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离散数学-函数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872855
  • 上传时间:2023-05-13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36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离散数学-函数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离散数学 函数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5章 函数第5章 函数5.1 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基本概念5.2 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反函数和复合函数5.3 集合的基数集合的基数返回总目录第5章 函数 5.1函数的基本概念 定义5.1.1设A和B是两个任意集合,f是A到B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x,都存在B中惟一元素y,使得x,yf,则称f是A到B的函数或映射。记为f:AB。x,yf,常记为y=f(x),x称为自变元或像源,y称为在f作用下x的函数值或像。由函数的定义可以看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若f是A到B的函数。它与一般二元关系的区别如下:函数的定义中强调A中的每一个元素x有像,所以A=dom f。这称为像的存在性。函数

    2、的定义中还强调像y是唯一的,称做像的惟一性。像的惟一性可以描述为:设f(x1)=y1且f(x2)=y2。如果x1=x2,那么y1=y2。或者,如果y1y2,那么x1x2。第5章 函 数第5章 函数 【例5.2】设 N为自然数集合,下列N上的二元关系是否为函数?f=x,2x|xN g=x,2|xN 解:f和g都是从自然数集合N到自然数集合N的函数,常记为f:NN,f(x)=2x和g:NN,g(x)=2。设A和B是两个任意集合,AB任意子集是A到B的二元关系,但不一定是A到B的函数。当A和B是有限集时,由定理4.1.1的证明过程可以看出,A到B的二元关系共有2|A|B|个,A到B的函数有多少个呢?

    3、以下研究这个问题。设A和B是两个任意的集合,f|f:AB是A到B的所有函数构成的集合,常记为BA。读作B上A。第5章 函数 【例5.3】设 A=1,2,3,B=a,b,求BA。解:由A到B的函数有以下8个:f0=1,a,2,a,3,a f1=1,a,2,a,3,b f2=1,a,2,b,3,a f3=1,a,2,b,3,b f4=1,b,2,a,3,a f5=1,b,2,a,3,b f6=1,b,2,b,3,a f7=1,b,2,b,3,b BA=f0,f1,f2,f3,f4,f5,f6,f7 A到B的函数共8个,8=23=|B|A|。当A和B都是有限集时,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一般地说,若|A|

    4、=m,|B|=n,则|BA|=nm=|B|A|。第5章 函数 定义5.1.2 设A和B是两个任意的集合,f:AB,A1A,集合f(x)|xA1称为集合A1在f下的像,记为f(A1)。集合A在f下的像 f(A)=f(x)|xA称为函数f的像。显然,函数f的像f(A)就是二元关系f的值域,即f(A)=ran f。【例5.4】设f:1,2,3 a,b,f=1,a,2,a,3,b,A1=1,2,试求A1在f下的像f(A1)和函数f的像f(A)。解:f(A1)=f(x)|xA1=f(1),f(2)=a f(A)=f(x)|xA=f(1),f(2),f(3)=a,b第5章 函数 定义5.1.3 设f:AB

    5、,g:CD,若A=C,B=D且xA,有f(x)=g(x),则称函数f和g相等,记为f=g。例如,函数f:NN,f(x)=x3 函数g:1,2,3 N,g(x)=x3 虽然函数f和g有相同的表达式x3,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如果把f和g看成二元关系,fNN,用列举法表示为:0,0,1,1,2,8,3,27,4,64,g1,2,3 N,用列举法表示为:0,0,1,1,2,8,3,27 按二元关系相等的条件衡量,它们也是不等的。函数相等和二元关系相等是一致的。第5章 函数 定义5.1.4 设f:AB,若f的值域ran f=B,则称f为满射。设f是A到B的函数,由定义不难看出,如果yB,都存在xA

    6、,使得f(x)=y,则f是满射函数。例如,A=a,b,c,d,B=1,2,3,f是由A到B的函数,定义为:f=a,1,b,1,c,3,d,2 因为ran f=f(A)=1,2,3=B,所以f是满射。图5.2是f的示意图。由图5.2可得出如下的结论:若A、B是有限集,f:AB是满射,在f的示意图中,B中每个元素至少是一个有向边的终点且|A|B|第5章 函数 定义5.1.5 设f:AB,若yran f,存在惟一的xA,使得f(x)=y,则称f为单射。设f是A到B的函数,由定义不难看出,如果对于x1A,x2A,f(x1)=y1,f(x2)=y2。当y1=y2时,一定有x1=x2,则f是单射函数。当x

