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国I卷)六月押题卷 理综 (一)(含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587112
  • 上传时间:2020-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66.7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国I卷)六月押题卷 理综 (一)(含解析).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国I卷六月押题卷 理综 一含解析 2020 全国 高等学校 统一 招生 考试 六月 押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 理综 第 1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2 页(共 34 页) 绝密绝密 启用前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卷时, 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

    2、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 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126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近日,科学家发现一种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超级真菌”,在高温下其仍然可以分泌大 量的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关于该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超级真菌”的形成是相应的抗真菌药刺激变异产生的 B该菌分泌胞外蛋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该菌的遗传物质与 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

    3、同 D将该菌放入清水中不会出现细胞破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超级真菌”不是抗性药物刺激其变异产生的,药物 只是起到筛选作用,A 项不正确;真菌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是 DNA,DNA 和 ATP 的元素组成都为 C、H、O、N、P,C 项正确;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参与,B 项正确; 真菌有细胞壁,放入清水不会破裂,D 项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膜及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C胞吐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一定会发生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D细胞的核膜

    4、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及物质运输有关知识。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 体蛋白和能量,A 项正确;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但核糖体无膜结构,B 项错误;胞吐过程是 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 项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 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 出细胞的通道,D 项正确。 3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如 SARS 病毒、天花病毒等。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 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

    5、射性同位素标 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对照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 核酸类型。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思路最合理的是 应选用 35S、32P 分别标记该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 先将甲、乙两组宿主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 U 或 T 的培养基中 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宿主细胞的培养液中 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 A B C D 【答案】C 【解析】病毒是科研中的热点问题,本题以 SARS 病毒、天花病毒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同位素 标记法、病毒的种类、DNA 和 RNA 的区别以及病毒的培养等有关知识。应先标记细胞,再用被标 记的细

    6、胞培养病毒,错误;DNA 含有 T,RNA 含有 U,所以先将甲、乙两组宿主细胞分别培养在 含同位素标记的 U 或 T 的培养基中,正确;再用被标记好的宿主细胞来培养病毒,正确;培养 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正确。综上分析,C 项最合理。 4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一类名为“整合素”的细胞黏附分子,它负责免疫细胞在血管表面的停留 (黏附)、爬行(迁移)和渗出血管等过程。Hsp90(热休克蛋白)是一种在高温诱导下合成的热应 急蛋白质。最新研究发现,人体病理高烧时的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 Hsp90 表达,Hsp90 会被 招募到细胞膜上与 alpha4 整合素“结合

    7、”,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病人一定范围内的持续高烧,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害 B人体高烧时使用的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理综 第 3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4 页(共 34 页) DHsp90 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 alpha4 整合素“结合”,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 息交流功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 Hsp90 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 白质与 alpha4 整

    8、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病人一定范围内的持续高 烧,有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害,A 项错误;人体高烧时使用的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从而发挥作用,B 项错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或癌变 细胞,C 项错误;Hsp90 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 alpha4 整合素“结合”,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 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项正确。 5 某草场发生了鼠害, 对该草场的生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 时间段该草场内鼠种群的增长率呈现由“小大小”的变化趋势 B根据该农场内鼠的性别比例

    9、可预测未来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C该农场不同区域内鼠的分布差异较大可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若撤去人为因素干预,该农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会持续下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据图可知,开始时间段和最后时间段该草场内鼠种群 的增长率均接近零,所以 ac 时间段该草场内鼠种群的增长率呈现由“小大小”的变化趋势,A 项正确;根据该农场内鼠的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鼠种群数量的变化,B 项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 指由于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自身特点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 差别,C 项错误;若撤去人为因素干预,该农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一定会持续下降,D 项错误。 6

    10、已知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但具有某种基 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下列关于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 后代表现型分离比及可能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后代分离比 933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B后代分离比 5331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 6321可能是基因型为 AA 个体和 BB 个体致死 D后代分离比 7311肯定是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对 9331 的变形分析,实际考查学生对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应用

