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套》教学反思.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869806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
  • 页数:33
  • 大小:5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套》教学反思.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套 人教版二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 反思 下载 _二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

    2、上画出统计表。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我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填写。我的想法是:这样做,

    3、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习活动。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反思 本学期一开始就是简单统计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简单的。于是我想先让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在课内安排一个让学生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过程的活动。想到室外去收集数据比较难以安排,于是就在室内统计一下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如果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学生在自己去收集并整理时,有很多学生还真不知道怎样动手。于是在活动前还得靠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开展下

    4、去。2、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够。在发散性思维上,新教材从一年级起就有这个内容,不知是受预习的影响还是因为现在过于死板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减弱?特别是在收集数据时,学生想的方法还真不多,更多的学生想到也教材上介绍的那一种方法。3、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算是完成了,但是是否真的能在生活中去完成这方面的活动,还得打上一个问号。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反思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联系以前的数学知识,借助以前的数学知识解决表内除法的新知识。 在上课之前,我先检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程度,让学生回忆乘法口诀。通过

    5、这种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为学习表内除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新课进行就显得十分顺利,让学生通过想口诀的形式进行除法的学习,整个教学显得水到渠成,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知识掌握不错。 其实,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好的形成统一,新的知识也就很容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

    6、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我通过为学

    7、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4、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对部分的学困生关注还不够,中等生还应尽量挖掘他们的潜

    8、力,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反思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云顶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觉;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理解度量做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小学到初一数学成绩都挺好的,可是一到学习几何,特别是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数学成绩就一落千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图形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后果在学生最初学习的时候并不能显现出来,到初中学习

    9、知识的时候就出现爆发的情况。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能只是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发展,要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要准备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课前我和学生一起准备了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通过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数学经验,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2、 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可是他自己动手亲自操作过获得的知识却是很难忘记的。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

    10、地参与操作活动,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照镜子等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在推一推、移一移等活动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在转一转、扭一扭等活动中认识旋转现象;同时,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上述运动方式的特征。图形的运动(一)剪一剪教学反思最初,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遇到了两个怎么也想不透的困惑:1、实践活动课,如何体现数学味。剪一剪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我想:剪是一定要剪的,但怎样才能剪出数学味?在这节课上,数学知识的点应该落在哪儿?又怎样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现出数学味道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2、对于加深平移、旋转的认识,是不是只有图形展开后才能感受平移呢,其他地方还有没有

    11、呢?另外,“平移、旋转”就是这节课的知识点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再次认真的阅读新课标、教材、教参。首先我发现在这节课中,牵涉到的数学知识点有: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在折纸过程中感受对折的次数和与图形个数的变化之间的规律。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与剪纸活动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于是,我设计了通过从剪一个人到两个的、到四个、八个再到学生自己创造,这样一个师生剪纸的过程中让学生去猜想、推理、交流、表达,进行自主思维活动,并借助折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对折的次数和与图形个数的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培养生推理能力。在上的时候,为了能够节省演示剪图形时的时间

    12、,也为了能更清晰的展示平移这一知识点,我请老师帮忙拍摄了平移和旋转小人的剪纸过程。在讲课时时结合图形和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们加深了对图形的平移的认识,剪出的作品也比较成功。可是上完课,我感觉这节课还是数学味道不够,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好像还不够突出,还不是很到位,需要改进。在请教其他老师之后,对这节课该体现出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如何体现出这些数学内涵作了非常详细的修改和指导,也解决了我备课时的那两个困惑。相信如果第二次上这堂课的话,我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有很明显的进步。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五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

    13、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轴对称图形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

    14、,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的图像,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

    15、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些活动,从很大

    16、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如 拉抽屉、国旗的徐徐上升、螺旋桨、风车的旋转等,孩子的脑海中储存着大量的平移和旋转的具体表象,如何将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结合实际,在教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直观的演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拿一个身边的实例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

    17、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在课程安排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旋转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获得新知。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

    18、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

    19、教学中,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表内除法(二)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除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20、(二)在计算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题图图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在计算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法口诀,报出商。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工练习时,可大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除法算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诀,报出商,并列出另一个除法算式等。学生之

    21、间也可互相口述。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可先用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7-9的乘法口诀练习。经过多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但对加减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

    22、述、说思路,最后列式:分步-综合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分步计算掌握后再尝试练习将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多说精练,重交流与反馈。本单元的教学,我是把“学生熟练应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应用乘法口决求商,我是由具体情境引

