部门)(四)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检举,将检举材料转送有处理权的单位。第十九条 选案部门对案源信息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发现有税收违法嫌疑的,应当确定为待查对象待查对象。(案源信息-待查对象立案审批表-报稽查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移交检查部门。)待查对象确定后,选案部门填制税务稽查立案
16、审批表,附有关资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凡是检查对象都在选案环节必须立案)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稽查局经筛选未立案检查的,应当及时告知移交信息的部门;移交信息的部门仍然认为需要立案检查的,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由稽查局立案检查。对上级税务机关指定和税收专项检查安排的检查对象,应当立案检查。(所有的税收专项检查对象,都应当立案检查)第二十条 经批准立案检查的,由选案部门制作 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连同有关资料一并移交检查部门。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件管理台账,跟踪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稽查局局长。第三章 选 案(共7条)第十四条:选案职能设定(案源信息概
17、念的提出)。第十五条:稽查工作计划制定。第十六条:案源信息档案内容。第十七条:举报中心及举报奖励设定。第十八条:检举信息的四种处理方式。第十九条:待查对象全面立案税务稽查立案审批表第二十条: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案件管理台账)选案选案流程:流程:案源信息待查对象(稽查局长批准)-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移交检查部门-跟踪案件进展情况(报告稽查局)。两个台账:两个台账:案源信息管理档案、案件管理台账举报举报处理:处理:-四种处理方式(例如案源信息、暂存待办、转交、转办)第四章 检 查第二十一条 检查部门接到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后,应当及时安排人员实施检查。检查人员实施检查前,应当查阅被查对象纳税档案,了
18、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所属行业特点、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即:检查预案阶段。要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各类系统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即:进行案头分析工作。要对几个简单的比率进行分析:例如增值税税负率、所得税贡献率等 第二十二条 检查前,应当告知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但预先通知有碍检查的除外。(即:一般情况下,应当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但是也可以突击检查。预先告知,但是告知不等于出示税务检查通知书)检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
19、局联合检查的,应当出示各自的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出示各自的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60日内完成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经稽查局局长批准。(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60日内完成,如果需要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过稽查局长批准,这个程序必须要做,否则执法检查很可能认为是问题,从而通不过。)第二十三条 实施检查时,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可以采取实地检查、调取账簿资料、询问、查询存款账户或者储蓄存款、异地协查等方法。(其实税务机关检查的方式征管法54条说的比较详细)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可以要求其打开该电子信息系统,或者提供与
20、原始电子数据、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资料一致的复制件。被查对象拒不打开或者拒不提供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得破坏该电子信息系统原始电子数据,或者影响该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经过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第二十四条 实施检查时,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证据的三性: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窃
21、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程序优于实体”)21-24条是税务检查环节的基本规定,以下分述具体规定。第二十五条 调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时,应当向被查对象出具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并填写调取账簿资料清单交其核对后签章确认。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年度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
22、30日内退还。(征管法要求)目前我国有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海南三亚、广东东莞和中山、甘肃嘉峪关 第二十六条 需要提取证据材料原件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 提取证据专用收据提取证据专用收据,由当事人核对后签章确认。对需要归还的证据材料原件,检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并履行相关签收手续。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具 发票换票证发票换票证;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具 调验空白发票收据调验空白发票收据,经查无问题的,应当及时退还。提取证据材料复制件的,应当由原件保存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
23、处”,并由提供人签章。1、例如提取经济合同的原件,就需要提取证据专用收据2、统一了证据材料复制件的写法 第二十七条 询问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实施。除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询问外除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询问外,应当向被询问人送达询问通知书询问通知书。询问时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如实回答问题。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或者向其宣读;询问笔录有修改的,应当由被询问人在改动处捺指印;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尾页结束处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者向我宣读过)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者向我宣读过),与我说的相符,与我说的相符”,并逐页逐页签章、捺指印签章、捺指印。被询问人拒绝在询问笔录上签章、捺指印的,检查人员应
24、当在笔录上注明。注意点注意点1 1:明确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询问的,不需要送达询问通知书)注意点2:即使拒绝签章的,也应当注明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证人可以采取书面或者口头方采取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式陈述或者提供证言。当事人、证人口头陈述或者提供证言的,检查人员可以笔录、录音录音、录像。笔录应当使用能够长期保持字迹的书写工具书写,也可使用计算机记录并打印,陈述或者证言应当由陈述人或者证人逐页签逐页签章、捺指印。当事人、证人口头提出变更陈述或者证言的,检查人员应当就变更部分重制作笔录,注明原因,由当事人、证人逐页签章、捺指印。当事人、证人变更书面陈述或者证言的,不退回原件。不退回原件。(当事人如
25、果变更陈述或者证言的,不退还原件,如果翻供,不能将原来的证言收回,以综合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第二十九条 制作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内容。(基(基本上这种证据本上这种证据在税务稽查中在税务稽查中很少采用)很少采用)调取视听资料时,应当调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难以调取原始载体的,可以调取复制件,但应当说明复制方法、人员、时间和原件存放处等事项。对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对图像资料,应当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第三十条 以电子数据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在纸质资料上注明数据出处、打印场所(要注明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