    11、能力,突出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正常情况 下,AaBb 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BAbaBab=1111,自交产生的后代表现 型及比例是 A_B_A_bbaaB_aabb=9331 或 A_B_aaB_A_bbaabb=9331。后 代分离比为 933,没有双隐 aabb 个体,说明 aabb 的受精卵或胚胎死亡,A 项错误;后代分离比 为 5331,只有双显个体 A_B_中死亡了 4 份,可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致死, B 项正确; 后代分离比为 6321, 可推测某一显性基因纯合个体 AA_或_BB 个体死亡, 即 AA 个体或 BB

    12、个体显性纯合致死,而不是 AA 个体和 BB 个体显性纯合致死,C 项错误;后代分 离比为 7311,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或者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 子或雄配子致死,D 项错误。 7在抗击“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及疫苗投入使用。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A84 消毒液和酒精均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两者的消毒原理不同 B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C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为生产防护服的主要原料,两者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真丝织品和棉纺织品可代替熔喷无纺布生产防护口罩,两者均可防止病毒渗透 【答案】D 【解

    13、析】A84 消毒液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病毒氧化变质而失去生理活性,因而具有杀菌 消毒作用, 而酒精则是由于其使蛋白质脱水发生变性而消毒, 因此二者的消毒原理不相同, A 正确; B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 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使蛋白质失去活性, B 正确; C 聚 丙烯和聚四氟乙烯都是高聚物, 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正确; D 真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的空隙大, 具有很好的渗透性,不能阻止病毒渗透,因此不能代替无纺布生产防护口罩,D 错误。 8对伞花烃()常用作染料、医药、香料的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伞花烃的一氯代物有 5 种 B对伞花烃分子中最多有 8 个碳原子共平

    14、面 C对伞花烃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D对伞花烃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答案】A 理综 第 5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6 页(共 34 页) 【解析】对伞花烃中含 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H 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 5 种,A 正确;对伞花烃 中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 C 原子一定与苯环共面,异丙基中一个甲基上的 C 原子可能 与苯环共面,故最多有 9 个碳原子共平面,B 不正确;对伞花烃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 不正确; 对伞花烃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加聚反应,D 不正确。 9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浴加热的优点为使反

    15、应物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B仪器 a 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浓硫酸、浓硝酸和苯混合时,应先向浓硫酸中缓缓加入浓硝酸,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将苯逐 滴滴入 D反应完全后,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和硝基苯 【答案】C 【解析】水浴加热的优点为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A 项正确;仪器 a 的作用是冷 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率,B 项正确;浓硫酸、浓硝酸和苯混合时,应先向浓硝酸中 缓缓加入浓硫酸,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将苯逐滴滴入,可避免混合过程中放热而使液体溅出,并造 成苯大量挥发,C 项不正确;苯和硝基苯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和硝基苯,D 项正确。 10设 NA为

    16、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的 33.6L 氯气与足量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3NA C1L 1mol L1的乙酸溶液中含 H+的数量为 NA D标准状况下,2.24L 乙醇完全燃烧产生 CO2分子的数目为 NA 【答案】A 【解析】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 CH2,7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CH2)的物 质的量是 0.5mol,所以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 NA,A 项正确;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 22.4L/mol 计 算氯气物质的量,B 项错误;乙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因此溶液中 H+物质的量小于 0.1mol,C

    17、项错 误;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不能使用 22.4L/mol 计算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D 项错误。 1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的 H2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3) 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电基体上的正极产物仅有 NO 和 NH+4 B若导电基体上的 Pt 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NO3能全部转化为 N2O D若 Ir 的表面处理 1mol N2O,理论上负极消耗 89.6L H2 【答案】B 【解析】导电基体上的正极产物仅有 NO、N2O 和 NH+4,A 项不正确;从图示可知