    7、1x2时,一定有y1y2,则f是单射函数。【例5.5】设f:a,b2,4,6,定义 f=a,2,b,6函数f是否为单射?f是否为满射?第5章 函数 解:因为f(a)=2,f(b)=6,所以f是单射。因为 f 的值域ran f=2,62,4,6,所以f不是满射。图5.3是 f 的示意图。由图5.3可得出如下的结论:若A、B是有限集,f:AB是单射,在 f 的示意图中,B中每个像点是且仅是一条有向边的终点且|A|B|第5章 函数 定义5.1.6 设f:AB,若f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称f为双射。例如:A=1,2,3,B=a,b,c,f=1,a,2,c,3,b,f是A到B的双射函数,图5.4是f的示

    8、意图。第5章 函数 若A、B是有限集,f:AB是双射,则 f一定是满射。故B中每个元素至少是一个有向边的终点;f 也是单射,故B中每个像点是且仅是一条有向边的终点。所以,在双射函数的示意图中,B中每一个元素是且仅是一条有向边的终点。若A、B是有限集,f:AB是双射,则 f 一定是满射,所以|A|B|;f 也是单射,所以|A|B|。于是|A|=|B|。第5章 函数 【例5.6】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单射、满射或双射。为什么?f:RR,f(x)=-x2+2x-1,其中,R是实数集合 f:IR,f(x)=ln x,其中,I是正整数集合 f:RI,f(x)=x,其中,x是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f:RR,f(

    9、x)=2x+1 f:RR,f(x)=,其中,R是正实数集合xx12第5章 函数 解:f(x)=-x2+2x-1=-(x-1)2,f 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不是单调函数,所以不是单射。在 x=1处取得极大值0,所以f 不是满射。f 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f 是单调增加函数。因此是单射,但不是满射,因为ran f=ln 1,ln 2,R f是满射,但不是单射,例如f(1.5)=1.5=1,而f(1.2)=1.2=1 f是单调增加函数且ran f=R,它既是单射,也是满射,因此它是双射。f 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当x0时,f(x);而当x时,f(x)。在x=1处函数f(x)取得极小值f(1)=2。因此它

    10、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第5章 函数 定义5.1.7 设 f:AB,若yB,xA,都有 f(x)=y,则称 f为常函数。设IA是A上的恒等关系,它是A到A的函数,IA叫做A上的恒等函数。常记为y=IA(x)。设A是任意集合,AA,xA,定义:A0,1如下:叫做A的特征函数。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xR是 x形成的R等价类,A/R是A关于R的商集,f:AA/R,定义为:f(x)=xR,称f为A到商集A/R的自然函数或自然映射。AAxAxxxA01)()(xxA第5章 函数 例如,设A=a,b,c,A=b,B=a,b,则 A的特征函数 xA=a,0,b,1,c,0。B的特征函数 xB=a,1,b,1,

    11、c,0。显然A的每一个子集都对应一个特征函数。又例如,设A=a,b,c,A上的等价关系R为:R=a,a,b,b,b,c,c,b,c,c,商集A/R=a,b,c f:AA/R f(a)=a f(b)=f(c)=b,c 不同的等价关系确定不同的自然映射,其中恒等关系确定的自然映射是双射,而其它的自然映射一般地说是满射。返回章目录第5章 函数 5.2反函数和复合函数 5.2.1 反函数 定理5.2.1 设 f:AB是双射函数,则 f 的逆关系f C是B到 A的双射函数。证明:先证逆关系 f C是B到 A的函数。因为 f 是函数,所以 f C是B到 A的二元关系。以下证明B到 A的二元关系f C是B到

    12、 A的函数。yB,因为 f:AB是满射,所以,xA,使x,y f,由逆关系的定义得,y,x f C。设y1,x1 fC,y2,x2 fC,y1=y2,由逆关系的定义知,x1,y1 f,x2,y2 f,因为f是单射,所以x1=x2 故 f C是B到 A的函数。第5章 函数 再证 f C是满射。由定理4.2.7有ran f C=dom f。又因为 f 是A到B的函数,所以dom f=A。于是ran f C=A。所以f C是B到 A的满射。最后证f C是单射。设y1,x1 f C,y2,x2 f C且x1=x2,由逆关系的定义有x1,y1 f,x2,y2 f,又因为f是函数,必有y1=y2。所以 f