    23、出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平均毎行挂几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教学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精心地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

    24、一个数是另一个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操作活动分两段进行:1.由具体到抽象。如教材中的例2和例2后面的“做一做”,都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了初步认识后,出示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体等,摆一摆。通过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更深刻。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是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

    25、没有涉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我以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展示为辅,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

    26、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根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由于备课时没有考虑周到,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是因为在备课中没有想到怎么样提出有效的问题,有明确指向的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细致地思考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提出,每一个追问的层层递进。2、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思考、发现、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在新授的

    27、部分,由于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4、多种练习形式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我将本课巩固练习的题目进行了改编,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根据题目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练习形式,有的题是每组完成再汇报,有的题是全班完成个人汇报,还有的是简答,口答

    28、等形式,这样的安排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一、重视情境的引入。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29、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三、灵活用好练习题。在练习

    30、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混合运算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节

    31、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已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将本节课的练习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

    32、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

    33、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

    34、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数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5.在教学过程中,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

    35、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今天我上的这堂数学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36、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 上课伊始,我提问同学们,双休日,你常常到什么地方去,干些什么?让学生回答。接着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这是哪?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接着,以老师周末去了美丽如画的田野,还给大家带来了田野的礼物。现在请同学们分礼物,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

    37、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分山楂”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分的过程,通过小组汇报,使学生明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分山楂,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点拨。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山楂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数”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

    38、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2、观察比较,强化表象:观察板演的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

    39、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3、演算结合,掌握方法 完成课本“做一做”4、理解除数与商的关系。在已有的活动基础上,我让学生以算式的方式汇报分的情况。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的形式,发现商与除数的关系。并会用大小于号表示两者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安排了“计算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 3、发展练习。这一题是开放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不仅巩固了余数

    40、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体会、谈收获,教师总评。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紧扣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总之,上完这堂课,我感觉还不全面,尤其是自己的语言功底和教学专业水平需要有提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教学第81页和82页例9 例10.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难

    41、点是理解算理。 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我注重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电视机和冰箱一共多少元?”“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电视机比冰箱便宜多少元?)”,并能通过探究学习,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的含义。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验到最优的算法。这样

    42、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固然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们在算法创造中闪现出了灿烂的火花更是难能可贵的。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了对各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在众多的方法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算法,允许是自己想的,也可以学习他人的好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了学生。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们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能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但没有对算法进行择优。2.本堂课时间分配不够均匀,到后面总结都没来得及。克和千克教学反思回顾反思克和千克的教学过程,感到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在生

    43、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比轻重)出发以及课前布置到超市调查物品的净含量来揭示课题,学生感到很亲切,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是缺乏认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过1个2分硬

    44、币和2袋食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并通过游戏抱一抱同桌同学,来感知比1千克重的物品。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一些常用的秤及认识盘秤的使用方法。再如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食盐,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梨。 3、采用估测方法。如:在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猜一猜1千克苹果、梨各有几个;估估文具盒、擦子各有几克等)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 4、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

    45、一手掂一袋1千克的黄豆,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概念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都有轻、重,使学生对看不出、听不见的质量能够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比较什么“重”,什么“轻”。再想方设法使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食盐、拿起1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这1千克与1克放在手上的感觉;再

    46、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如:1千克苹果、梨大约有几个,1个文具盒、1个擦子大约有几克,让学生借助对苹果、梨、文具盒、擦子的质量的感知,迁移到对1千克、1克重量的感受。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交流、实验等能力。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实践(如称一称)、合作验证(验证估测的结果)、合作交流(统一估测的意见)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环

    47、境,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猜想、操作、讨论、验证交流之中。 在听课老师和教学行家的指点下,认识到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判断物品有几克、几千克,估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说明学生对“克”“千克”的观念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学中,如果大胆让学生举例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教师再加以引导修正学生的估测误差,这样会取得更佳教学成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套》教学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9806.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15练习十五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15练习十五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7练习七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7练习七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第4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推理》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第4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推理》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10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10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 混合运算(1)》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 混合运算(1)》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9课时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9课时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1)》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1)》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20练习二十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20练习二十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2课时 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2课时 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19练习十九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19练习十九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2)》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2)》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12练习十二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练习12练习十二附答案》教学课件.ppt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