    18、:若导电基 体上的 Pt 颗粒增多,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变为铵根离子,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B 正确;若导 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C 项不正确;标准状态下,若 Ir 的表面处 理 1mol N2O,理论上负极消耗 89.6L H2,D 项不正确。 12 常温时, 向 H2C2O4(二元弱酸)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混合溶液中 lgXX 表示 或随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1.22 时混合溶液中 c(Na+)c(HC2O4)+2c(C2O2 4) B0.1mol/L NaHC2O4溶液中:c(OH)c(H+) CH2C2O4的一级电离

    19、常数为 1 104.19 DI 中 X 表示的是 2 4 2 2 4 c() c( HC O H C O ) 2 2 4 2 4 C O c(HC c O () ) 2 4 2 2 4 c() c( HC O H C O ) 理综 第 7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8 页(共 34 页) 【答案】D 【解析】 二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a1Ka2, 直线表示 X 与 c(H+)乘积等于 1 101.22, 则 H2C2O4 溶液的 Ka1=1 101.22,直线表示 X 与 c(H+)乘积等于 1 104.19,则 H2C2O4溶的 Ka2=1 104.19。PH 1.22 时混合溶液显酸

    20、性,根据电荷守恒定律,c(Na+)Kc, 在氨氯比一定时,提高 NH3的转化率,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可采取的措施为 升温或者及时移出产物;(3)由图可知:NH3的起始分圧为 p0 kPa,t1 min 时假设 H2的分压变化 为 x,此时 NH3、H2的分压相等,根据方程式 2NH3(g) N2H4(l)+H2(g)可知此时 x=p0-2x,所以 x= 0 p 3 kPa,则在 0t1 min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v(NH3)= 0 1 2p 3t kPa/min;根据图象可知平衡时 H2的平 衡分压为 p1 kPa,则 NH3的平衡分压为(p0-2p1)kPa,所以该反应用

    21、平衡分压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p= 理综 第 21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22 页(共 34 页) 1 2 01 p kPa p2pkPa = 1 2 01 p p2p kPa1;t2 min 时升高温度,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 衡正向移动,分压增大。 29(10 分)谚语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为了探究春季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 小麦产量的影响,科研小组在小麦发育的不同时期(甲、乙、丙)分别追施氮肥 90kg hm2,获得研 究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时期 穗数(104穗 hm2) 穗粒数(粒) 粒重(mg) 产量(kg hm2) 甲 692.5 121.9 3

    22、4.1 0.36 36.2 0.4 7252.2 408.7 乙 662.6 26.9 36.2 0.45 39.3 1.1 8014.5 141.7 丙 659.1 33.0 35.3 0.43 37.9 0.3 7570.2 276.2 (1)氮肥能提高小麦产量的原因之一是氮肥中的氮是组成 (答两个参与光反应的 物质)的必需元素。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小麦田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 (2)实验中三个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量相等,其目的是 。为了增加本 实验的严谨性,需要增加一个组别,其相应处理为 。 (3)从表中数据可知, 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高,这可能与该时期追施氮肥使 最大有关。 (

    23、4)请结合本实验相关内容,探究春季不同时期适量灌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其简要思路 是 。 【答案】(1)叶绿素、酶、ADP、NADP+(答出两个即可) 大量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 缺失,需不断补充(合理即可) (2)控制无关变量(或排除施肥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不追施氮肥 (3)乙 穗粒数和粒重 (4)在小麦发育的甲、乙、丙三个时期,分别给予等量且适量灌溉,统计穗数、穗粒数、粒重 及产量,进行比较(合理即可) 【解析】(1)参与光反应的叶绿素、ADP、酶和 NADP+都含有氮元素。小麦田是人工生态系 统,农产品会源源不断地从小麦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大量氮元素并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 断施加氮

    24、肥。(2)实验中三个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量属于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施肥量不同对实验结 果造成影响, 三个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量应该相等。 为了确定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需要与不追施氮肥的组别进行对照。(3)与甲和丙两个时期相比,乙时期追施氮肥,穗粒数和粒重 最大,小麦产量最高。(4)仿照探究春季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实验思路来进一步探 究春季不同时期适量灌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0(9 分)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某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效 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 30 只、该植物叶片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 脲佐菌