    13、 C是单射。这就证明了f C是双射函数。第5章 函数 定义5.2.1 设f:AB是双射函数,f的逆关系f C是B到 A的双射函数。称双射函数f C为f的反函数,记为:f-1。例如,设A=1,2,3,B=a,b,c。f=1,a,2,c,3,b 显然,f是A到B的双射函数。f的逆关系 f C=a,1,c,2,b,3是B到A的双射函数,记为f-1,f 1是 f 的反函数。又如 g=1,a,2,a,3,b也是A到B的函数,但g不是满射,也不是单射,因而不是双射。逆关系 gC=a,1,a,2,b,3不是B到 A的函数。第5章 函数 定理5.2.2 设f:AB为双射函数,f-1:BA是f的反函数,则(f-

    14、1)-1=f。证明:由定理5.2.1和定义5.2.1知(f-1)-1:AB,且为双射。xA,设 f(x)=y,则 f-1(y)=x,(f-1)-1(x)=y=f(x),所以(f-1)-1=f。例如,设A=a,b,c,B=1,2,3。f:AB为双射函数,定义为:f=a,2,b,3,c,1则 f-1=2,a,3,b,1,c (f-1)-1=a,2,b,3,c,1=f第5章 函数 5.2.2 复合函数 第4章介绍了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在那儿,二元关系的复合关系定义为:设X,Y,Z是集合,R XY,SYZ,集合 x,zxXzZ(y)(yYx,yRy,zS)叫做R和S的复合关系。记为R S。即 R S=

    15、x,zxXzZ(y)(yYx,yRy,zS)将R S=x,zxXzZ(y)(yYx,yRy,zS)记为S R,即 S R=x,zxXzZ(y)(yYx,yRy,zS)第5章 函数 前者叫做R和S的复合关系。为了与前者区别,后者叫做二元关系S在二元关系R左边的复合关系,简称为S和R的左复合关系。前面已经讲过,函数是满足一定条件的二元关系,当然它可以进行左复合运算。函数的左复合关系描述为:设f:AB,g:CD,若f(A)C,集合 g f=a,d|aAdD(b)(bBa,bfb,dg)=a,d|aAdD(b)(bBb=f(a)d=g(b)第5章 函数 定义5.2.2 设f:AB,g:CD,若f(A)

    16、C,集合 a,d|aAdD(b)(bBb=f(a)d=g(b)称为函数g在函数f左边的复合关系,记为g f。定理5.2.3 设f:AB,g:CD,f(A)C,则函数g在函数f左边的复合关系g f是A到D的函数。证明:aA,因为f是A到B函数,必存在惟一的bB,使得a,bf。即b=f(a)。而b=f(a)f(A)C,故bC。又因为g是C到D函数,必存在惟一的dD,使得b,dg。即d=g(b)。故由定义5.2.2,a,dg f,即g f(a)=d。所以g f是A到D的函数。第5章 函数 定义5.2.3 设f:AB,g:CD,若f(A)C,函数g在函数f左边的复合关系g f称为函数 g在函数f左边可

    17、复合函数,简称为g和f的左复合函数或g和f的复合函数。仍然记为g f。g f是A到D的函数。推论 设f:AB,g:CD,f(A)C,则g f(x)=g(f(x)。证明:由定理5.2.3的证明过程可以看出,aA,b=f(a)且d=g(b),g f(a)=d,于是,g f(a)=d=g(b)=g(f(a)。所以,g f(x)=g(f(x)。第5章 函数 定理5.2.4 设f:AB,g:BC,g f:AC。如果f和g都是满射,则g f也是满射。如果f和g都是单射,则g f也是单射。如果f和g都是双射,则g f也是双射。证明:cC,因为g是B到C的满射,bB,使c=g(b)。又因为f是A到B满射,aA

    18、,使b=f(a)。于是,g f(a)=g(f(a)=g(b)=c,所以g f是满射。设a1A且a2A,a1a2,因为f是A到B单射,f(a1)f(a2),f(a1)B,f(a2)B。又因为g是B到C单射,所以g(f(a1)g(f(a2),即g f(a1)g f(a2),故g f是单射。f和g都是双射,则f和g都是满射和单射,由和知,g f是满射和单射,故g f是双射。第5章 函数 在第4章的第2节中定义了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介绍了复合运算性质。这些性质有:设RXY,SYZ,T ZW。(R S)T=R(S T)R IY=IX R=R R RC=IX,RC R=IY (R S)C=SC RC 函数