    25、素溶液。 实验步骤: 取 30 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丙组 大鼠不作处理; 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每天给甲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 2mL,每天给乙、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 水 2mL,连续灌喂 4 周,其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4 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链脲佐菌素能破坏或损伤大鼠的胰岛_细胞, 导致大鼠体内胰岛素含量严重缺乏, 步骤中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其目的是 。 (2)甲、乙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 。

    26、(3)患有糖尿病的大鼠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偏高,可用_对甲、乙、丙三组大鼠的 尿液进行检测,_组大鼠的尿液不发生颜色反应。 (4)本实验的结论是_。 【答案】(1)B 制备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合理即可) (2)是否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 (3)斐林试剂 丙 (4)该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低到正常 水平(合理即可) 理综 第 23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24 页(共 34 页) 【解析】本题以糖尿病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1)根据题图可知,健康的 大鼠出现糖尿病症状,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缺乏造成的。所以可知链脲佐菌素破坏或损伤大

    27、鼠的胰 岛 B 细胞,导致大鼠体内胰岛素含量严重缺乏,步骤中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其 目的是让健康的大鼠出现糖尿病的症状。(2)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甲、乙组形成对照,自 变量是是否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3)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的分析出可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 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检测。一般来讲,健康个体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故丙组大鼠的尿液不发生颜色反 应。(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组大鼠给药四周后测量的血糖浓度比乙组的低,但高于丙组,由此 可看出本实验的结论是该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明显,但不 能降低到正常水平。 31 (9 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28、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如被生活污水 污染湖泊的治理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_水平的调查。在该 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 (2)被污染湖泊发生了水华,0.2m 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 0.6m 以下有机碳生产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_。 (3)工作人员往发生水华的湖泊中投入一定量的能够吞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 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其原理是大量养殖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 的复杂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水体中放养鱼苗的意义是 。该湖泊治理成功后,仍要控 制

    29、生活污水的流入量,其根据是 。 【答案】(1)群落(1 分) 垂直结构(1 分) (2)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2 分)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 分)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 类有益的方向(2 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 分) 【解析】(1)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群落水平的调查。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 群落空间结构的垂直结构。(2)水华主要是由于含 N、P 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造 成的。有机碳的生产主要是

    30、指光合作用。0.2m 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 0.6m 以下有机碳生产率 较低,主要是光照强弱导致的。(3)往发生水华的湖泊中投入一定量的能够吞食浮游植物的鱼类, 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方向。该湖泊治理成功后,仍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2(12分)某植物叶片有刺和无刺为一对相对性状,将有刺植株与无刺植株杂交,F1均为有 刺,将F1自交,所得F2中有刺无刺=31。研究人员在连续繁殖的有刺品系中,突然发现一株无刺 突变体, 将突变体自交, 发现无刺占3/4, 对于该现象, 有人提出了几种猜想

    31、。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假如你是孟德尔, 你会如何解释 F2中有刺无刺=31 的现象: _。 你又将如何验证你的解释:_。 (2)突变体形成的猜想一:有刺受 Y 基因控制,突变体是由亲本有刺植株体内一个 Y 基因突 变为 Y1,且 Y1 控制_(填“有刺”或“无刺”)性状。有人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断该猜想可能不 成立,其可能的理由是_。 (3)突变体形成的猜想二:有刺受 Y 基因控制,而突变体是体内另一个 e 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 的,基因型表示为 YYEe,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用突变体与正常无刺植株为 材料对该猜想进行验证 (仅写出设计思路及结论) : _ _。 【答案

    32、】(1)该植物叶片有刺、无刺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进入雌雄配子, 并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 分) 将 F1与无刺植株测交, 看子代有刺 无刺是否为 11(2 分) (2)无刺(2 分)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在自然状态下,某一基因突变频率是很低 (答出一点即可得分)(2 分) (3)设计思路:将突变体与正常无刺植株杂交,选取 F1中的无刺植株再自交,观察 F2的表现 型(2 分) 结论:若 F2代出现有刺植株,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或写出相应比例)(2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1)若是孟德尔,解释分离定律时可能提出:该植 物有无刺由

    33、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雌雄配子,并且受精时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释之后用了测交进行检验或者证明,因此可通过将 F1与无刺植株测交,看子 代有刺无刺是否为 11。 (2)由于突变体自交,无刺占 3/4,因此 Y1 控制无刺,且对 Y 为显性。 如果推断该猜测不成立,其理由可能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某一基因突变 频率很低。(3)若该假说成立,突变体(YYEe)与正常无刺植株(yyee)杂交,F1中有刺植株基 因型为 YyEe,该植株自交所得 F2中,Y_E_Y_bbyyE_yyee=9331,其中 Y_ee 表现为有 刺,其余均为无刺,即 F2出现

    34、有刺植株则该假说成立。 (二)选考题(共(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 理综 第 25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26 页(共 34 页) 33 【物理【物理选修选修 33】(15 分分) (1)(5 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开始,其变化过程如 VT 图所示,对此气体,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35、 分。每 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在过程 ab 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B在过程 bc 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C在过程 cd 中气体对外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D气体在状态 d 的内能是在状态 a 的一半 E气体在状态 a 的压强是在状态 c 的两倍 【答案】ACD 【解析】在过程 ab 中,体积不变,温度升高,由公式pV T C 可知气体的压强增大,故 A 正确; 在过程 bc 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 B 错误;在过程 cd 中,气 体温度降低,体积不变,所以气体对外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 C 正确;气体在状态 d 的体积是在 状态 a 的一

    36、半,由公式pV T C 可知气体在状态 d 时的温度是状态 a 时的一半,所以气体在状态 d 的 内能是在状态 a 的一半,故 D 正确;状态 a 的体积比状态 c 的大,温度比状态 c 的低,所以气体在 状态 a 的压强比状态 c 的压强小,故 E 错误。 (2)(10 分)如图所示,用细管连接 A、B 两个绝热的气缸,细管中有一可以自由移动的绝热活塞 M,细管容积不计。A、B 中分别装有完全相同的理想气体,初态的体积均为 V01 m3,压强均为 p0 1.0 105 Pa,温度均为 t027,A 中绝热活塞 N 的横截面积 SA1 m2。现通过一装置把 A 中气体 的内能缓缓传给 B 中气

    37、体,同时给 N 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使活塞 M 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最后 A 中气体的温度为73,B 中气体的温度为 127。外界大气压 p01.0 105 Pa,不计活塞与缸壁间 的摩擦。求: (i)最后 B 中气体的压强; (ii)活塞 N 移动的距离。 【解析】(i)B 中气体做等容变化,则有: 12 12 BB BB pp TT (2 分) 其中 pB1p01.0 105 Pa,TB127273300 K,TB2127273400 K (1 分) 解得:pB21.33 105 Pa (2 分) (ii)A 中气体有:pA1p01.0 105 Pa,TA1300 K,VA11 m3 (1

    38、 分) pA2pB21.33 105 Pa,TA173273200 K,VA2VA1Sh (1 分)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1122 12 AAAA AA p Vp V TT (2 分) 解得:h0.5 m (1 分) 即活塞 N 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0.5 m。 34 【物理 【物理选修选修 34】(15 分分) (1)(5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 Q 位于波峰,质点 P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经过 0.04 s 质点 P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填 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

    39、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 分为 0 分) A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BP 点的横坐标为 x5 m C该波的波速为 25 m/s D在 01.2 s 内,P 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0.2 m EQ 点的振动方程为 y2cos 50t(cm) 【答案】BCD 理综 第 27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28 页(共 34 页) 【解析】因 t0 时刻 P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所以波沿 x 轴负方向运动,A 错误;P 点再经过 12 T 时间回到平衡位置,所以 P 点的横坐标为 x5 m,B 正确;由公式=0.04 s 12 T ,得 T0.48 s, 25 m/sv T ,C