    19、的复合运算也有类似的性质。以下几个定理介绍了这些性质。第5章 函数 定理5.2.5 设f:AB,g:BC,h:CD,则 h(g f)=(h g)f 证明:由定义5.2.3知,g f:AC,h(g f):AD。类似地 h g:BD,(h g)f:AD。令f(x)=y,g(y)=z,h(z)=u。由定理5.2.3的推论知,g f(x)=g(f(x)=g(y)=z,h g(y)=h(g(y)=h(z)=u h(g f)(x)=h(g f)(x)=h(z)=u =h g(y)=h g(f(x)=(h g)f(x)所以 h(g f)=(h g)f 因为函数的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所以可略去函数复合运算中的

    20、括号,即用h g f记h(g f)=(h g)f,另外,还可以定义函数的幂:f 2=f f,f 3=f f f,第5章 函数 【例5.8】设R是实数集合,下面是R到R的函数f(x)=x+2,g(x)=x-2,h(x)=3x 先求g和f的复合函数g f,h和g的复合函数h g。再验证h(g f)=(h g)f 解:显然h(g f):RR (h g)f:RR g f(x)=g(f(x)=g(x+2)=(x+2)-2=x h g(x)=h(g(x)=h(x-2)=3(x-2)=3x-6 h(g f)(x)=h(g f(x)=h(x)=3x (h g)f(x)=h g(f(x)=h g(x2)=3(x

    21、2)-6=3x所以 h(g f)(x)=(h g)f(x)故 h(g f)=(h g)f 第5章 函数 定理5.2.6 设f:AB,IA是A上的恒等函数,IB是B上的恒等函数,则IB f=f IA=f 证明:先证f IA=f 由定义5.2.3知,f IA:AB,再由定理5.2.3的推论知 f IA(x)=f(IA(x)=f(x)所以 f IA=f 类似地可以证明IB f=f 定理5.2.7设f:AB为双射函数,f1:BA是f的反函数,则f-1 f=IA,f f-1=IB 证明:先证明f-1 f=IA 由定义5.2.3知f-1 f:AA。IA:AA。xA,设f(x)=y,则f-1(y)=x。f-

    22、1 f(x)=f-1(f(x)=f-1(y)=x=IA(x)所以 f-1 f=IA 类似地可以证明f f-1=IB 第5章 函数 【例5.9】设 A=0,1,2,B=a,b,c,f:AB,定义为:f=0,c,1,a,2,b,求f1、f-1 f和f f-1,验证 f-1 f=IA和f f-1=IB 解:f-1=a,1,b,2,c,0 f-1 f=0,0,1,1,2,2 f f-1=a,a,b,b,c,c f-1 f:AA,IA:AA f-1 f(0)=0=IA(0),f-1 f(1)=1=IA(1),f-1 f(2)=2=IA(2)所以f-1 f=IA f f-1:BB,IB:BB f f-1(

    23、a)=a=IB(a),f f-1(b)=b=IB(b),f f-1(c)=c=IB(c)所以f f-1=IB 第5章 函数 定理5.2.8 设f:AB,g:BC且 f和g均为双射函数,则(g f)-1=f-1 g-1 证明:因为f和g均为双射函数,f-1和g-1存在且 f-1:BA,g-1:CB所以 f-1 g-1:CA 另一方面,由定义5.2.3知,g f:AC。所以 (g f)-1:CA。zC,因为g为双射函数,yB 使g(y)=z,又因为f为双射函数,xA,使f(x)=y,于是,g f(x)=g(f(x)=g(y)=z故 (g f)-1(z)=x。另一方面,f-1(y)=x,g-1(z)

    24、=y。于是,f-1 g-1(z)=f-1(g-1(z)=f-1(y)=x 所以 (g f)-1=f-1 g-1返回章目录第5章 函数 5.3集合的基数 5.3.1集合的等势 定义5.3.1 设A和B是集合,如果存在A到B的双射函数,则称集合A和集合B等势。记作AB。设A和B是有限集合,AB,则存在A到B的双射函数,根据5.1节中双射的性质,|A|=|B|。即A和B中元素的个数相等。【例5.10】设I是整数集,N是自然数集。试证明IN。证明:设f:IN,定义为:00122)(xxxxxf第5章 函数 以下证明f是I到N的双射函数。任取nN,若n是偶数,有 I且 0,使f()=2 =n;若n是奇数

    25、,有 I且 0,使f()=-2()-1=n。所以f是满射。2n2n2n2n21n21n21n21n 按照这个定义将I中的元素如下排列与N中的元素对应:I 0 -1 1 -2 2 -3 3 -4 4 N 0 1 2 3 4 5 6 7 8 第5章 函数 若有n1I,n2I且n1n2。分下列4种情况讨论:假定n10且n20,则f(n1)-f(n2)=2n1-2n2=2(n1-n2)0,所以f(n1)f(n2)。假定n10且n20,则f(n1)-f(n2)=(-2n1-1)-(-2n2-1)=2(n2-n1)0,所以f(n1)f(n2)。假定n10且n20,则f(n1)-f(n2)=2n1-(-2n

    26、2-1)=2(n1n2)+10(因为一个偶数与1的和或差永远不能为0),所以f(n1)f(n2)。假定n10且n20,类似,同样有f(n1)f(n2)。所以f是单射。于是f是I到N的双射函数。IN第5章 函数 定理5.3.1设A,B,C是任意三个集合。则集合的等势有下列性质。自反性:即AA。对称性:即若AB,则BA。传递性:即若AB,BC,则AC。证明:仅证明。因为AB,BC,由等势的定义知,存在双射函数f:AB和双射函数g:BC,由定理5.2.4知,g f是A到C的双射函数。所以AC。第5章 函数 5.3.2有限集和无限集 定义5.3.2 如果集合A与集合0,1,2,n-1(n是某个自然数)

    27、等势,则称A为有限集,如果集合A不是有限集,则称A为无限集。定理5.3.2 自然数集N是无限集。证明:nN,设f是任意集合0,1,2,n-1到N的函数,令k=1+maxf(0),f(1),f(n-1),kN。x0,1,2,n-1,f(x)k。因此,f不是从0,1,2,n-1到N的满射函数。当然不是从0,1,2,n-1到N的双射函数。因为n和f都是任意的,所以,自然数集N不是有限集,而是无限集。定理5.3.3 有限集不与它的任何真子集等势。证明:设A为任一有限集,BA,则C=A-B。|B|=|A|-|C|A|,即|A|B|,根据5.1节中双射的性质,A与B之间不存在双射函数。A与B不等势。第5章

    28、 函数 定理5.3.4 无限集必与其某个真子集等势。证明:首先证明在任何一个无限集a中,一定能取出一系列元素a1,a2,。在A中任取一个元素,记为a1。因为集合A是无限集,显然,集合A-a1不空。再从A-a1中取一个元素,记为a2。同样,集合A-a1,a2不空。继续做下去,可从A中取出一系列元素a1,a2,。记=a-a1,a2,,令=a2,a3,,显然A。f:A,定义为:f(ai)=ai+1 i=1,2,f(x)=x x 显然,f是A到的双射。A 根据定理5.3.3和定理5.3.4可以给出有限集与无限集的另外一个定义如下:不能和自己的任何真子集等势的集合称作有限集。能与自己的某个真子集等势的集

    29、合称作无限集。第5章 函数 5.3.3集合的基数 定义5.3.3 将相互等势的集合归于同一类,对这样的每一类集合规定一个记号,称这个记号是这一类集合中每一个集合的基数或者势。集合A的势记为|A|。根据定义5.3.3,任何等势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基数;而不等势的集合基数也不相同。规定有限集的势是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空集的势为0。定义5.3.4 设N是自然数集合,凡与N等势的集合称为可数集或可列集,也叫无限可数集或无限可列集。通常记可数集的基数为0。读作“阿列夫零”。根据此定义,由例5.10知自然数集合N和整数集I都是可数集,|N|=|I|=0。第5章 函数 定理5.3.5 集合A是可数集的充分必要条