    40、 正确;在 01.2 s 内,P 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1.2 4 = 0.48 A0.2 m,D 正确;Q 点的振 动方程为 25 2cos (cm) 6 yt,E 错误。 (2)(10 分)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 R 的半圆,AB 为半圆的直径,O 为圆心,如 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 n 2。细束光线在 O 点左侧与 O 相距 3 2 R 处垂直于 AB 从下方入射,求 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解析】光线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 满足:sin C1 n(1 分) 解得:C45 (1 分) 设光线在距 O 点 3 2 R 的 D 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 ,由几何关系知:

    41、3 cos 2 OD R (2 分) 则 60 C(1 分)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 G 点射出,由几何关系可得 OGOD 3 2 R(2 分) 射到 G 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 D 点射出(2 分) 所以此光线射出的位置在 O 点两侧,它们到 O 点的距离均为 3 2 R。(1 分) 35【化学【化学选修选修 3:物质结构与物质结构与性质】(性质】(15 分) 分) Li、Fe、Cu 均为重要的合金材料,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与 Li 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该元素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的

    42、自旋状态_(填“相同”或“相反”)。 (2)Li 的焰色反应为紫红色,很多金属元素能产生焰色反应的原因为_。 (3)实验室中可用 KSCN 或 K4Fe(CN)6来检验 Fe3+。FeCl3与 KSCN 溶液混合,可得到配位数 为 5 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_; K4Fe(CN)6与 Fe3+反应可得到一种蓝色沉淀 KFeFe(CN)6, 该 物质晶胞的 1 8 结构如图所示(K+未画出),则一个晶胞中的 K+个数为_。 (4) Cu2+能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形成配离子如图: ,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一个乙二胺分子中

    43、共有_个 键,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 (5)已知:Cu2O 熔点为 1235,CuCl 熔点为 426,则可判定 Cu2O 为_ (填“离子晶 体”或“分子晶体”,下同),CuCl 为_。 (6)氮与铜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与每个 Cu 原子紧邻的 Cu 原子有_个,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NA,该晶体的密度为 _(列出计算式)g cm3。 【答案】(1)Mg 相反 (2)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3)K2Fe(SCN)5 4 (4)abd 11 sp3 (5)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6)8 73 A 206 (0.38 10

    44、 )N 理综 第 29 页(共 34 页) 理综 第 30 页(共 34 页) 【解析】 (1)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可知, 与 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Mg; Mg 为 12 号元素,M 层只有 2 个电子,排布在 3s 轨道上,故 M 层的 2 个电子自旋状态相反;(2) 金属元素能产生焰色反应的原因为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 以光的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 形成焰色反应;(3) Fe3+与SCN-形成配位数为5的配离子为Fe(SCN)52,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配离子与 K+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K2Fe(SCN)5;题给物质晶胞的 1 8

    45、结构中, Fe3+的个数为 41 8 = 1 2 ,Fe2+的个数为 41 8 = 1 2 ,CN的个数为 121 4 =3,根据电荷守恒: N(K+)+N(Fe3+) 3+N(Fe2+) 2=N(CN),可得 N(K+)= 1 2 ,故一个晶胞中的 K+个数为 1 2 8=4,故答案 为 : K2Fe(SCN)5 ; 4 。 ( 4 ) Cu2+与 乙 二 胺 (H2NCH2CH2NH2) 之 间 形 成 配 位 键 , H2NCH2CH2NH2中碳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单键为 键,一个 乙二胺分子中含有 11个 键,碳原子没有孤电子对,且形成 4 个 键,杂化轨道数目为 4,碳原子 采取 sp3杂化,故答案为:abd;11;sp3。(5)根据熔点大小可判断,Cu2O 为离子晶体,CuCl 为分 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6)由图可知,Cu 原子都在棱上,与每个 Cu 原子紧邻的 Cu 原子有 8 个, 在立方晶胞中, 顶点粒子占 1/8, 棱上粒子占 1/4, 因此一个晶胞中, Cu 的数目为 3, N 的数目为 1,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Cu3N,Cu3N 的摩尔质量为 206g/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国I卷)六月押题卷 理综 (一)(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71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