    30、件是A的全部元素可以排成一个无限序列a0,a1,。证明:设A是可数集,下证A的全部元素可以排成一个无序列a0,a1,。因为A是可数集,由可数集的定义有NA。由等势的定义知,存在N到A的双射函数。设f:NA是双射函数,令an=f(n)A。则a可写成一个无限序列a0,a1,。设A的全部元素可以排成一个无限序列a0,a1,,下证A是可数集。因为A的全部元素可以排成一个无限序列a0,a1,,所以可定义N到A一个双射函数f(n)=an,故A是可数集。该定理说明一个能用自然数编号的无限集是可数集。第5章 函数 【例5.11】设N为自然数集,证明集合 M=x|x=10nnN是可数集。证明:令ai=10i,则

    31、集合M可用列举法表示为:M=0,10,20,30,=a0,a1,M是能用自然数编号的无限集,根据定理5.3.5,M是可数集。定理5.3.6 任何无限集必含有可数子集。证明:设A为无限集,则A,在A中任取一个元素,记为a0。因为集合A是无限集,显然,集合A-a0不空。再从A-a0中取一个元素a1。同样A-a0,a1不空。可以继续做下去,从a中取出一系列元素a0,a1,令A=a0,a1,由定理5.3.5知,A是可数集。显然AA。第5章 函数 定理5.3.7 可数集的无限子集仍为可数集。证明:设a为可数集,它的元素编号如下:a0,a1,an,任取a的无限子集B,在a的元素中,从a0开始逐个检查,将遇

    32、到的第一个B的元素记为 ,第二个记为 ,。因为B是无限集,所以B中的元素可排为 ,。由定理5.3.5,B是可数集。1ia1ia2ia2iania第5章 函数 定理5.3.8 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仍为可数集。证明:设可数个可数集分别为:A0=a00,a01,a02,a03,a04,A1=a10,a11,a12,a13,a14,A2=a20,a21,a22,a23,a24,A3=a30,a31,a32,a33,a34,p+q=h称为元素apq(p,q=0,1,2,)的高度。对上述集合的所有元素,先按高度大小编号,在同一高度中按q的值由小到大编号。这样就可以把并集A0A1A2中所有的元素按下列顺序(箭

    33、头所指顺序)编成一列:第5章 函数 a00,a01,a02,a03,a04,a10,a11,a12,a13,a14,a20,a21,a22,a23,a24,a30,a31,a32,a33,a34,a00;a10,a01;a20,a11,a02;因为Ai,Aj可能有公共元素,这些公共元素在并集中是同一元素,在这一序列中去掉重复元素后的集合仍是可数的。所以并集A0A1A2是可数集。第5章 函数 【例5.12】在直角坐标系下,两坐标x,y均为整数的点(x,y)称为格点。证明全体格点构成可数集。证明:对每个固定的整数n,An=n,m|m是整数中的元素可排列为:n,0,n,1,n,-1,n,2,n,-2

    34、,所以An是可数集。显然,右半平面上的格点全体构成的集合就是并集A0A1A2,这是可数个可数集的并,因而是可数集。左半平面上的格点全体构成的集合就是并集A-1A-2A-3,这也是可数个可数集的并,因而是可数集。因为可数集的并是可数集,所以平面上的格点全体构成的集合A0A1A2A-1A-2A-3是可数集。第5章 函数 【例5.13】证明有理数全体是可数集。证明:有理数r可写成分数 ,其中q0,p,q为互质的整数。把分数 记为序偶p,q,就成为平面上的格点。在平面上的全体格点构成的集合中删除q=0和p,q不互质的序偶得集合S,S就是有理数集合,它是平面上的全体格点构成的集合的无限子集,而平面上的全

    35、体格点构成的集合是可数集。由定理5.3.7 知,有理数全体是可数集。qpqp第5章 函数 定理5.3.9 设R为实数集,则集合x|xR0 x1是不可数集。证明:如果x|xR0 x1是不可数集,那么x|xR0 x1自然是不可数集。所以先证x|xR0 x1是不可数集。如果x|xR0 x1是可数集,那么,其中所有实数可排成一数列:t1,t2,tn,,将这些实数用十进制无限小数表示为:t1=0.t11t12t13t14 t2=0.t21t22t23t24 t3=0.t31t32t33t34 第5章 函数 其中所有tij都是0,1,2,9十个数字中的一个,并且对每一个i,ti=0.ti1ti2ti3ti

    36、4中无限项后不全为0。作十进制小数 a=0.a1a2a3a4 其中aitii,ai0,ai9,i=1,2,。这是办得到的。因为对任意的i,如tii=1,令ai=2,如tii1,那末取ai=1就行了。于是所作成的数a应该在集合x|xR0 x1中,但不会在数列t1,t2,tn,中,因为对于每个n,antnn,所以atn,这和ti|i=1,2,是区间x|xR0 x1中实数全体的假设相矛盾。因此x|xR0 x1是不可数集。从而x|xR0 x1也是不可数集。定义5.3.5 集合x|xR0 x1的基数称为连续点集的基数。记为。读作“阿列夫”。第5章 函数 5.3.4集合基数的比较 定义5.3.6 若集合A

    37、到集合B存在一个单射,则称A的基数不大于B的基数或称A的基数小于等于B的基数,记为|A|B|。若集合A到集合B存在一个单射,但不存在双射,则称A的基数小于B的基数,记为|A|B|。定理5.3.10 设A和B是集合,如果|A|B|且|B|A|,则|A|=|B|证明从略。这个定理对证明集合的基数相同提供了有效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构造一单射函数f:AB,即说明有|A|B|。另外,如能够构造单射函数f:BA,即有|B|A|。根据本定理就得到|A|=|B|。第5章 函数 【例5.14】证明区间0,1与(0,1)有相同的基数。证明:作单射函数 f:(0,1)0,1,f(x)=x|(0,1)|0,1|g:0,

    38、1(0,1),f(x)=+|0,1|(0,1)|所以|(0,1)|=|0,1|定理5.3.11 实数集R的基数是。证明:先证集合R1=x|xR0 x1和实数集R等势。作R1到R的函数f:R1R f(x)=因为正切函数tg x在R1中是单调递增的,所以f是R1到R的双射函数。根据定义5.3.1,R1R,再由定义5.3.3和定义5.3.5,|R|=。2x21212 xtg第5章 函数 【例5.15】设A是自然数集合,B=(0,1),|A|N|=0,|B|=,求证|AB|=。证明:设R是实数集合。定义一个从AB到R的函数。f(n,x)=nx 显然f是从AB到R的单射函数,所以|AB|R|,而|R|=

    39、,故|AB|此外,作函数 g:(0,1)AB,g(x)=0,x因为g是单射的,|(0,1)|AB|,而|(0,1)|=,故|AB|。所以|AB|=。第5章 函数 定理5.3.12 设A是有限集合,则|A|0。证明:设|A|=n,则A0,1,2,n-1。定义函数 f:0,1,2,n-1N(N为自然数),f(x)x。f是单射函数,故|A|N|=0 在定理5.3.2中已证得0,1,2,n-1到N之间不存在双射函数,所以|A|N|=0,即|A|0。又作函数 g:N0,1,g(n)=,g是单射函数,故|N|。因为N与0,1间不存在双射函数,所以|N|,因此0。|A|0成立。11n第5章 函数 定理5.3

    40、.13 设A是无限集合,则0|A|。证明:因为A是无限集合,故A必包含一个可数无限子集A,作函数f:AA,f(x)=x,显然f是A到A单射函数,所以|A|A|而|A|=0,从而0|A|我们在定理5.3.12中已经证明了0。在定理5.3.13中证明了,当A是无限集合时,0|A|。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证明:有一个无限集的基数严格介于0与之间。第5章 函数 下面定理说明,没有最大的基数,也没有最大的集合。定理5.3.14 设A是集合,P(A)是A的幂集合,则|A|P(A)|证明:先证明|A|P(A)|作函数f:AP(A),f(a)=a,f是A到P(A)单射,故|A|P(A)|再证明|A|P(

    41、A)|设|A|=|P(A)|,则必存在A到P(A)双射函数,设为g:AP(A)。对于任意aA,必有P(A)中惟一的g(a)与之对应。第5章 函数 如果ag(a),称a是A的内部元素;若ag(a),称a是A的外部元素。令S=a|aAag(a),即S是A的外部元素集合。显然SA,故SP(A)。因为g是双射函数,故必有一个元素bA,使g(b)=S。若bS,则由S的定义,b是A的外部元素;又因为g(b)=S,bS=g(b),此时,由A的内部元素的定义,b是A的内部元素。得出矛盾。若bS,则由S的定义,b是A的内部元素;又因为g(b)=S,bS=g(b),此时,由A的外部元素的定义,b是A的外部元素。又得出矛盾。故|A|P(A)|由和得|A|P(A)|返回总目录返回章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离散数学-函数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728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